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的观感——这孩子确实很野,礼貌的外表下,是一颗不畏缩不怕事的心。
于是大家又开始聊方星河的那几篇作文,并且把话题延伸到家庭生活等相关问题上。
“其实就那么点事儿,不新鲜。”
方星河轻描淡写地拒绝了他们的同情,对文章上的批评和探讨倒是来者不拒。
作家聚会嘛,爱高谈阔论,也爱嘴上不饶人。
今天聚会的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就事论事,只有两三个人在倚老卖老,话里话外有种高高在上。
方星河能分出好坏,也能耐住性子。
直到王蒙老师问:“你为什么对道教典籍那么熟悉?”
方星河放下筷子,抄起家伙,在面前画了一道线。
他是如此阐述的——
“我个人感觉,现代华夏文人走到最后,大概率会归于道,而不是归于儒。
儒家的今时之极限,要么是张载的横渠四句,要么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前者对外释放影响力,后者内束修身心,都厉害,都宏大,但是恐怕并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式。
下个世纪,世界的变化会非常快,快到每个国家都必须全力争先才能追赶上这一波浪潮,理工、it、科研的重要性急剧拔高,未来是理科生的,不再由文人驱动。
既然政治不再是文人的舞台,仅仅内修己身又太过被动,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就一定会面临一种‘明明有了一些影响力却始终难以明确自身定位’的窘迫。
文学还重要吗?重要,但要排在发展后面。
等到发展出一定实力了,开始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候,文学一定能够赢过电影电视游戏音乐吗?也存疑。
时代如此,个人奈何?
所以我们这一代文人注定不可能纯粹,也注定会有种种迷茫,这个时候道家就很适配了。
自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