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重生九零:弃妇的开挂人生 第八百六十一章 制度管人
大家原本就是在公司内部从事不同的管理事项,刘东鸣挑来的这些人也都是精锐,很快就各司其职,投入到工作中,。
一时间,招工的有人事处,财务支出管理的有财务部,沟通协调的有公关部,而且这些部门也在当地着手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扩充人手。
广东这里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聚集了全国的优秀青年在此,所以招聘广告贴出来后,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年轻人前来面试,每个部门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实起人手来。
一个月之后,华光房地产南少分部的架构就开始正常运转起来,邱士明推荐的几位行业专家也陆续到场参与了公司的运作。
邱士明把这些事办完,半个月后就回到上海,继续推进两栋楼的收尾工作,同时着手成立市场调查部,对所有省会城市进行调查,准备推进餐饮业大计。
康瑛和时江远在这住了一个多月,接近两个月,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座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
这里虽然到处都是工地工厂的,但因为大街上充斥着年轻的面孔,总给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霍大少帮他们找到了房子,是一家孩子刚结婚不久布置的新房,一对新人搬进去住了还不到半年,结果原先申请移民去巴西的签证就下来了。
原本他们以为不会通过,没想到通过了,于是一家人举家迁往巴西,要出售名下这些固定资产。
康瑛和时江远看过之后,见新房是一栋独立的别墅式的民房,装修得中规中距,但做居家生活也还是可以的,就花了40万买下来了。
他们把别墅里的家具全部换掉,换上新买的家具,又重新布置的字画、绿植,于是屋里从别人的房子,在他们的努力布置下,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家的气息。
康瑛和时江远也觉得安顿得差不多了,便打电话给家里,问两家父母要不要过来体会一下岭南文化。
结果双方的家长都忙,只能延后再说了。
广东这里也喜欢泡茶讲古,霍大少因为这里工程进展的缘故,也时常来往于两地,于是他时不时就跑来和康瑛、时江远喝功夫茶。
霍大少羡慕地对时江远说:“总觉得你们工作就像在玩,轻松惬意得很,我就觉得做事很累,你看我这里都有白头发了,我才比你大几岁呀!”
时江远笑道:“心态不一样了,我工作确实是在玩,最主要的是,我和妻子总是在一起,没有像你们那样两地分居的苦恼,随时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而且,我和太太的想法都很一致,三观相符,她想做什么,我会支持她,我想做什么,只要不出格的事,她都不会反对。”
时江远趁机自我总结了一番。
这时康瑛正在厨房里捣鼓着烤箱,她烤了一些蛋挞,准备给他们当配茶的甜点。
等康瑛端着热腾腾的蛋挞出来,霍大少道:“看来我以后找太太也要和你一样,能和我同进同出,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还要能进得厅堂,入得厨房。”
康瑛这时身上扎着围裙,手上戴着隔热手套,把蛋挞用托盘盛出来,放到他们面前,说:
“吃吧,我已经失败了十几次,这一次是最成功的了。”
霍大少乐呵呵地拿起蛋挞,轻轻啜了一口中间柔软的蛋心,那柔软的部份直接被吸到嘴里,他连连点头说:
“太赞了,手艺超过澳门蛋挞了,你要是去澳门开个店,肯定顾客云集,把人家的生意都挤没了。”
康瑛乐了。
虽然明知道霍大少这话说得有夸张讨好之嫌,但是也说明她做蛋挞的水平确实有所提高。
要不然,真的太难吃的话,嘴这么刁的富家公子,怎么可能吃得下去啊?别说还夸她了。
时江远倒了一杯红茶放在霍大少面前,他们在这里驻扎之后,也开始尝试不同的茶系茶品,每日里,闲暇时品味茶香袅袅,加上甜点的美味,沉醉其间。
霍大少真是个大忙人,就在喝茶吃甜点不到半个小时里,他就接了四、五个电话,还好霍大少爷有钱,要不然象现在双向收费,一般人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费。
由于处理的事情太多,霍大少感觉自己都破坏了这夫妻俩闲适的生活,把最后一通电话讲完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道:
“真是打扰你们了,我干脆把手机关了吧!”
说完,霍大少就真的要关机。
康瑛赶紧制止他,说:“不必如此,都是做生意的同行,谁不理解谁啊?你开着手机吧,万一有重要的事情找你汇报,又紧急找不到你那就糟了。”
霍大少见康瑛这么理解,也就不再坚持。
说实话别人找不到他还不怕,就怕家族有人找他,他接不到电话那才是最糟糕的。
说起来,别看他表面风光,但其实是顶着家族的名头做生意,并不自由,家族里如今仍是爷爷说了算,他最多只能算父亲之下的第三位的继承人。
如今让他独挡一面,其实也只是视他为培养的对象罢了,万一他有哪个项目做不太好失手了,可能还会被家族里其他的亲戚言语围攻,所以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松懈。
因此他就格外羡慕时江远和康瑛的悠闲,于是他便问康瑛和时江远:
“你们二位这么悠闲,是有什么秘诀吗?说起来现在工地开工才两个月,万事开头难吗?你们怎么搞得比我还轻松呢?”
康瑛和时江远相视一笑,康瑛道:“可不是比你轻松吗?我们把专业的事情都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们只要定时和我们汇报就可以了。”
“那如果你们托付的人看走言了呢?”霍大少问。
“我们有审计部门了,也监察部门了,经常会进行交叉巡视的。”
康瑛和时江远也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企业太大了,他们也不可能一一查询过问到每一处细节,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有那么素质的,也有一部分人知法犯法的,如果疏于监管,铤而走险的人肯定会不少。
所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事先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