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藏国 第九百零七章 冯家后路
成都青城山通天观,这里是太上皇李隆基的修仙之处。
去年,李隆基和儿子李璘爆发了一次路线之争,李隆基的想法是自己先复位,李亨继续做太子,李璘为皇太弟。
李隆基当然无法绕过现在的天子的李亨,军队实力也不是李亨的对手,废李亨肯定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宣布李亨为太子监国。
这里面只能委屈永王李璘耐心等一等,等自己坐完皇位,再等兄长坐十几年皇位,然后才能轮到他登基。
李璘怎么可能答应,他只能接受两个选择,要么父皇宣布废除现天子李亨,然后父皇重新登基,立自己为太子,
要么父皇继续当太上皇,让现天子直接立自己为皇太弟。
李隆基最终没有能斗过手握军权的儿子李璘,不得不宣布出家为道,暂时放弃了重新登基的念头,并说服天子李亨立兄弟李璘为皇太弟。
虽然李隆基被迫出家,但他并不安分,他也没有心思修仙,依旧在等待和寻找机会重新登基。
这天下午,李隆基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喝茶下棋,由于身体的缘故,他已经彻底和女人无缘,不过他身边还是有一些服侍他的宫女和从前的嫔妃,但也只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这时,高力士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上皇,他来了!”
李隆基淡淡道:“让他进来!”
走进来一名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年约五十岁左右,他进来便跪下行礼,“小婿杨洄拜见上皇!”
来人正是驸马杨洄,娶了李隆基最心爱的女儿咸宜公主,杨洄也是飞龙的徒弟,因为太子李瑛造反事件,一直被软禁在府中,总的来说还算不错,正因为被软禁,才躲过了师父飞龙的利用。
但现在李隆基决定用他了。
李隆基一摆手,“坐下吧!”
“谢上皇!”
杨洄在对面垂手坐下,李隆基缓缓道:“之前给你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小婿铭记于心!”
李隆基点点头,“你这次回去要全力协助李珍,事成之后,伱的家族将以你为荣,你将成为杨家中兴的起点。”
“谢上皇恩宠!”
李隆基笑了笑,“去吧!朕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杨洄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
李隆基面无表情地取一颗棋子落在棋盘上。
高力士送走了杨洄,又匆匆赶来。
“上皇,他走了!”
“东西都给他了?”
高力士点点头,“该给的都给了。”
“很好!”
李隆基又淡淡问道:“阿翁觉得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高力士犹豫一下,李隆基看了他一眼,“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上皇,他们策略是对的,假装讨要财物而成立一个声讨团,能很好地掩人耳目,但问题是,这个计划太大,牵涉人太多,很容易泄密,老奴担心有人会告密。”
李隆基不以为然道:“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如果做任何事情都畏手畏脚,那还做什么大事?”
“但他们可是上皇这么多培养出的忠心者,万一被.也太可惜了。”
李隆基负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和大树,半晌,他缓缓道:“朕已经年迈,没有多少年了,这就算是朕的最后一搏,如果他们失败,就算是给朕提前陪葬了。”
高力士的后背顿时生出一阵寒意,天子的思维,简直太可怕了。
他连忙道:“上皇是百年身,现在说这话太早了。”
李隆基笑了笑,随即又问道:“十四郎确定朕的贵妃在陇右?”
“回禀上皇,尚不能确定,只是因为杨妃去了陇右,皇太弟才猜测贵妃也在陇右。”
李隆基点点头,“应该没错了,除了李邺之外,谁还能把她藏那么深?当年那妖道对朕说过,只有他才能救贵妃,朕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司竹园之变,朕才明白原来东宫那个畜生也在打贵妃的主意,既然妖道已经提前死了,而李邺是他的继承人,那么贵妃被李邺救走的可能性最大。”
高力士一直就心知肚明,贵妃一定是在李邺那里,当年在皇宫里,贵妃就已经对李邺动情了,
天子当时被虢国夫人所迷,完全忽略贵妃,也就没有看出来贵妃对李邺的情愫,但高力士却看出来了,他也知道贵妃在皇宫里就和李邺有了肌肤之亲。
所以这么多年,贵妃才会音讯渺无,实际上就是贵妃彻底断了过去,她对太上皇若还有半点念旧,或许也会写一封信来,但从来就没有任何消息,这就说明了一切。
高力士低声道:“上皇要老奴派人去陇右看看吗?”
李隆基沉思良久道:“朕估计她在陇右出家了,看也罢,不看也罢,她都不可能再回来了,对朕的意义也不大了。
不过朕还是希望辛苦阿翁再亲自跑一趟陇右,朕要你去陇右的真正目的,是替朕拉拢李邺,朕需要他和朝廷对抗。”
“陛下要许李邺什么吗?”
李隆基点点头,“朕还是那句话,如果他愿意支持朕登基,那朕答应封他为皇太孙。”
高力士暗暗摇头,同样的太子待遇,上皇已经许诺了李璘,又许诺了李珍,现在又要许诺李邺,李邺怎么可能相信?
“上皇,就怕李邺不会相信,毕竟他放了皇太弟入蜀,他知道上皇的继承人是皇太弟。”
李隆基冷冷道:“此一时,彼一时罢了,他是聪明人,他会懂的。”
说完,李隆基从箱子里取出一只金盒,递给高力士,“这是天子信宝,连十四郎都没有,足以证明朕的诚意!”
高力士大吃一惊,上皇把天子行宝给了李珍,让李珍在长安给他卖命,现在居然又把天子信宝给了李邺。
“上皇是当真吗?”
李隆基慢慢回到坐位上,又取了一枚棋子,淡淡道:“朕很清楚,李邺实力已经超过了朝廷,他有登基的实力,却没有登基的名份,朕恰恰相反,有登基的名份,却无登基的实力,如果他愿意助朕,朕给他名份,他给朕实力,朕重新登基,封他为皇太孙,岂不是两全其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