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 第五百三十七章 集体升天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第五百三十七章 集体升天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圣诞前夕,新任内阁宫泽喜一召见霓虹财界各大负责人。

商讨关于针对泡沫经济的改善措施,只能说成功了一半不到。

霓虹政府的内阁和大藏省,知道泡沫在破裂吗?

当然知道,甚至主导挤破泡沫的急先锋就是日银的三重野康。

从年初到年末,股市连续两次大跌,就是泡沫正在破灭的象征。

然而在面对泡沫破灭这件事上,政府内部的意见却产生了分歧。

以羽田为首的大藏省认为,破灭的只是股市。

霓虹的楼市虽然这两个月跌了不少,但是从历史数据的角度看,地价依旧处于高位。

甚至原本预计在一月份颁布的地产税,大藏省决定依旧按照原计划执行。

而内阁,不,准确的说是宫泽喜一自己。

他认为霓虹经济泡沫的破灭股市不是重点,楼市、土地才是。

谁也不会预知到未来霓虹的地价走势如何,但是宫泽喜一坚信地价跌的过快,会对霓虹信用体系造成致命打击。

而如果让银行的不良债权继续恶化下去的话,楼市会迎来大崩溃。

现在楼市的转折点已经出现,所以在局面未发展到不可收拾时。

趁早解决根源问题,才能让霓虹从泡沫破灭后的衰落,及时转入复苏阶段。

是的,哪怕宫泽喜一意识到楼市的岌岌可危,并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但是悲观的他依旧认为,即使泡沫实现了软着落,霓虹依旧会进入一段衰退期。

自己现在做的只不过是尽可能的缩短衰退期,尽早让霓虹迈上复苏的正轨。

所以才有了这次圣诞前夕的会议,总计三条决议前两条都是应急的临时措施。

一个是股市特融计划,这是保证信业体系不崩的最后手段。

一个是证券公司补偿计划,这是对外界一系列金融丑闻的回应,算是给民众一个交代。

此外对实业公司进行补偿,也可以起到维稳作用。

霓虹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什么gdp、产业增值等数据。

最后一条,由政府牵头的对不动产公司托底,这就是在解决银行潜在的不良债权问题。

它和另外两条决议不同,这是一项长期措施,也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

由政府成立的专有机构接手土地,这样可以控制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土地数量及价格。

简单的说就是土地暂时收归国有,然后再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逐步释放土地。

这样楼市的价格虽然在跌,但至少不是无序下跌,不是雪崩似的下跌。

不过几十万亿日元、三四千亿美元的海量资金,单靠政府肯定无法解决。

所以才需要霓虹各大行一起出手,把土地接下来。

然而无论是银行,还是财界,抑或是大藏省,都不赞同这样的计划。

他们认为地价虽然跌了,但是不动产公司依旧有得赚。

不动产公司盈利,那么银行的贷款就不会坏账。

银行安然无恙,那为什么要投入巨资去收购不动产公司呢?

从逻辑上来讲这没问题,但它的前提是地价不崩。

可以说无论是银行,还是大藏省等各界都在赌,赌霓虹的地价不会暴跌。

可惜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宫泽喜一投入国家资金来挽救楼市的行动,终究没有得以实现。

这是霓虹在泡沫破灭后,挽救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今它也随着众多的反对声,消失在了某个静悄悄的夜晚。



90年底在慢吞吞中登台的宫泽内阁,终于就叶山事件以及霓虹经济一系列的动荡,做出了公开回应。

本次在东京举办的记者发布会召开前,宫泽其实本想一意孤行,公开承诺将投入国家救济金以挽救霓虹的经济。

然而他的打算吓坏了自己的贴身秘书中岛,于是紧急协调之下,中岛暗中连续递了几张纸条给宫泽。

这是大藏省拿出来的所谓“当前的运行方针”,它同意了就成立专有机构的问题进行讨论。

但投入国家资金却没有提及,换句话说就是束之高阁,把问题留给未来。

因为周边人员的极力反对,宫泽在最后时刻自己也有些动摇。

于是面对记者,他只拿出了前两条决议,也就是所谓的“运营计划”。

至于成立专有机构的设想,最终也只化作了一句。

“如果有必要,将毫不犹豫投入国家资金救济。”

