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明春色 第六百八十二章 敌人之敌
朱高煦拍马奔到一块熔岩石台的边缘,眺望远处,一座灰蒙蒙的城池、便出现在了河湾附近。
开平卫!这座城原来是元朝的上都(锡林郭勒盟),曾经是一座大城,但现在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那座城池,此时正孤零零地坐落在大地上。
从兴和千户所(张家口张北县)到开平卫,南北八百多里的路程、东西纵深更广,沿途只有两个驿站。朝廷对这片地方的控制,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这段八百余里的路程,明军大军走了二十天左右。沿途没遇到任何敌情,甚至连人烟也很少看见。将士们忽然看到了城池,在远近发出了一阵阵激|动的喊声。
朱高煦调转马头,绕道回到驿道上,然后跟着大军人马、继续往开平卫城方向行军。
城池已很陈旧破败,前来迎接的将士,大多衣衫褴褛。朱高煦一路看去,发现卫城唯一光鲜的东西,是城楼上一面崭新的“明”字军旗,估计是才换的。
各部陆续到达卫城,大军在城池内外扎营。
据官吏们叙述,这座城是奴儿干都司以西地区最北面的屯卫,因地方偏远、补给不便,更经常被鞑靼人袭扰伤亡时有发生;所以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军士逃跑极为严重。现在这里的将士,很多都是有罪的人、被流放在此地。
大明开国以来,这座卫城时置时废,最近一次恢复驻军,是在永乐四年;军户的来源,当然也大多是流|放犯。
隘口关(张家口)以北的行军道路上,朱高煦事先派人设置了四个仓库。一座在兴和守御千户所(张北县),另有两座在驿站上;而最重要的一座仓库、便是此地了。
此地运粮不太方便,大军人数太多、所需粮秣数量巨大,先前运到开平卫仓库的军粮不够。朱高煦又下令齐泰,将一部分军粮囤积在这里的仓库,以备回程时使用。
开平卫的军户衣衫褴褛,军容不整。朱高煦观之不太放心,又留下一千步兵协|防仓库……
“为节约军粮消耗,明日便启程,继续北上!”朱高煦在中军行辕简单地下达军令。他随后离开了大堂,径直走穿堂进去了,身后文武们纷纷拜道:“臣等领旨!恭送圣上。”
最近没有任何军情,前锋也没遇到甚么事,军务没啥好议的。倒是从京师、快马送来了一份内阁的理政卷宗,朱高煦要趁今天安顿下来,赶紧看一遍。
等离开开平卫之后,北边就没有明朝的官铺驿道了,要传递公文极为不便。下一次朱高煦对朝廷发号施令的时候,很可能是回程之时。
朱高煦走进签押房时,忽然见到墨已经磨好了,桌案上的东西摆得十分整齐。
他转头看了一眼,旁边站着双臂抱着一把剑的段雪恨。段雪恨抿了一下嘴唇,甚么也没说。
没一会儿,贤惠翁主走了过来,她穿着一身花纹简单的高腰罗裙,端着一只茶杯、轻轻放在了桌案上。朱高煦顿时明白了,这些事都贤惠翁主做的。
朱高煦刚刚翻开手里的卷宗,正想去拿砚台上的毛笔,又发现贤惠翁主已经把笔递到了他的手边。朱高煦转头一看,俩人的目光一触,她的脸泛起了红晕、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浅浅的酒窝便出现在脸颊上。
而段雪恨依然一声不吭地站在墙边,面无表情地观察着贤惠翁主。若不留意,根本没人知道她站在那里。
见贤惠翁主如此用心,朱高煦便一边看卷宗,一边主动说起了话:“此行道路遥远,你还受得了吗?”
“只要圣上在,我觉得哪里都挺好的。开平卫的山水风景真美。”贤惠翁主柔声道。
“嗯……”朱高煦习惯性地发出一个声音,作为回应。
贤惠翁主又道:“大明的疆域非常辽阔,就是荒芜了一点。”
朱高煦笑了一下,说道:“边地就是这样。”
签押房里安静了许久,侍卫禀报,齐尚书求见。朱高煦点头之后,没一会齐泰便走进来,他上前作揖鞠躬道:“臣奉旨觐见,拜见圣上。”
这时朱高煦才想起来,昨天他告诉齐泰,等有时间了谈谈话。
朱高煦道:“齐部堂坐罢。”
齐泰转头看了一眼贤惠翁主。朱高煦见状,不动声色地说道:“朕一回京师,便封贤惠翁主为庄妃。”
齐泰面露恍然之色。
这时朱高煦问道:“朕最近想到一种可能,瓦刺(西蒙古)会不会与鞑靼(东蒙古)联手,从左翼偷袭咱们?”
