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隋第三世 第230章:联合世家
李渊虽然没有招惹世家,却也借鉴了杨侗的不少方法,比如说均田到户就在上洛郡推广了开来。
因为上洛郡曾经是吃人魔王朱粲的领土。朱粲上上下下都以吃人为乐,大军所到之处以百姓为粮,致使上洛白骨于野,人口绝迹。
朱粲虽为李孝恭轰去了南阳一带,但今之上洛郡却没人了,也因此,全郡土地都成了官田、官地。
在安置百姓于此之时,李渊少了诸多掣肘,可以说李渊对杨侗的许多政策完全抱以热衷态度,因为这一系列政策,统治者都是最大的获利者,所以杨侗的一些政策就算不能照搬,李渊也会跟儿子和麾下谋士探讨,如何能用在李唐的疆域之中。
因为均田到户、摊丁入亩税少了世家大族那一层盘剥,不但令上洛郡走向了富足、丰满了国库,也引来不少萧铣治下的百姓。
但李渊做得不彻底,不敢在关中推广,使深受世家盘剥的百姓、世家大族奴仆、佃户就近逃往杨侗治下的关中各郡。
李渊虽然不敢推广在治下推广义务教育,但《蒙学》伤的是世家大族,却利于万世皇权,他绝不禁止。
李渊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苦笑道:“想必杨侗赚得盆满钵溢了。”
在赚钱方面,杨侗实在厉害!
他开设的官办供销联社,专门贩卖粮食、油盐、农具、布匹等生活必须品,从而抵制商人的恶意抬价,只要供销社一直平价贩卖,物价稳定,别人就鼓动不起百姓!也因为供销联社是官办,百姓哪怕排着队都愿意去买,使得大量差价都落到杨侗口袋之中,这也为养官、养军提供了大量资源。
李渊固然眼红,却就不敢办,因为粮食、油盐、农具、布匹生意都在关陇权贵手中,他不敢去抢关陇权贵这碗饭。
他一扬手中的《蒙学》,摇头道:“这书全是宣纸做成,杨侗要推广文教,却是想当然了!等他成为穷光蛋,就会知道全治普及书籍是多么的可笑。这书在隋朝卖价几何?”
宣纸不逊色后世纸张,唯一的缺点就是做工繁杂,一张上好的宣纸需要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故而宣纸极为昂贵,常人想都不敢想。就算是李渊,也舍不得浪费,平时用的都是硬黄纸书写,只有到必要时候才会用上宣纸。
《蒙学》这一本书,虽说只有《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但附加释义和一些教人向善、学习的小故事之后,也有几万字,百多张纸!包括印刷费用,装订费,那价格寻常百姓如何买的起,连书都买不起,试问百姓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如何能够拥有丰富知识?
隋文帝为了消弱世家门阀优势,广推文教、开设科举,他本意是让天下贫寒百姓都能学到知识,以再科举制度考取功名,从而打断超级大豪门对文化层次以及中小官员的垄断。
但因为文教不是一天两天就都到效果的,科举制反而让世家大族获得了更多的好处,也直接导致了英明神武隋文帝在晚年干了件蠢事。下令废学,将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全部拆了废了,不允许百姓学习。之后杨广虽然重新办学,但因为纸张太过昂贵,书籍依旧是天价,效果也不尽人意。
刘文静明白李渊的意思,说道:“这种纸面光滑、洁白如玉、任意折叠的纸张并不是宣纸,价格和竹纸差不多。”
李渊眼睛大瞪,低呼道:“怎么可能?”
