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圣孙别赚了,国库塞不下了 第47章 大明城池,可抵万里长城!(第一更,求鲜花、月票、评价票)
朱元璋催马而行。
马顺着平缓的坡道,直接跑到五米高的缓冲地带。
然后继续冲高。
御马而行。
朱元璋看着这宽阔的城墙。
心中大为震撼!
在下方还没那么直观。
但上来一看。
好家伙!
这足足可以并架四辆马车。
都赶得上南京城宽阔的城市主道了!
“皇爷爷,这个小窗口可以让士兵站在后面。”
“往下方射箭,但下方的敌人不容易攻击到城墙上的守军。”
朱雄英一路跟随,在旁悉心介绍着。
身后的朱标等人也竖着耳朵。
听得啧啧称奇。
显然这些设计不是光用钱砸出来的。
细节上藏着很多花费心思的设计!
朱元璋本就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
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妙处。
听见了好圣孙的介绍。
不由眼前一亮。
随后,一路来到了城墙最高处的33米处。
几乎相当于是后世的11层楼了!
狂风呼啸。
带给所有人深深的震撼!
不少胆子小的文臣。
甚至在15米处就已经双腿发颤。
怎么说也不敢上来了。
开玩笑!
这也太高了!
但却也让他们心中更为震撼!
如今的大明,工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居然能修筑出这么高的城墙!
更何况北平就守在北方国门处!
这可是有战略意义的啊!
否则几十年后。
朱棣也不会迁都北平。
打出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
天子守国门!
当然,有了这样的城墙。
怕是也不用怎么守了。
就是让北元余孽来攻。
也难以攻破!
“这城墙,从三丈多高的地方开始。”
“到这里,一共可以部署重兵五万!”
唰!
朱元璋脸色微微一变。
五万重兵把守城墙!
这当真是前所未有的世上最坚固的城池了!
听着好圣孙的话。
朱元璋站在城墙顶端,眺望远处。
虽然夜幕已深。
但这个角度还是让他如痴如醉。
仿佛能将这天下都收入眼中!
纵然狂风起。
只觉畅快无比!
“如此城墙,就算是北元余孽最精锐的军队开来。”
“让他强攻一年,也未必拿得下!”
朱元璋说着双眼精光爆闪。
若是当年元朝处处都是这样的城墙。
那这天下就算是他也拿不下啊!
朱雄英见朱元璋心情大好。
粲然一笑。
“皇爷爷,孙儿说过。”
“若是我大明需要。”
“孙儿可在一年之内让我大明的要地。”
“全都修筑成这样的城墙!”
“防御能力,将提升十倍不止!”
“抵得过万里长城!”
“……”
“抵得过万里长城!”
“哈哈哈!”
“好好好!”
朱元璋从未感觉到对大明的未来如此信心百倍!
手扶城墙,放声狂笑。
“有此城墙,何愁我大明不能江山永固!”
这一刻。
什么北元、倭寇。
在朱元璋看来似乎都已经变得极为渺小!
仿佛再也无法对大明造成威胁。
大明要地。
如果都是这样的城池!
还有谁。
能撼动大明根基?!
可以说。
这城墙给朱元璋带来的震撼。
尤胜柏油马路!
作为洪武大帝!
大明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从血与火之中趟出一条帝王大道。
自然对兵家之事,无比熟稔。
他自己虽然是带头大哥,但带兵之能,也抵得上一代名将!
他脑海中此刻闪烁着无数画面。
模拟着城墙御敌的画面。
寻常的城墙,其上之能容纳三四人并肩而行。
但这等城墙,却可让四架马车并行!
其变化何止数倍!
而有了这样宽阔的城墙。
直接可用马车将守城物资快速的运送到城墙之上。
只要城内物资够用,守个一年半载都不是问题!
等到敌军疲惫,粮草匮乏。
再带领大军杀出。
这仗还能如何输?!
从城墙上下来的时候。
朱元璋骑在马上,一边缓缓而下,一边看向朱雄英。
“乖大孙,等咱回到南京城,着户部拨些银两。”
“你给咱将南京城也修筑成这般模样!”
这话听得后方户部尚书苦着个脸。
好我的陛下。
移民入滇、北伐北元都还不够银子呢。
国库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来了不跟太孙殿下伸手也就算了。
怎么还打肿脸冲胖子了?
更何况这不是才修筑了南京城。
虽然比起来确实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但这多少有点浪费吧!
朱雄英也听得心中暗笑。
这个老朱,真的是要面子啊。
修筑这么个城池。
户部拨的出银子吗?
更何况他也听说了。
现在朝廷两件大事都拿不出银子来。
哪儿还来的闲钱。
若是私下里也就算了。
但这里这么多百官。
此时不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那更待何时!
于是心中一动。
朱雄英心中坏笑,表面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却故意开口。
“皇爷爷都开口了,孙儿自当遵命。”
“只不过,修筑这么个城池,花费可是不少啊。”
“孙儿有些担心户部银子够不够……”
……
感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投的月票。
感谢大佬,感谢大佬。
跪求各位读者大大们能够给小弟投递一点鲜花,只要有鲜花,有打赏,有评价票,有月票,小弟愿意每天10更,20更!请所有读者大大们相信我的手速,作者在这里拜谢了!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