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军
“这件事?”哈罗德威尔逊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事实上白厅旁敲侧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公民对皇家海军的规模并不热心。
一些舆论上认为这个时代的海军重要性下降的言论仍然存在,有鉴于此,这让政府在思考这件事上不得不多做考虑。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也是有所疑虑。
“内阁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事实上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过么,比较凭空近乎于未来低成本补强皇家海军的远景。在军事的收获上不是一般的大,海军无用论是很无知的言论,如果海军无用,苏联不会再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奋起直追,海军如果无用,这一次孟加拉湾的行动,我们怎么介入呢,难道游过去?”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拿出来了一份情报,“这是我们从东亚得到的情报,现在暂时命名为旅大级驱逐舰。哪怕他们国家的财政非常一般,也在尽可能的发展海军。”
旅大级按照皇家海军的标准倒是并不先进,但毕竟是新货,首相不了解,艾伦威尔逊可以虚构的先进一些,虽然吨位小了一些,满载排水量也不到四千吨,拿出来这个情报只是为了证明,海军发展的趋势。
事实上某大国走的路线,仍然是苏联红海军集中反舰的路子,苏联红海军是导弹巡洋舰配核潜艇,某大国是导弹驱逐舰配常规潜艇。
世界上最大的潜艇部队当然是苏联红海军,第二大的潜艇部队就是某大国,这当然是数量上的统计,如果区分核动力和常规动力,美国的潜艇力量才是第二大,从这个时间来分析,现在人民海军应该服役上百艘潜艇。
“皇家太平洋舰队,面对着小号的苏联红海军近乎一样配置的海军,确实是很有压力的。要知道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大部分由战列舰构成。对付二战时期的潜艇部队那是没有问题,可现在的潜在敌人在怎么不算技术先进,也肯定比德国人的技术先进多了。”
明面上世界十大海军中没有某大国的身影,但实际上以吨位而言,人民海军的力量并不弱。
一艘潜艇就算是不到两千吨,一百搜也二十万吨了。关键外人并不知道某大国的海军规模。就像是没人知道后世朝鲜在研究什么一样。
虽然印度这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有英国出售的航母,但潜艇面对水面舰队的劣势真不一定会发生在印度海军这样的对手身上。一对一那是劣势,几十艘打印度舰队还能说是劣势么?
哈罗德威尔逊一脸茫然的被灌输了一番某大国威胁论,不敢相信的道,“不至于这么夸张吧,能和皇家太平洋舰队抗衡?”
“如果把大西洋舰队拉到东亚那自然是夸张。但皇家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么?就?”艾伦威尔逊欲言又止,现在太平洋舰队在皇家海军的角色大概等于垃圾堆,吨位上值得称道,但也只有吨位上能拿得出手了,吨位都是战列舰撑起来的。
“维护当前的英国利益,新的造舰计划不可避免。可以以这一次在孟加拉湾的行动为契机。”艾伦威尔逊循循善诱,从经济、军事、影响力方面入手,反正今天首相要是不答应,他不能说不走了,但明天肯定还来。
“如果美国相信不需要用海军保障商品流通,那为什么还要不断造舰呢?”艾伦威尔逊嘴巴不停的比比叨。
“如果你早已经准备好了造舰计划,直接拿出来好了。”哈罗德威尔逊一脸的无奈,内阁和白厅的关系也不是全然和睦,在某些问题上白厅一直都是很坚持的,不过大体而言在他这个首相特别坚持一件事的时候,白厅也会出全力配合,不过这需要一些磨合。
既然首相这么主动,那么按照之前的想法,艾伦威尔逊就把万吨巡洋舰、五千吨驱逐舰的计划送到唐宁街十号。要是被否决了,在换上八千吨级和四千吨级的驱护舰队方案。
然后抽出时间欢送一下好大儿的孟加拉之行,这算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说不定这就是一个一飞冲天的契机。
费雯丽对儿子的出行表达出来了不舍,“你是内阁秘书长,安排什么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结果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刚打完仗的地方。”
“能不能不要问这种既要也要还要的问题?又要升官要不想出力?我当初不也是在新德里蹲坑么。”艾伦威尔逊一副严肃模样道。
“你?”费雯丽撇嘴,眼前这位男士在新德里蹲坑的时候,得到了她本人、海蒂·拉玛、琼·克劳馥、贝蒂·戴维斯、葛丽泰·嘉宝和英格丽·褒曼一众女士,现在怎么说起来像是亏大了一般?