在唐朝,除了宣纸以及一些名贵纸以外,再也没有可以折叠的纸张。流传市面最广的是竹纸、硬黄纸,竹纸流行小康之家,这种纸硬如饼干,只能用于书写,一折就断,价格最低。
刘文静说道:“据说造纸术、印刷术的技术在隋朝得到了重大突破!隋朝各地的供销社都被书籍堆满了,书籍厚薄不同,价格高低也不等,隋朝已经全部普及了,因此书籍才会销往关中和其他地方!但最高的书籍也不过是两贯钱,莫说世家大族,便是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据说在隋朝,价格最高的书籍也就两百钱而已。两者价格有十倍之差,是书商从中牟取了巨大的差价。”
“这却为何?用意何在?”李渊皱眉不解,书籍在杨侗那边普及开了,但在关中却是垄断性的,就算最贵的书籍价格翻到两贯给书商,到这边二十贯后,也都有人愿意买,杨侗只赚书商一贯八百钱,未免太便宜了一些,他感觉这里面必有阴谋。
“杨侗不是在卖书,而是收买天下寒士和百姓之心啊!”刘文静感叹道:“书籍在以前财富的象征之一,藏书多寡是一个世家富裕与否的一个标准。而寒士求学不易,想要求学、想要有书读,需要借书抄录,繁琐不说,还要欠下一个老大人情,若是关系不好,还借不到。如今杨侗以低廉价格将书籍交给唯利是图的天下书商卖于天下,寒士若再想求学,不必再求世家门阀,长此以往,天下寒门必然大兴,最后,天下寒士感激的是谁?是推广物美价廉的书籍的杨侗。”
天下最想读书的是哪个级别的人群?
世家大族?并不是!
世家大族拥有天下最丰厚的教育资源、生存条件,读书对他们来说是吃饭一般的习惯,又能通过家族关系出仕,对读书没有太多渴望。
百姓?也不是!
在解决温饱问前,百姓关心的是生计,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但解决生计之前,他们不会往读书方面想。
最渴望读书的——
无疑就是寒门了。
寒门和后世的寒门不同,这时代的寒门,指的是不必为生计担忧,却又不是世家豪门的小富之家,寒门人家知道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所以他们才是天下之中,最渴望掌握知识的一个群体。
‘穷文富武’一说,是纸质书籍流通天下,不再昂贵的说法,在仍旧以一折即碎、大力即碎的竹纸为王的现在,‘富文穷武’才合情理。
寒门子弟受尽世家白眼不说,还要屈尊降贵,为的就是有一个求学机会,而且就算学有所成,要想得到进阶机会,得要权贵世家们赏不赏识,愿不愿施舍。也因为背后没有世家支持,一辈子都无法身居高位,即使有那也是意外中的意外。只不过世家门阀与寒门之间的界线没有那么明显,寒门只要成功的积累三代,也有希望晋身世家豪门之列,但那需要上百年积累才有可能。
杨侗将大量廉价书籍盛行天下,势必有大量寒士归隋,因为相比仕途资源固定分配、上品无寒士、寒门无贵子的关中、中原、江南等地,隋朝执行的重视寒士、开科举士、能上庸下等用人制度,能够寒士获得更多出头机会。
“这……”李渊没想到这一招,除了斩断世家大族的根,竟然还有这等效果,李渊心中不禁哀叹起来,他也有推广义务教育的心思,却被麾下谋士制止,若早早推广,这份天下寒士的人情,他李渊岂不也能占据一些?到时候何愁没有人才可用?又何须处处受制于世家门阀?急忙看向刘文静道:“肇仁可有破解之道?”
“此乃杨侗惯用的阳谋,天下各方诸侯都能看出,只不过他们都与世家门阀有交集,所以无人敢碰,杨侗治下之域,无世家门阀一丝立锥之地,各种利国利民政策才得到盛行,但是在文教上,哪怕他那么强势,也依旧用了三年多时间来铺垫,如今他大势己成,便是天下世家门阀联手,也无从抗拒。”刘文静摇了摇头,叹息不已!
殿中气氛,随着刘文静的话语陷入沉默,李渊父子三人和萧瑀、陈叔达都理解刘文静为什么这么说。
如今萧瑀、陈叔达成了李渊最信任的李唐新贵,都有资格参与这种重大决议。
萧瑀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西梁靖帝萧琮异母弟,隋炀帝萧皇后之弟。幼行孝道而闻名天下。爱好学习、才华横溢,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西梁灭亡后,杨广和萧皇后抚养成人,进入长安后拜内史侍郎,李渊立足关中时,他献河池、顺政、汉州三郡给李渊,官拜户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封宋国公!
