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八百七十九章:彭城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黄天之世 第八百七十九章:彭城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章武三年(198年),一月二十三日。

汉天子于陈都祭祀天地,检阅诸军,誓师东征,亲自领兵进往彭城。

举国上下,激昂壮烈,三军将校,士气昂扬。

六州任侠随军而行,四方豪强举兵而进。

行至梁国睢阳之时,队伍已经从原本的六万余人扩充到了九万余人。

多余的三万余人有大部分的人都是想要参军的游侠,以及豪强世家应命之后派出的乡勇。

这些人之中的健勇一部分被调入禁军之中,一部分被调入了豫州军和荆州军中,其余人则是被重新编为一军,天子派遣将校,亲自指挥。

而在此时兖州军也已经是抵达了彭城。

孙静坐镇彭城,各地的援兵源源不断的进入了彭城。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两汉养士四百年,愿与汉室共赴国难,岂在少数?

危急存亡之际,侍卫之臣仍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不仅是各地的世家豪强聚兵而来彭城,在彭城之外也聚集了不少想要参军的游侠。

兖州军只有一万二千余人,彭城守军两千余人,两方加起来堪堪有一万五千人,算上孙静带来的亲从,兵力只有一万七千人。

而算上那些齐聚而来的地方武装和游侠,彭城的兵力竟然膨胀到了四万人。

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

刘协的变法放开了捆绑在世家豪强身上的枷锁,允许其募兵训练,甚至根据人数和战力而发放官职。

九品中正制以收心,乡勇军制以赋官。

没有人想到,天子明发诏书之后,居然会有这么多人的云集响应。

就是刘协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封诏书激起的波涛到底有多么的恐怖。

如今汇聚而来的乡勇和游侠虽多,但是这个数字还远远不是极限。

根据绣衣使者禀报,还有大量的军卒源源不断的向着彭城的进发,驰援彭城。

粗略估算,再过一两月的时间,甚至可以在彭城聚集起二十万大军。

但是这二十万的大军战力却是无法强求。

看似强大,实际上终究是外强中干。

豪强世家虽然能够训练乡勇,被放开了掣肘,但是却不允许拥有盔甲和弩机,他们的装备薄弱,训练不足,士气看似高昂,但实则不堪大用,野战若是面对明军只怕明军一个冲锋便能将其击溃。

这一切在青州、冀州之时都已经被证实,人海战术对于那位太平道的道君来说毫无意义。

青州之役,许安领兵突袭玉泉亭,一举击破了曹操带领的的三万八千名精锐,而后横扫青州,十余万青州兵在明军的攻势之下迅速崩溃,成建制的投降。

明军之所以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收复整个青州,并非是因为青州各城的坚守。

而是因为需要进驻各城,妥善管理投降的汉军和城中的居民。

甚至众多的兵力在对战明军之时反而会成为负担,成为劣势。

不是谁都能做韩信,领兵之时可以多多益善。

兵败如山倒,战场之上一部一曲的溃败,都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更多的人是赵括,甚至比起赵括还不如,带领众多的军兵到最后只不过是崩溃的更快,也更为彻底。

这一次御驾亲征的虽然是刘协,但是实际上统领三军的还是孙静。

皇甫嵩、孙坚两人战死、盖勋亡故,大战之后,汉军将校凋零。

能有足够威望作为主将的,偌大的汉庭,到最后却只有孙静一人。

二十万大军孙静从来没有统领过这样的数量,甚至是连其半数十万都没有。

在平灭严白虎之战之时,孙静带领的军队规模最多之时也才堪堪达到了五万余人,这其中还有很多是协从军,实际上并不由他指挥,只是在名义之上跟随他参战。

不过就算是如此,这些军兵也没有被解散的理由。

人多势众有坏处,但是也有好处。

最直观的好处,本来因为明军的强悍而感到恐惧,士气低迷的彭城守军和兖州援兵,在看到彭城之外聚集的越来越多的乡勇兵,士气也逐渐的得到了恢复,逐渐变得高昂了起来,心中也有了些许的信心。

人多势众的好处,在于让己方的士兵会增加底气。

孙静将彭城周围所有的乡勇,甚至是包括彭城内的壮丁都调集了起来,全部在城外建设营垒军堡。

既然野战乏力,那就不去野战。

指挥六七万人作战,对于现在的孙静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其余乡勇和游侠组成的军队,孙静准备丢给其他人来指挥。

孙静准备将城外的军队分为左右两军护卫侧翼,分别交给两人来承担。

戏志才长于军略,若是他还在,这一次统领偏军的将校应该是他和郭嘉,只是戏志才如今早已病故。

所幸这一次袁术派遣纪灵前来支援,让吕虔也一同前来。

吕虔有勇有谋,在东郡之战时功勋卓着,攻伐青州之时也颇有建树,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后袁术继承兖州牧,仍以吕虔为从事。

统领左右两军的人也因此定了下来,等到齐聚彭城之后,左右两军将会分别交由郭嘉和吕虔统领。

汉军的行动,自然是没有瞒过许安的眼睛。

鹰狼卫虽然此前遭受了颇为沉重的打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鹰狼卫吸取了教训之后,反侦察意识也越发提高,随着各地情报处的恢复,也重新与原本失去联系的情报处取得联系。

如今的汉庭又重新开始慢慢的变成了那个四面透风的朝廷。

下邳城中,许安看着手中的密信,听着堂中鹰卫缇骑的禀报,眉毛微挑。

不得不说,许安设想过很多汉庭的应对的方式,但是他完全没有想过刘协居然会御驾亲征。

许安双目微凝,逐字逐句的看着手中的密信。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汉军居然还能够聚集起如此多的军卒,虽说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堪战的乡勇。

