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村民的恭维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村民的恭维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他们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洗澡、刮胡子等,身上的味道确实有点上头。

张耀华还好,阿九的胡子稍微有些夸张,差点连他儿子都认不出来,看了半天不敢叫爸爸。

搞好个人清洁后,那就是美美吃一顿。

只是大家都抢着吃青菜,饭桌上的肉则丝毫不感兴趣一样。

“以前没发现,这青菜还蛮好吃的。”强子一边大口吃,一边赞道。

阿珍和小妹张婧芸无语。

“……”

芥菜而已,要不要这么夸张?

这种芥菜,通常是用来腌酸菜的,有淡淡的苦味,家里的小孩子不喜欢吃。

“下次出海,多准备点青菜,尤其是可以放比较久的大白菜。”阿珍提议道。看着这帮男人,有些心酸。

他们赚钱多不假,但吃了多少苦,外人根本不清楚。

“大白菜吃腻了。可惜,鱼舱温度太低,放不了蔬菜。”张耀威也开口道。

鱼舱的温度在零度以下,完全就是急冻舱。

张耀华没说话,思考着问题。

张母正在家门外被其他村妇恭维。

现在,村里都希望能把自己家的人塞到张耀华的渔船工作。这一次的奖金,委实让全村人都眼馋。

工资已经显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

十万左右的奖金,别人干一年都不一定能赚到,谁能不眼红呀?就连贵婶都难得地没有阴阳怪气。

这时候说一句张耀华的坏话,简直跟捅马蜂窝没有区别,惹众怒的。

“阿华的事,我这个当妈的也说不上话,他有自己的打算。”张母应付道。

她可不会给自己儿子找麻烦。

再说了,真要找帮手,也肯定先找村里姓张的呀!你们外姓的,先站一边。

刚才话里话外想要自己孩子上船工作的妇女,张母没记错的话,以前还还背地里唱衰过她家阿华的吧?

她儿子大气,心胸宽广,不计较,不代表她能当什么都没发生。

委婉拒绝了这些套交情的人,张母神清气爽地回到屋内。

“这次休息多久?”她问道。

阿九等人纷纷看向张耀华。

一切大哥说了算。

张耀华:“一两周吧!我们一艘船出了点问题,还要检修,所以说不准。尽量在过年前,再出一趟海。”

这样安排,也比较合理。

出海太频繁,大家都会很压抑。海洋虽然很大,但风景千篇一律,而且大家能活动的区域,仅限于渔船,枯燥无聊是在所难免的。

“船有什么问题?”家里的女人愣道。

这可是大问题呀!

渔船是他们家的根本了,靠渔船吃饭的。

阿九回答她们:“前面买的那艘,发动机有异响,阿健说最好拆开看看。”

还好,是快要回到村子的时候,那艘船才出问题的。如果在外面大海,谁都不淡定,毕竟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那是得修好才行。”张母说道。

两个儿子都出海,一旦出事,他们家可就惨了。

隔壁,别墅的框架已经建好,速度可以说一流,出乎张耀华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再怎么也得开年后才能建成。

然而,按照这架势,很可能在过年前就能完工。等开年,就可以建第二栋。

“辛苦了,大家抽烟。”张耀华跟自己二弟要了一包华子,给工人们派烟。

“这算什么辛苦?跟以前比,轻松很多啦!以前,转头都要挑着上楼,干一天活,真的是腰酸背疼。”工头笑道。

他听说了,张耀华这次出海赚疯了。

刚才,他们这些工人还在讨论,不干这行,也跟着出海混饭吃。

他们加班加点,一个月收入也就一万上下。

这看似不少,但赚的都是辛苦钱呀!

或许出海也辛苦,但人家奖金都是以万作单位的,他们真的想改行。哪怕一开始不适应海上生活,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说。

中国的工人最不怕累、苦,怕的是工资低、收入少,养不活一家人。

有个工人反驳道:“话是这么说,但我宁愿回到以前。”

张耀华诧异:“为什么?现在物价高?”

虽然以前工资没有现在高,但物价也没那么高。以前一天赚一百,都比现在一天赚三百好。

“不是物价高啦!以前年轻,不管多累,睡一觉就能恢复。但现在,要还是以前的工作强度,起码得休息两三天才能恢复元气。”带着安全帽的工人,一边抽着烟,一边回答张耀华的疑问。

还是年轻好,年纪上来了,身体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那倒是。”工头赞同这说法。

年轻时,天天想着找女人发泄精力,现在看到婆娘都心虚得很。

岁数一旦超过三十,真的很明显能感觉到。

总说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烂残渣。实际上,男人到了三十岁,同样精力严重下滑,还花什么花?

“加工厂那边,进度如何?”张耀华转移话题。

工头:“我们最主要的建设力量在那边,现在地基是打好了,就等着做上层架构。三个月内,一定完工,让你们投入使用。”

他平时更多在加工厂那边的工地监工,毕竟比起这别墅,工厂的工程更大,赚得更多。

他也发现,抱紧眼前这位财神爷的大腿,以后似乎工程单还将有不少。看出来了,这位主是有点理想抱负的,想在村里干一番事业。

可惜的是,村子连接外面省道的拓宽工程,他们没有份。

他听说,镇里投入了几千万来搞这个工程。

其实不用那么多,但政府报预算,通常都是这种毛病。一个收费站都敢报六千多万,拓宽一条几公里的道路,报个三四千万不应该吗?

“倒也没那么急,关键是保证工程质量。”张耀华提醒他。

工头点了点头:“嗯!我明白。质量这一块,我天天盯着,肯定不会出纰漏的。”

他们施工队以后还得继续依仗张耀华呢!

这要搞不好,以后他有什么脸面上门求工程单?所以,为了保证以后工程队有饭吃,这工程质量必须得办得漂漂亮亮,让张耀华满意。

“那就好。”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