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唐宿敌
当李恪再次强调了一遍自己的承诺后,另外两名兵贼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的动作非常果断,生怕迟一步自己就有可能死于非命。
眼见大势已去,兵贼头目猛地推了一把同伴,自己则是借着机会往远处逃跑。
不过花木兰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典韦也早已快步追赶了上去,最终兵贼头目被花木兰手中甩出去的长剑直接贯胸而过,死得相当干脆。
典韦挠了挠头,说道:“又被你这个女人给抢先了。”
“各凭本事嘛,你下次记得再快一点。”
花木兰淡淡地说。
接下来,跪倒在李恪面前的是四个活口,三个是新泉军的兵贼,他们劫杀了运送铁矿的人马,并将五驾马车夺走。
另一人则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吐蕃武士,他们竟然也跟铁矿扯上了关系,李恪正好详细审问他们,以便于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们三个谁先说?”
李恪质问道。
其中那个最先向李恪投降的兵贼,老老实实地交代说:“禀吴王殿下,我们几个原本只是在奉命巡逻,但那天无意中撞见一个右腕被斩断的男人,自称是从姜家堡来的。
他说姜家堡后山有铁矿,纯度很高,可以用来铸造非常精良的兵器,因此在市面上很值钱。
于是山魁就带着我们动起了那些铁矿的主意,还从那个男人口中问出了下次运送铁矿的马车会在什么时候出发,又经过哪一条道路。”
李恪问他道:“山魁是谁?”
“就是刚才被这位女侠甩飞剑刺死的那个。”
“那你们之后为什么要杀了那个断腕的男人?”
兵贼回答说:“因为山魁告诉我们,多一个人就要多分一点钱,不如先杀了他,反正这人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杀人也就罢了,你们居然还会用那么残忍的方式,真不怕遭到报应?”
花木兰阴沉着脸说道。
“这都是山魁的主意,他这个人生性残暴,我们兄弟都很惧怕他,要不是他一直唆使逼迫我们,就凭我们几个的胆子是绝对不敢做出这种事情来的。”
“吴王殿下,请相信小人,小人说得句句属实啊。”
李恪道:“那之后呢?你们不但劫走了马车,还杀掉了所有运送铁矿的人,他们难道就活该要死吗?”
“吴王殿下饶命,当时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面目都暴露在他们面前,山魁就说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统统灭口,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是我们做的了。”
“哼,他想得倒美,现在还不是被我们找到了!”
典韦狠狠踹了那个名叫山魁的人的尸体。
搞清楚了车队遭遇劫杀的整个过程,李恪开始追问关于这帮吐蕃武士的事情。
这名兵贼坦白说:“殿下,我们是在抢到装着铁矿的马车之后,在半道上凑巧遇见了吐蕃武士,当时对方就两个人,见我们车上装着这么多铁矿就当场表示要买下来。
山魁一听很高兴,这五车铁矿就是烫手的山芋,我们肯定很想尽快出手以免夜长梦多,不过吐蕃人说自己人手不够,没办法把马车弄走,于是我们便约定下次再进行交易。”
“嗯,你的表现很好,所以你们三个可以活命,不过我不会放你们走,以免你们又去干杀人放火的勾当!”
李恪直截了当地说道。
“吴王殿下,您不放我们走?那您打算如何处置我们?”
三个兵贼顿时揪着心开始忐忑起来,如果这个时候吴王翻脸不认人,那他们也根本毫无办法。
结果李恪说:“押你们回去,到本王的建威营里接受训练,如果表现出色的话你们也有机会跟他们一样,成为我麾下的兵,这个处置是对你们最大的宽恕,懂了吗?”
“当然,你们要是日后死性不改,自然会有军法来处置你们!”
三人顿时松了口气,并把脑袋磕在地上,表示对李恪能宽恕他们性命的感恩之心。
处理完这三个人后,李恪转而问这个被典韦打伤的吐蕃武士,“你们吐蕃人之前一直老老实实待在青藏高原,怎么会偷跑到我大唐疆域里来?”
这名吐蕃武士抬头看了一眼李恪,但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典韦见状直接上前一把将他按在地上,后者半张脸都扎在小石子上面,很快就渗出了鲜血。
“我家主公在问你话呢,你给我装哑巴是吗?”
“那我就把你舌头一段一段割下来,看看你能坚持多久!”
这样可怕的话配上典韦这副狰狞的面孔,威力就能成倍地展现出来,这个吐蕃武士吃了苦头后,努力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老实配合。
“我们是吐蕃的王族,只因在内乱中不敌掌权的松赞干布,所以一路流亡来到了这里。”
李恪听到松赞干布这个熟悉的名字,这才反应过来此时的吐蕃,俨然已经在遵循着历史进程,步入到内部统一,政局稳定的发展正轨上来了。
虽然史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的描述,多是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表明大唐和吐蕃友好交流,和平共处为着力点,简单地将这个大唐的邻邦一笔带过。
然而对于一名熟悉大唐历史的人而言,就会很清楚的知道,吐蕃是大唐历代君王所头痛的心腹之患,可以说吐蕃就是大唐命中注定的宿敌,两国的关系贯穿整个唐史。
正因为如此,李恪第一次听见有关吐蕃的消息时,表现出了格外关注的态度。
“也就是说,松赞干布对内用了雷霆手段,将你们这些反对他的政敌或是消灭或是驱逐,眼下他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吐蕃的实权,对吗?”..?
“没错,他这个人阴险诡诈,吐蕃在他的带领下会开始走向穷兵黩武的绝路!他是战争的狂徒,你们大唐也在他的野心版图之上!”
李恪微微一笑,“不,他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因为我不允许。”
之后李恪又从这名吐蕃武士口中得知,之前在盐湖上漂浮的那具尸体,正是他们的同伴之一,是因为当时他们互相之间发生了内讧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