“如果说,水下文化遗存出露海床或河床一定高度,并且有规律分布一定面积。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侧扫声呐和多波束声呐设备。
“众所周知,在2023年五月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发布官宣,我国首次在南海深海发现一号、二号古代大型沉船遗址,文物数量很大,保存也较为完好,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非比寻常。一、二号沉船的年代,分别是在明代弘治年间,和正德年间。在探摸过程中,水下考古工作者们,运用了我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潜载测深侧扫声呐,获取了沉船区域水下全局分布图。朋友们请看图片。
“我们先说说侧扫声呐设备。使用侧扫声呐时,我们会先向测量船航向的垂直方向一侧或两侧,周期性地发射一个短声波脉冲。要注意,短声波脉冲的水平开角很小,垂直开角很大。当短声波脉冲到达海底后,会根据海底距换能器的远近,被不断反射,并按反射信号的强弱程度,以不同灰度大小的点记录在案。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借此观察出海底地貌的变化,推测那里有没有突出于海床表面的遗物和遗迹。在使用侧扫声呐的同时,我们也配套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识别系统,来分析海底目标的大小、形状和深度。应该说,侧扫声呐的原理很简单,但它的使用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凭借侧扫声呐只能观察海底地貌的变化,但如果我们想要确认疑点,进行详细探测,还得靠人工,也就是水下考古队员潜水探摸。
“那么,什么是多波束声呐设备呢?图片中所展示的,是在2014年秋天的大连黑岛海域传回来的‘经远舰残骸多波束声呐影像’。朋友们可以看到,影像还是有一定的识别度,这是因为经远舰的一部分暴露在海床之上。
“从理论上说,多波束声呐设备,能一次性给出与航线垂直的平面内几十个到上百个海底被测点的水深值,进而形成一定宽度的全覆盖的水深条带。所以,比起侧扫声呐,多波束声呐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