尤其是得到她本人的过程,不说手段下作,但也谈不上光明正大,只能说现在人模狗样的无上权威,从小不学好。
艾伦威尔逊则直接找好大儿聊聊,“到了孟加拉,看到头上缠布、手腕有手环的锡克部队,这是着重收买的对象。在英属印度时期,锡克人就是我们重要倚重的族群,英属印度军队百分之五十的军官、百分之四十的海军军官,三分之一的空军军官都是锡克人。”
英国和锡克教的关系从一八五七年的印度大起义就开始了,当时英国在印度的兵力不足,还要保卫英国家属,面对着印度大起义,直接从锡克教的地方征集了十万锡克军团,用来镇压印度大起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锡克教算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帮凶。
艾伦威尔逊相信还是有些香火情在的,毕竟英国还有锡克教社区,把一整个族群定位成可以拉拢的对象,给了印度上流社会的待遇,这可不多见。
“知道了。”大卫点了点头,“我到地方一定会和当地的印度军队打好交道,塑造和睦的氛围。”
“外交层面的事情就交给我,外交部会阐述,不会长期驻军,只是恢复当地和平,至于一些勤劳肯干的工人,缅甸人首先不怎么勤劳,缅甸的自然环境并不差,看来不可避免的要从韩国身上想想办法。当然如果代替韩国,那是最好不不过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我还有很多事情要跟进。有些问题也是最近才刚刚想明白。”
“哪方面?”大卫有些惊讶,老父亲做决断是比其他人快的,如果内阁不同意的话,他都是一直孜孜不倦的劝说,直到达成目的。竟然也会有问题能够想这么长时间,才有答案。
“香江的定位问题。”艾伦威尔逊慢吞吞的回答,“你先把孟加拉的事情处理好,这个问题至少近期是不用你关心的。”
香江的问题对英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面利益巨大,处在英国的角度自然是希望保留既得利益。但如果就是金融房地产两个项目支撑的话,显然是撑不起来,再者这两个东西不足以形成牵制。
只有金融和房地产的香江说实话,是不足以让帝都多权衡的,命运完全看帝都的心情,闹大了英国也没法用上什么力。毕竟都回归了,就算英国临走之前埋下了暗桩也无济于事。
类似艾伦威尔逊记忆中的结果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两国都难受,但明显早已经不是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更难受的那个。
曾经艾伦威尔逊希望马来亚走台积电路线,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亚的人口已经无法在承受更多的产业了。毕竟造船和汽车,这两个就业大户英国都和马来亚分了,更何况还有化工、以及马来亚本来就有的优势产业,再加进去也不能提高什么。
如果在香江走台积电路线的话,那么这种发展肯定和他记忆中的香江不一样,后果就是在苦一苦诈骗岛。
这倒不是问题,那又不是英国的利益所在,如果香江有一个类似台积电的企业存在,可以带来香江更加长久的繁荣,英国在保存既得利益,可以更加长久的牟利。
有了半导体产业的香江,变得更加有实力对英国也是有利的,至少可以借由香江市民的支持,和帝都多谈谈怎么惠的问题。惠的多了,英国也可以从里面分点,想一想就觉得是双赢。这要是操作得当,中芯可能都不存在了。
“很显然,这种高耗能高投入的产业,诈骗岛的人并不需要。”艾伦威尔逊进行着自我催眠,诈骗岛更加原生态一点挺好的。
公务员群体当中最具有行政经验的专家,终于在无上权威的殷切期盼中出发了,希望他们一切顺利,到了孟加拉好好造福社会。
底线是快速恢复秩序,以后一定要比印度人均收入高,别管高多少哪怕是高一英镑也行。
这个目标应该是不难的,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是单一民族单一宗教的国家,有英国保障国家安全,赶紧埋头苦干就行了。
等到孟加拉国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期待第二步了,散播一下大孟加拉主义,让印度知道一下单一民族国家会给印度带来什么。
不知道印度对这一次印巴战争的经验总结开始了没有,英国出刀肯定是预料之外的,印度人只准备了一桌子饭,却来了两桌人客人,这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