救济什么?救济股市还是楼市,宫泽终究没有说出口。

因为宣布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以及对股市救济的决心。

一直徘徊在1.5万日元左右的日经指数,终于开始慢慢回升到了1.8万附近。

不过大藏省接下来的做法,却再次惹起了一片争议。

此前答应由证券公司给予实业公司的补偿,存在双重标准。

在90年底的最后一天,《日本商贸》突然爆出了由大藏省主导的补偿名单。

其中无一例外,登记在册的全部都是丰田、日产、ntt、三菱重工、住友电工等超一流企业。

换句话说1200亿日元的补偿,只有大公司的份,小企业压根没出现在名单内。

如此**裸的双标做法,不仅小企业集体声讨,时评家们也是猛喷大藏省。

然而面对外界的批评,大藏省干脆装死,什么也没回复。

如此高傲又不责任的做法,进一步加重了民众对它的不信任感。



1月1日,时间迈入91年。

这一天不仅是新年,同样也是房产税正式实施的日子。

年末佳节本应是欢度新年的日子,然而东京的天空却是蒙上了一层阴霾。

大都市里的人,尤其是那些名下有不止一套房产的人,都在关注新年后房价的走势。

好不容易挨过了新年假期,1月4号各大中介机构的门前都挤满了人。

大家都是来卖房的,再不卖每年几百万日元的税,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全部白搭。

这还只是民众的选择,那些不动产公司也开始集体抛售。

最先开始大幅度下跌的地块,基本都位于中心区、港区、千代田区。

因为这里是整个东京的黄金地段,大多数机构购买这里的土地都是为了投机。

即使在往常这些区域土地的成交频次,也远超其他地区。

所以单单在1月4日这一天,核心区域的地价就跌去了6%。

然而这就完了吗?市场是盲从的,市场也是恐慌的。

当楼市充斥着大量挂牌交易的土地时,暴跌几乎已经注定。

一月份跌去13%,民众期待的楼市回暖没有来。

二月份跌去18%,民众期待的楼市回暖依旧没有来。

三月份20%,四月份29%

短短几个月,霓虹的地价已经回到了87年附近的水平。

看似比起85年之前,地价依旧处于高位。

但是87年到90年这三四年,土地翻升两三倍所带来的资产收益全部化为泡影。

更关键的是很多家庭、不动产公司、机构,他们接盘土地的时候,都在88年到90年这一段最疯狂的时期。

现在地价重回87年,他们背负的贷款却是土地价值的两倍多。



五月,赤坂,虎之门大厦。

作为港区最繁华的地方,虎之门大厦也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

不过和港区的繁华一样,今天虎之门大厦的天台也格外的热闹。

“吱呀~”天台处那扇不常被打开的铁门,再次迎来了一位客人。

心情灰暗的松井刚刚登上天台,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喂,来晚了要排队哦。”

一位西服扯开,领带不知道丢到哪里的中年人,正手夹香烟满不在乎的看着这位天台新来客。

“诶?”松井瞧了眼天台,到现在他都没反应过来,平时人迹罕至的楼顶现在怎么有那么多人。

“喂,说你呢。”中年人的声音再次遥遥传来。

“我?”松井不确定的指了指自己。

“过来”中年人用夹着香烟的手向他招了招。

心中奇怪的松井原本并不想理他,不过仔细一想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

内心哂然一笑,松井看似很坦然的走了过去。

“哪家公司的?”中年人单脚踩着天台边沿,胳膊支着膝盖仿佛老友一般随意的拉起了家常。

“秀和不动产”不知为何面对这位中年人,松井原本紧张的心情也不自觉的放松了下来。

“秀和啊”中年人意味莫名的感叹了一句。

“你们这次可跌惨喽,听说港区的几块地都是去年中刚刚拿下的?”

“哈伊”松井回答的同时,又情不自禁的叹了口气。

去年中啊,那时候正是地价最高的时候。

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以前遭到大家疯抢的热门地块。

现在不仅价格降了一半不止,而且还无人问津。

“你们的社长,山上那家伙呢?”中年人似乎对秀和很了解,他很自然的就打听起了这家不动产的山上社长。

听到对方提到自家的社长,松井顿时沉默了下去。

他的目光不自觉的从中年人身上移开,转而看向了脚下几百米处的港区街道。

“原来已经下去了啊。”中年人怅然若失的点点头。

“这家伙连这种事,都要我抢先了一步,真是过分。”

愤愤不平的中年人,把短短的烟蒂扔在地上,用脚使劲的碾了碾。

“前辈,您…”松井的话还没说完。

突然不远处另一位身着西装的男人,放声呐喊一句,随后头也不回的一跃而下。

松井愣愣的盯着刚刚男人消失的地方,有些不知所措。

人影虽已不在,但呐喊声似乎犹在空中回荡,一下下的敲击着松井的胸膛。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