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帝国狂澜 第四六零章 群魔乱舞
战争的阴云再一次笼罩着天空,一方誓师血洗前辱,一方立意决一死战,双方都不愿意退让,那么只能靠战斗分出优劣。
米哈伊尔以往的战术是非常灵活多变的,但是这一次对上了钱不离,他却用了力求稳妥的战术,正如钱不离想方设法收集米哈伊尔的资料一样,米哈伊尔也收集了很多钱不离的资料。他发现,钱不离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善于给敌人制造机会,一旦抗拒不了诱惑,自以为胜卷在握大举出动之后才发现,原来那机会都是圈套。彼得元帅那么稳重的人,也一样被钱不离骗倒了,如果他能把发动战争的时间延后半年,等到北线抽调过去的军队还有新增的部队全部充实到边防军之后再发起战争,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钱不离未必就能成为胜利者。
所以米哈伊尔采取了一种没有战术的战术,分兵缓进合围,完全是比拼实力,稳步推进拒绝取巧,也使得钱不离再没有取巧的机会。
当钱不离大举移民的消息传过来之后,米哈伊尔的部下们纷纷请战,但都被米哈伊尔斥责了一场,几十万大军按兵不动,饶是金帐汗国的亲王呼日德王叔轻蔑的话语再难听,米哈伊尔也全当做耳旁风。
米哈伊尔元帅的年纪虽然比彼得元帅小了二十岁,但他的沉稳却超过了彼得元帅,这一次尼古拉七世是孤注一掷了,米哈伊尔知道自己手中掌握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尊严受损就改变已经决定的战术。
米哈伊尔视钱不离为平生劲敌,他不敢冒险,首先做的是排除己方失败的契机,然后再考虑怎么样进攻,这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谋求胜利!
当然,米哈伊尔的战术虽然保守,但他的野心却是非常大的,如果只是想夺回默干城,他完全不需废这么大力气,他要的是消灭姬周国的主力!这和钱不离诱引彼得元帅发动进攻时的情景倒是非常相像。
为了不惊动姬周国的大军,米哈伊尔布置的封锁线长达近千里,当南线防区的商人们逃回来时,米哈伊尔还派专人去劝说那些商人,让他们回去,并且从军中抽调精锐的将士担任商人们的护卫队。只要南线防区能正常运转,姬周国人必然舍不得诺大的地盘,绝不会主动退回去,米哈伊尔要的就是一劳永逸的结果!
同时,米哈伊尔还想方设法隐瞒军队的人数隐瞒金帐汗国派兵参战的事实,就连军中的中级低级军官也以为罗斯国只聚集了八万人左右的军队,实际上却远超过这个数。但可笑的是,米哈伊尔的布置没有骗住钱不离,反而把本来不相关的人骗住了,给罗斯国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影响。
进入十二月份,天上连下了几天大雪,放晴之后,米哈伊尔觉得时机已到,下令全军出动!这一次米哈伊尔出动了五万轻重骑兵十九万步兵,加上金帐汗国呼日德率领的正红旗五万骑兵,合计二十九万大军,分成七路向默干城合围而来。尼古拉七世从全国征召了近五十万民夫,协助运送辎重,加上一起近八十万人象蚂蚁一般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向默干城涌来。
坐镇默干城的钱不离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报信中断辎重运输,并告诫防守云州的秦重三李创等人提高警惕,四大野战军团则全部退入默干城。
用句不好听的话说,钱不离这根本就是龟缩战术,尉迟风云和张进武都有些不赞同,他们认为在城外安置大营,可以和默干城彼此呼应,也可以牵制一部分罗斯人的大军,而龟缩战术则丧失了所有的主动权,完全是被动挨打被动防御。