但是这也显露了那些世家豪强的底蕴和恐怖所在。

若是真的再给汉庭几年的时间,汉庭内部能够做到上下同心,或许鹿死谁手还真犹未可知。

或则是换一个北庭,不是太平道,而是其他同类的封建国家,获胜者多半可能就是现在的汉庭。

只是,汉庭现行的制度又怎么可能做到上下同心。

归根结底,刘协的变法不过是一次失败的变法,一次妥协的变法,一次根本没有触及太多世家豪强根本利益的变法。

就算是汉庭真的因为变法而战胜,也不过是将汉庭从一个深渊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不过现在,汉庭并没有这个机会从一个深渊走向另一个深渊。

汉庭的对手是太平道,是那些在汉庭的压迫之下饱经苦难的黔首,是那些被汉庭抛弃和无视的百姓,是那些被折磨欺凌内心积满了怒火的民众。

民意汹汹犹如烈火一般,积蓄数十年,再也无法压抑,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天下齐反。

那些骨瘦如柴,衣不蔽体的黔首民众聚集在黄天的战旗之下,头裹着黄巾,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但是却仍然是前赴后继,高声呼喝着“万胜”继续前行。

他们聚集在黄天的战旗下,发誓要让那高高在上的汉家天子,还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强世家知道,他们并不是可以任意欺凌和鄙夷。

他们发泄着心中的怒火,发誓要将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掀翻于地。

而后大火就算是扑灭,但是仍然是留下了火种。

而这点星星之火被许安带到了太行山中,原本的星星之火在许安的带领之下愈演愈烈,到如今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甚至已经席卷了大半个华夏,四海八荒皆因其而沸腾。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股从无数人心中燃起迸发到凡世的怒火,直到席卷了大汉十三州,席卷了神州,席卷了天下,席卷了寰宇……

一直到燃尽了这凡世间所有的罪孽之后,黄天之世的建立之时,才会最终平息。

乱世是世家的游戏,但是黔首小民却是需要争命。

张角的亡故,使得太平道失去了方向,情势急转直下。

但是许安的到来,却使得太平道重新转危为安,也使得众人开始明白了敌人到底是谁,明白了该向着哪一条道路前进。

现在的太平道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上至将校下至军卒都明白了他们是为什么而战。

在上庸攻防战中,那些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明军,他们不是为什么军饷钱财而战,也不是为了达官贵人,帝王将相而战。

在太平道治下,他们有了希望,也有了生而为人当有的尊严,他们不愿意再重新回归汉庭的统治,再去承担那沉重的苛捐杂税,再去忍受那世家豪强的欺压盘剥。

许安合上了文书。

如今的太平道已经是不再是之前的太平道,如今的明军也并非是曾经的黄巾军。

现在他麾下的军队真正的拥有万民的支持。

这里的民不再是只指那些所谓的豪强世家,而是真正的天下万民。

对于一旁呈递上来的汉庭讨伐檄文,许安根本没有去看一眼。

那篇檄文没有看的必要,就算是写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又能如何?

堂中诸将列坐。

下邳国、广陵郡两处郡国大半已被解放,淮阴、淮陵都已经在他们的手中,公孙度甚至带着水师主力进入长江之中来回了一趟。

“青、徐两州的俘虏、还有驻军等事务都已经安置妥当了吗?”

许安抬头看向了一旁的贾诩。

“已经安置妥当,所有的俘虏都被在几处大型营地,留下了军卒监视,各地的豪强世家家卷、主要人物都集中在了郡内的治所之中,绝对掀不起什么风浪。”

“驻军问题,按照此前的计划安排,调集中州、并州、冀州等州的军屯兵前往青州,如今也已经是陆续到达。”

“青州各城已经完成了换防,各地也已经设立起了临时警察部队维持治安。”

“徐州各城也完成了换防,但是临时警察部队还没有完全设立,预计在五日内都够完成。”

许安微微颔首,对于那些投降的世家豪强他不可能完全信任,否则在前线鏖战,青徐后方突然发生作乱,一旦粮道被断,那么情况就会极为危急。

所以他一早就已经安排了应对之策,依靠着强悍的军事势力,直接将青徐两地的世家豪强还有降兵都控制了起来。

“传令,吕布、徐晃两人领本部兵马北上,麹义领军南下。”

许安环视着诸将,眼眸之中毫不掩饰着心中的杀意。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堂中悬挂着的堪舆图上,落在了徐州的彭城。

“既然汉军自寻死路,那么就让他们彻底的明白差距所在……”

许安的声音低沉,但是却极为坚有力。

不管刘协心中所想是什么,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不过只是虚妄。

“就在彭城……”

许安一拳砸在身前的桉桌之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彻底击溃汉庭!”

……

颍川,颍阴县。

这里是豫州的腹地,也是汉庭的最核心的地带。

只有在昔日董卓乱京之时,这里遭受过兵祸的些许牵连,除此之外,连番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太多。

准确来说,是对颍川的世家豪强并没有造成太多的影响,普通的黔首小民仍旧是与其余各地一样,要承担繁重的苛捐杂税。

这里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都与这些黔首小民毫无关联。

一堵高墙将颍川郡划分成了两个世界。

世家豪强居住于被家兵保护着的高墙大院之中,而那些黔首小民则被约束在聚落亭乡之中,约束在繁重的工作和农务之中。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就在前不久天子明发诏书,令天下军兵齐聚彭城,发布檄文,康慨激昂,欲与明军一决死战。

但是在这里的深宅大院之中,仍旧是丝竹阵阵,乐声不断,纸醉金迷,丝毫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彷佛前线战况的到底如何对于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影响一般。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