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挂记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第一百七十六章 挂记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冯一平想要求救,但坦白说,他目前所面临的局面,纯属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同情。

非但不值得同情,如果把他现在所面临的局面说出去,一定会有很多人马上会说,“能别再炫耀了吗?”或者是,“放开我来!”之类的话。

但是,另一个此时有些想求救的人,真有些值得让人同情。

他就是此时在去年初,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

在担任美联储负责人之前,他其实已经在美国多个城市的联邦储备银行任职,同时,直到2002年,他还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经济学,离开之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主任。

当然,这位学者出身的美联储主席,此时所遭遇的局面,和冯一平还是有些类似,他们两人,可以说,都有些叶公好龙。

因为纵观伯南克的学术生涯,大家不难发现,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大萧条方面。

他在2000年,通过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就叫做《大萧条》的学术专著,书中收录了他从1983年,到1996年,包括和他人共同撰写的9篇论文。

顾名思义,这些论文,都和“大萧条”有关,所以,在美国的民间和学术界,他是大萧条和通货膨胀,以及货币经济学方面的泰斗。

所谓的“大萧条”,是美国对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称呼。

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是,那场危机,不但宣告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也是第一次展示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奉行的计划经济,比不加调控的自由资本主义,具有一定优越性的一次金融危机。

在那次危机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一些做法,对美国经济进行调整和调节,形成了一直延续至今的有干预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总之,在外界看来,让伯南克担任现在的美联储主席,就像是让一些喜欢日本的*****的家伙,去担任鉴黄师一样,委实再合适不过。

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非常契合他们兴趣的工作。

但对此时的伯南克来说,他却一点没有终于有了学以致用的机会的,而欣喜非常的感受。

他只觉得憋屈,非常的憋屈。

所有的事,完全都是由格林斯潘那个只会两招,要么降息,要么加息的老家伙弄出来的。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的两年间,他连续27次降息,将利率降到了1%的水平,正是这样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市场,获得了上升的动力,并最终促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后,鉴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让他觉得,这样非比寻常的住房繁荣,毫无疑问是无法持续的,所以,他从03年开始,又用起了他的唯一能用的两招中的另外一招,加息。

从03年到06年,他连续17次加息,最终将基准利率从1%提升到5.25%。

但这个徒有其名的家伙没有预料到的是,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房贷违约不断出现,这继而加速了美国房市泡沫的破裂,跟着,就有了眼下这样让他头大非常的局面。

所以,为什么那个造成了眼下这样的局面的老家伙,此时戴着各种桂冠,安然的享受他惬意的退休生活,而要让我来收拾他留下的乱摊子?

关键是,他还被人称颂,而自己,现在到处被骂?

伯南克最近好多次,都想大声问一句,这还有天理吗?

又因为他的专业的的缘故,这一次,他面临的压力,实际上是双重的,如果应对不好这场看起来非常棘手的危机,人们不但会质疑他驾驭美联储的能力,还会进而否定他的学术成就。

一个研究“大萧条”的泰斗,却解决不了类似的危机,就和一个声名卓著的将军,打不好一场胜仗一样讽刺。

直接点说,这次的危机,他如果应对不当,那么,不但美联储呆不下去,想退而结网,到学术界去发展,那也不可能,也就是,这一次,他完全没有后路。

看着手下汇总上来的各种消息,其中没有一条,会让他感到乐观,他理了理原本打理得非常顺滑,但最近却总显得乱糟糟的胡子,“联系保尔森和盖特纳(纽约联储主席),看来,我们又得准备向金融系统注资,”

…………

和冯一平算是老朋友的保尔森,现在的美国财政部长,此时如果出现在冯一平面前,估计会让冯一平觉得非常惊讶。

这个以精力旺盛著称的前华尔街皇帝,现在看起来,眼睛里满是血丝,而且黑眼圈真的可以媲美我们的国宝。

在接到伯南克的电话后,保尔森的脸色又冷峻了几分。

他心里有已经有了答案,这一次的注资,如果低于200亿美元,那完全不会有任何效果。

这些天,他总想起在接任现在的职务之后,在去年7月,第一次作为布什政府经济班底的重要一员,在戴维营参加那次会议的情形。

他记得,自己当时谈了很多,从福利改革,到经济过剩,以及金融衍生品的不透明,还有对冲基金的规模,但唯独没有谈到房地产市场。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谈话结束时,总统问的那个问题,“汉克(保尔森全名小亨利·“汉克”·梅里特·保尔森),什么会导致金融危机?”

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的回答,“我不知道,先生,但等它发生了,一切就会一清二楚。”

现在,它发生了!

但是看起来,一切并没有一清二楚。

就说危机后续的发展,究竟会到什么程度,他到现在,其实依然没有什么确定的看法。

不过,显然有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所有人都要清楚。

他看向桌上的一本杂志,那本杂志中的一些书页,颜色看起来和旁边的那些,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要深上不少,而且还有了毛边。

那是因为,最近这一段时间,他总是不由自主的会翻看那几页。

那本杂志,正是《前沿》杂志今年的一月刊,而那几页,也正是冯一平发表的那篇署名文章。

冯一平啊!

保尔森想起自己和冯一平的几次见面,以及高盛和他的公司的一些来往,不得不说,那真是一个让人惊讶的年轻人,高盛几次担任他美国公司的财务顾问,协助他完成的那几次收购计划,过程都非常惊艳不说,而且,他的那几次收购,都是在为他制定的已有的、长期的计划服务。

他的眼光,确实无人能及。

等等!想到这里,再看了眼那本杂志,保尔森猛然觉得,自己在高盛的时候,可能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正因为冯一平的眼光无人能及,那么,当初他那么爽快的同意接受高盛持有的阿里的股份,以及后来听说干脆收购了阿里,所以,阿里未来的发展,是不是会非常强劲?

应该,错不了吧!

那么……保尔森顿时头更痛了,他觉得,当初的那个把持有的阿里的股份,转让给冯一平的提议,有可能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

与此同时,在保尔森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纽约的华尔街,有一个人,此时也在挂记着冯一平。

他就是黑石的联合创始人和负责人,在国内,有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的苏世民。

在今天,他终于知道当初搅黄了中国的主权基金,和自家那笔高达30亿美元交易的幕后黑手是谁。

“一平冯!”此时因为这场危机的缘故,同样有些焦头乱额的苏先生,提起冯一平的名字时,都忍不住有些咬牙切齿。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