陈叔达是陈朝宣帝陈顼第十七子,陈后主的弟弟,容止出众,颇有才学,十余岁时便能即兴赋诗,援笔立成。他原是绛郡通守,李渊起兵造反时,他献绛郡投降,后被封为黄门侍郎,如今接替刘文静的纳言之位,成立李唐的权贵之一。
这也是李渊有意识的消弱关陇权贵在朝中的势力,虽说他是因为关陇权贵而入关,并迅速坐稳,但他对关陇权贵的强势心怀顾虑。
但由于关东士族在关中不如关陇权贵,李渊便渐渐引进了南方士族,这也是萧瑀和陈叔达连连提升的缘故。
至于刘文静,虽是李渊谋主,在起事的前几年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是一个书生意气极重的狂士,又因为知道太多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已近边缘化。
“圣上也不必太过在意书籍涌入关中的影响。”刘文静笑道:“杨侗固然获得天下寒士之好感,并获得大量寒士的效忠,却也触动了全天下世家大族和各大诸侯核心利益,这也为结盟创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出一年,我们必能联手各方诸侯共讨之。杨侗虽强,但边境延绵数千里,西起灵武,东至辽东,若诸侯联手共讨伐,圣上觉得杨侗以一家之力,能挡天下兵锋么?”
“绝对不能!”
相比于昔日反王盛行的时份,如今数得上的势力无外乎李渊、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朱粲,以及南方的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林士弘、萧铣,数量虽然比以前少了,但势力却都不差,若这些诸侯能够勠力同心的联合在一起,就算杨侗再强,李渊也不认为他能力抵抗得下来。
“只是如何说服各路诸侯联手呢?”
李渊非常头疼,前一轮使臣尽皆折戟而归,因为各路诸侯都知道杨侗对李渊的威胁最大,在没有干掉李渊之前,杨侗暂时不会向中原下手,当杨侗灭掉李渊之后,说不定自己已经一统中原了呢!以一个完整的南方力量去对付杨侗,胜算就大了。而在这之前,只有傻瓜才会同意与李渊结盟,去招惹暂时对自己没有威胁的杨侗!
而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林士弘、萧铣这五个诸侯与杨侗隔着一个中原,远着呢!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杨侗的恐怖,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这时陈叔达微笑道:“前一轮使臣,只不过是试探诸侯们的态度而已,下一步则重点向诸侯麾下的世家门阀下手,向陈明以厉害,并以重利收买各方诸侯兄弟近臣。比如说,可以以收买王世充的兄弟王世师、王世衡、王世伟、王世恽、王世辩,也可以收买他的儿子王玄应、王玄恕、王玄琼,让他们影响王世充;李密方面,则可以收买他的近臣房玄藻、邴元真、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窦建德方面,则是收买他的义弟刘黑闼,谋主孔德绍……只要诸侯们的亲眷部从答应,再攻诸侯们的心防就容易多了。当然了,在收买之前,要前提了解那些人的品性,以便针而对之,暂时别动那些一心为主的人!当人人皆同意与我大唐结盟,少数人反对也没用,只能随波逐流。”
“听先生一席话,朕茅塞顿开!”李渊目光一亮,以陈叔达大加褒奖。
这时,陈叔达谦虚道:“臣惭愧,这也是听了肇仁兄的分析后,才有所领悟罢了!拾人牙慧,不足道哉。”说着,还向刘文静拱手一礼。
李唐朝廷的高层有着激烈的派系之争,刘文静、裴寂、独孤整、窦威、萧瑀是李唐之中的核心人物,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明暗争斗中,刘文静、裴寂、萧瑀保持中立,而李世民是独孤家的女婿,独孤整自然从属于李世民一派,而窦威为了谋夺独孤家手中的关陇权贵第一席位,支持太子李建成理所当然。
可是裴寂在河东郡受辱时,他对付不了杨侗,便恨上了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李建成,从而成了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这一阶段,李建成处于弱势地位。
但刘文静被撤了纳言以后,朝廷上下一致认为京兆韦氏家主韦匡伯合适人选,可是李建成却极力推荐陈叔达,李渊也想削弱关陇权贵,便采纳了了李建成的建议,升陈叔达为纳言,这样一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势力恢复到了平衡。
刘文静和李世民有忘年之交,可他一心为公,理应归入帝党的,但因为李渊的可疑疏离和打压,又因为最大政敌裴寂主动向李世民靠拢,这才有了向李建成靠拢迹象,虽不表示什么,可李建成的太子党一直怀有拉拢之心。而陈叔达是太子党中的核心成员,自然不愿得罪这个才华横溢、书生意气重的厉害人物。
“陈尚书客气了!”刘文静神色如常的回了一礼。
(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能来几张安慰安慰么?恳请兄弟们支持正版,对您来说只是几毛几分钱,对我却是天大的动力……收藏也是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