只是钱不离的态度异常坚决,他心中有数,地域适应性的差别,会给大军的战斗力造成巨大的影响!以拿破仑为例,拿破仑率领几万法军能把十几万俄军打得屁滚尿流,可是他率领几十万大军占领了莫斯科之后,却被十万的俄军和游击队追杀了上千里。当年的德军能分割包围相等兵力的苏联人,可是在冰天雪地中,庞大的军队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他们还不如拿破仑,拿破仑最起码能逃回去,他们中很多人再没踏上过德国的土地,将近三百万战俘能回去的还不足三分之一。
天时已经失去了,如果再失去地利,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办法往下打,所以钱不离的态度异常坚决。
出于对钱不离的尊敬,尉迟风云和张进武最后都同意了钱不离的计划,这场战争真是有意思,米哈伊尔采用了没有战术的战术,极力求稳缓步推进,而钱不离比米哈伊尔更稳,干脆龟缩起来,看样子谁都没有信心可以轻松打败自己的对手。
国内已经送来了大批辎重,钱不离是一个拥有无数知识经验的人,他为姬周国带来的改变是无以伦比的,不止体现在大事上,小事也有很多。就拿运输辎重来说,其他国家还是笨重的运输方法,姬周国却已经采用了流水线制,每一州的百姓只负责一州的运输,按地域分为‘乾’‘坤’两班,辎重快到了,一班的百姓就聚集在州境边上,然后运到下一州,等有人接手之后他们就可以回去休息了。这样摊下来,每个百姓的劳动强度都不大,纵使辎重是一批连一批过来的,他们也可以轮换着休息,加上百姓们知道军情紧急,顾不上爱惜牛马,都出了死力气,和罗斯国运送辎重的速度相比,姬周国要快到三倍以上。
很多让钱不离感到头疼的问题都得到了改善,棉衣虽然还达不到张进武所说的人手几件的程度,但现在每个士兵都穿的很暖和,再不用裹着麻袋四处转了。粮食也有了大批储备,不但有姬周国的面,还有罗斯国的豆薯,麦子也积攒了不少。
默干城本就是军事重镇,尉迟风云占领默干城之后,缴获了数不清的兵械,可惜有很多不适用。罗斯人要比姬周国人高大一些,力气也大了些,所以他们的长弓要比姬周国制式的长弓长了两寸,不要小看这两寸,足以让一个没准备的神射手水平骤降,箭矢的长度也不合适。
兵械库中的长剑分成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长剑,一种是沉重的宽刃剑,不管是哪一种剑都不适合姬周国的士兵使用。现在正有计划的逐批更换战刀,尉迟风云等军中将领一致认为战刀这种新兵器的威力远比长剑大,更换下来的长剑都有那么多,没有必要还去用罗斯人的长剑,既没用,毁了又可惜,只好暂时堆放着。
辎重中携带的大批没组装的箭矢让将领们非常高兴,这样箭就不愁用光了,城内有二十余万大军,不可能都参加战斗,他们正好可以自己组装。
草料可算是堆积如山了,运来了不少,默干城中原来也储备了不少,城中的骑兵共有疾电疾风天翔三军还有两万皇家禁卫军,这些草料足够战马吃上几年的。
取暖之物也准备妥当,如果让士兵们每天有四个时辰的取暖时间,足够应付半年的。
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只等着战争爆发,这也算是姬周国的国运昌盛,如果不是钱不离从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中得到提示,早早发动了全国总动员,这些东西真未必在此时准备妥当。
不过,钱不离的运作带来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效果,尉迟风云统率大军时,士兵们都在挨冷受冻,钱不离一来,士兵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姬周国的将士们更加拥戴钱不离了,而对尉迟风云则有一些诋毁的言论。尉迟风云是在替钱不离受过,但尉迟风云听说这些之后,只是淡淡一笑,其实此刻他已经准备退下去了,默干城一战将是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姬周国的年轻将领们纷纷开始展露头角,尉迟风云很欣赏杜兵郑星朗潘智超等人,虽然年轻人还缺乏磨练,但自己退下来把年轻人扶上去,才是给年轻人一个更好的机会,他并不贪恋权位。
