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尧和龚宝珠都是干活的效率派,活干的不一定有多好,但是速度一定快。
如果忽略装清炒河虾的盘子里掉出了两只小河虾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的话,两人可以称得上一句手脚麻利。
伴随着秦淮把一大盆四喜汤团端上桌,菜基本上齐了。
至于为什么是基本,因为郑达的钳花宫灯包还在蒸笼里,他就是不端上来。用郑达的话来说钳花宫灯包和四喜汤团不一样,四喜汤团可以合菜一起端上桌,在吃饭的时候吃。
钳花宫灯包一定要作为最后的点心隆重登场,最后吃。早早端上桌放一会儿放凉了口感就不好了,不如在蒸笼里闷着保温,他有分寸。
黄胜利说郑达就是瞎讲究。
黄安尧可不管什么讲究不讲究,有的吃就行。他不光端了菜,还拿了碗,准备积极地给大家盛汤团。
结果黄安尧刚拿起碗就犯了难,向亲爹求助:“爸,这四喜汤团一人盛几个呀?”
正常情况下,四喜汤团肯定是一碗装四个。郑达家的碗够大,装四个没问题,还能再盛点汤,但秦淮做的不是正常的四喜汤团。
这一大盆里的汤团没分造型,是盲盒汤团。
更不要说四喜汤团个大,桌上还有一桌子家常好菜。四颗汤团下肚,饭量稍微小一点的直接就有个六七分,再吃两口菜就结束战斗了。
有的时候盛汤团也是一门学问,盛不好得罪人。
黄安尧连水果都买不明白,更不要说汤团了。
黄胜利淡定道:“你盛你自己吃的就行,把碗都放到面前像宝贝似的藏着干什么?快发给大家呀。”
黄安尧瞬间了然,给众人发碗。
8个人坐在小圆桌边,郑达、郑思源挨着坐,黄安尧、黄胜利挨着坐,龚良一家三口挨着坐,秦淮坐在郑思源和龚良中间。
龚良看着此情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