齐泰想了好一会儿,说道:“鞑靼首领本雅里失汗是元朝宗室后裔,他被阿鲁台拥护为‘蒙古’可汗之后,名义上是鞑靼、瓦刺等所有部落的大汗。何况鞑靼与瓦刺都是蒙古人,圣上的担忧不是全无可能。
不过瓦刺近些年来,与鞑靼相互攻伐,已有宿怨,要联手不太容易。何况西边还出现了一些情况,可能会拖住瓦刺。今年臣上任兵部尚书之后,从一些公文发现,瓦刺与‘亦力把里’国正在爆|发战争。”
朱高煦沉吟道:“亦力把里,便是以前的‘别失八里’?”
齐泰道:“回圣上,正是。”
朱高煦登基后,也看了很多有关大明朝周围的卷宗奏章。因为名字不一样、一开始他也是稀里糊涂的;但是后来渐渐地才弄明白。像这个“亦力把里”大致在新|疆伊|犁地区,统治者已经信奉了伊|斯|兰教。
而瓦刺主要活动的地区,就在新疆北部、外蒙古西部地区。与亦力把里的位置比较近。
齐泰道:“永乐初,朝廷一直提防的帖木儿汗国、在帖木儿死后立刻分崩离析。这个亦力把里,大明不承认其可汗合法,但在西域又叫‘东察合台汗国’,原先臣服了帖木儿汗国;其脱离了帖木儿的附庸地位,随后开始扩张疆域。大明废太子当政时期,亦力把里(东察合汗国)开始与瓦刺、哈密国发生战争。
所以这两年,瓦刺可能要与亦力把里角逐,无暇东顾。故臣以为瓦刺出兵的可能性并不大。”
齐泰提到的哈密国,就在伊犁东边的哈密地区。统治者是蒙|古人,不过洪武年间就投降大明了,并接受了封王、允许大明朝廷为其设置汉人长史等官职;属于半独立状态的附|庸国。朝廷军队鞭长莫及,平时基本不管那边的事……倒是宋晟没病死的时候,进行过几次远征。
朱高煦听罢,赞道:“齐部堂对万里之外的局势,亦了如指掌,朕没有看错你。”
齐泰忙道:“臣在其位,当谋其政。”
朱高煦沉思了一阵:东察合汗国窥|欲哈密国,而哈密国多年以来臣服大明、并奉诏。他直觉这个东察合汗国,可能会威胁大明的西北边境,算是敌人。
而瓦刺又与东察合汗国是敌人,同时与鞑靼蒙古人时不时相互攻伐。难怪建文、永乐年间,大明朝廷会调拨粮草兵器资助瓦刺。
不过朱高煦的想法,与之前的皇帝不太一样,他觉得不能把瓦刺当朋友。
“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朱高煦随口道。这时他才看到齐泰还坐在凳子上,便轻轻挥手道:“今日咱们就谈到这里。”
齐泰起身行礼告退。
这时贤惠翁主轻声道:“臣妾在朝|鲜国,常学习大明的文字、典籍,为何从未听过那些奇怪的名字?”
朱高煦道:“因为那些地方,离大明腹地还很远。我们中|国,历朝历代都在尝试开拓,所以才有这么大的疆域。只有开拓进取,才有希望。”
她听到这里,眼睛里露出了崇拜与新奇的神色。
夜色渐深,朱高煦便叫贤惠翁主回房歇息了。段雪恨一直守在朱高煦身边,却没说话,不过晚上朱高煦仍然叫她侍寝、留在自己的身边。
走出签押房时,朱高煦问段雪恨:“雪恨是不是生气了,为何不说话?”
段雪恨随口道:“不太会。”
朱高煦顿时有点心疼,握起她的手,便爬上了天井后面的一座楼阁。前面的木栏杆又旧又破,似乎涂过漆、但早已褪了色。反倒是天上的星星,十分明亮绚烂。
他抬头望着星空时,段雪恨依旧出声,让人觉得她不太开心。
朱高煦忽然问她:“雪恨觉得,那些星星是甚么东西?”
段雪恨摇了摇头。
朱高煦转过头,指着城外远处的一片军营。因为离得远,军营里无数的营火、就像星星一样闪烁着。
他便对段雪恨道:“看见那些篝火了么?为啥那么小?”
段雪恨有点困惑地看了朱高煦一眼,但还是乖乖地回答道:“因为离得远。”
朱高煦笑道:“那雪恨觉得天上的星星远,还是篝火远?其实咱们就算爬上数千仞(一仞八尺近两米)的山峰,看到的星星还是这个样子的。”
段雪恨的目光一亮,平素面无表情的样子有了点变化,她抬起头好奇地观望着漫天的繁星。
朱高煦轻声道:“小小的星星,原本应该是很大很大的东西罢?我们不该故步自封哩。”
段雪恨没有回应,但她漂亮幽深的眼眸里,闪着星光。她似乎在此刻逃离了眼前的琐事,神情也变得豁然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