最惨的就是罗斯国的百姓,钱不离按屋子的大小,强行把移民来的人分派下去,有的贵族竟然分到了几百人,搞得连客厅都铺着床位,原住民没领教过钱不离的厉害,纷纷闹事抗议,但等待他们的却是冰冷的屠刀。
这还不算,钱不离接连颁发了几条命令,第一:禁止聚众,如果在公共场所有三人以上聚在一起的,斩!第二:禁街,每天罗斯人只有三个时辰的时间在街上行走,时间未到或已过依然在街上行走的,不管什么理由,斩!第三:禁火,满城百姓只有早中晚三段时间可以生火,晚上的时间可以长些,但也只有两个时辰,在时间段之外,哪家的烟筒冒烟了哪家就要全部处死。
几条命令之后,默干城对罗斯百姓来说,已经变成了一座庞大的监狱,他们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只能老老实实等待着战争的结果。
此刻的钱不离总算是能松了口气,他甚至产生了一丝期待,这样一座重镇应该是没办法攻克的,米哈伊尔的兵力虽然占了优势,但还不足以变不可能为可能。
这个世界不是钱不离一个人的,也不是米哈伊尔的,除了他们两个人即将展开的对决之外,还有很多人在改变着世界的布局。
海上,刚刚回到本国的亚当斯王子微笑着合上了文案,他对面的倭国海军大将足下千雄也露出了同样的微笑。
亚当斯王子被亚瑟侯爵说服了,确实是这样,如果想等战争结束之后再出兵罗斯国,钱不离还需要他们的帮助么?说白了,钱不离能让他们捡便宜么?!现在的姬周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如果再吞并了大片罗斯国的领土,国力又将翻上一个台阶,亚当斯王子认为,他应该努力了!只有在战争刚刚爆发时,及时出兵罗斯国,才能使钱不离默认既定事实,没办法反对,合众国必须要在和姬周国维持和平的同时,努力积攒实力,才能在将来保持超然的地位。
倭国海军大将足下千雄眼中露出兴奋的神光,其实原来大名内阁还是不同意现在参战的,但得到的情报却让内阁改变了主意。
罗斯国聚集了十万大军,试图与钱不离决战,这消息让亚当斯王子和足下千雄啼笑皆非,尼古拉七世肯定被气糊涂了!罗斯**队占优势时,还被钱不离打得落花流水,连统帅都被当场格杀了,现在才十万人,能打赢钱不离那个魔鬼吗?
这才是合众国与倭国痛下决心的根本原因!
亚当斯王子和足下千雄已经决定合力攻取罗斯国的两个不冻港,合众国的原则是平摊风险,倭国要的是分一杯羹。两个国家将各占一个港口,至于今后怎么样向罗斯国的内陆发展,以后再说,不排除拔刀相向的可能,但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合力歼灭罗斯国的海军!
在罗斯国的首都,尼古拉七世一边饮着美酒,一边看着容光四射的乌立娜公主,虽然两个人是政治联姻,但乌立娜的美貌远远超过了他的王后超过了他的宠妃,最关键的是,乌立娜的性格简直太温顺了,据说,如果没有她哥哥呼日德亲王的鼎力相助,乌立娜根本不可能成为草原不加冕的帝王,尼古拉七世觉得确实不错,这样的女人也就是运气好罢了,她只能成为一个好妻子,却不可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下去,她必须要找一个好靠山,嗯……应该暗中派人告诉米哈伊尔,找机会让呼日德亲王在前线阵亡吧,这样自己就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不知道是因为不胜酒力,还是因为尼古拉的目光太具有侵略性,乌立娜的脸有些微红,甚至不敢抬头去看尼古拉七世,这种羞怯的反应让尼古拉七世感到更加高兴了。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胜利者,问题是,通常情况下最终胜利者只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