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黄天之世 第九百零四章:全面军管
接管汉地五州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那些世家豪强还有各种方面的影响在之后才会慢慢的显露出来。
现在对于国家来说,当务之急还是财政方面的问题。
财政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比起军事甚至都还要重要。
因为只有财政稳定且富裕的国家才能够供养起大量的军队,并且有足够的能力训练军队,武装军队,提高其战斗力。
财政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国家的基石。
没有一个良好的财政,再强大的帝国都不过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在冷兵器时代,游牧部落是个例外,他们的财政情况并不好,制度也非常的落后,但是他们虽然强大,但也只不过是一时。
遍观世界历史,游牧部族虽然有强盛之时,但是大部分的时间的主角还是农耕国家。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只有农耕社会才能够真正支撑起一个经久不衰的帝国。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其实正是最符合那个时代的政策,只是如今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国策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明庭了。
“联合舰队转为南方的问题,处理的怎么样了。”
许安问出了他最在意的这个问题。
现在国库虽然有大量的余财,但这些财富都是靠着世家豪强数百年甚至千年来的积累。
实际上国家的财政每年的固定收支其实极不平衡,支出远比收益要高。
不算军屯兵,各地的守备兵,还有军区和直辖军都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还有各地的警察部队,以及乡亭官吏。
皇权不下乡,并非是不想下乡,而是无法承担如此巨额的费用。
许安提高了对于乡亭的控制,增派了官吏,但是也无法将官吏下派到每一处聚落。
而就算是局限于此这样,所耗费的钱粮也是海量的。
明庭如今拥有的金矿、银矿的产出在只占据并州的时候还够用,但是在如今已经是完全不够用了,所有的产出都只是杯水车薪。
解决财政的问题无外乎于两点,一为开源,二为节流。
节流这一点不需要考虑,因为现行的所有的政策的机构都已经是反复的检验过,目前为止能够想出来的最优方桉。
天下稳定之后,许安便准备逐步的裁减内地的兵员。
不过直辖军自然是不会有半点裁减,汉庭五州也会保证足以镇压地方的常备军,以防止那些世家豪强闹出什么乱子来。
有刀不用和无刀在手是彻彻底底的两码事。
将联合舰队转为南方,就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做的第一件事。
北面现在唯一拥有海军的就只有狗奴和邪马台两国了,而这两国的舰船,单凭借卢盛麾下现有的部分海东舰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毕竟就那几十条小船罢了。
真打起仗来,连弩炮都不需要用,直接开船撞过去就能撞翻,取下东夷岛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
辽州和海东行省两地现在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战舰,所以将其迁移到南方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大半的官兵都被说服了,隶属海东舰队的军卒已经完全同意了迁移的方桉,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辽州人不愿意离开故土,不愿南迁。”
“这部分人大概有多少。”
“三千二百五十人。”
统计的工作是由鹰狼卫去做的,所以十分的详细。
许安眉头微蹙,虽然他早有预料,但是这个时代人对于故土的卷顾还是超过了他的预期,故土终究难离。
他开出的条件已经是非常的优握了,他准备在交州、扬州两地修建数处新港口,只要那些军卒愿意跟随舰队南下,连带着他们的家人都会被接到南方来,若是其宗族愿意迁移,也有各种优待的政策,将其于愿意前往开疆拓土的宗族同等待遇。
“再劝说一下吧,不需要太过于担心疾病和水土不服的影响,随舰队迁移,还有第一批入驻港口的居民有不少医学院的学生,安全的问题也不需要担心,四处港口都会驻守重兵。”
“四处港口城市,学堂、工厂、坊市都有配套,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解释清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许安揉了揉太阳穴的位置,这些军卒都有海战和海上航行的经验,必须要尽可能的将其留到南方,这样才能进行之后开辟商路的计划。
在赤道附近有很多未开发的岛屿和地方,无论是往东前往东南亚群岛,还是往西一路向着中东、非洲进发,都可以收获大量的特产。
各种各样的香料、特产、还有珍奇的动物、植物,都可以运回国内换取大量的钱财,将其贩卖到外国更是能够换取暴利。
“诺。”
贾诩应了一声,他看到了许安的反应,心中对于这件事的看重程度又提高了几分,他心中思索,已经在想着计划了。
“远洋舰队招募筹备的如何了。”
“远洋舰队的十艘战船已经挑选了出来,按照明公所指示都挑选的新式软帆战船,其中两艘两千里料的大船,其余皆是一千五百料,旗舰为二千五百料,只是……”
贾诩面露难色,说实话,许安安排给他的任务一个比一个要棘手。
远洋航行要远渡重洋,时间动辄以年计,风险奇高,能够招募到的水兵少之又少,如今才配备了三艘船的水兵。
“如今只招收到了三艘船的水兵,其余还在招募之中。”
贾诩沉吟了一会,提出了一个建议。
“交州、扬州多渔民,不如从其中征募渔民以及通晓水性之人作为补充,然后以我军官兵作为统领,成熟之后履行远渡重洋的任务。”
“这倒是个办法……”
许安迟疑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贾诩提出的这个建议确实不错。
如此以来,人手的问题之上应当不会太过于短缺,很多计划都能够实行。
他组建远洋舰队是为了远在美洲的那些特殊作物。
美洲真的是一个受天卷顾的大陆,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都在美洲,而且最重要的是,独产于美洲的橡胶是现在明庭所急需的。
有了这一项作物,他可以将南疆改变成橡胶的养殖场,将其作为南疆的支柱产业,将南疆的部落都用橡胶产业拉拢到一起,使其脱离部族落后的生产方式。
而且橡胶在多方面都可以使用,橡胶可以作为车胎,也可以作为一些缓冲物,封闭物,密封材料,那么明庭如今的工业技术将会得到飞速的提升。
“正好,我正愁如何安置扬、荆的水师。”
许安眉头舒展了开来,贾诩的话点醒了他。
荆州地处南方远离中原,又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以宗族势力极为强盛,宗族根深蒂固。
刘表单骑入荆州,只耗费了极端的时间便夺取了孙坚当初控制的南部郡国,掌控了荆州的权利,正是因为借助了荆州世家的力量。
但是也因此是的荆州世家尾大不掉,难以掌控所有的权利,受到荆州世家的掣肘,很多事情无法去做。
虽然荆州的这些世家豪强现在在高压之下绝对不敢做出什么反抗之举,但是政策推行下去,可以预想到之后,必然会受到不小的阻力。
这些扎根于地方数百年,乃至是上千年的世家豪强绝对不能留存,起码,不能使其留在原来所在的地方。
西汉时期,那些富户豪强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被收割一批,国家会将其强行迁移,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尾大不掉。
但是这样的制度在东汉并没有实行,因为刘秀建立东汉很大程度上因为世家豪强的帮助,正因为如此,东汉也没有继承这样的制度,而正因如此,东汉世家豪强的力量才会如此的巨大。
现在这一切的后果和影响,也将由接管了汉庭江山社稷的明庭来承担。
许安不是刘秀,明庭也并非是汉庭。
刘秀是靠着世家豪强起家,而许安之所以能够打下如今如此巨大的疆域,建立起国家来,是因为靠着手中的刀枪,靠着这世间最普通的平民百姓。
“荆州先以维稳为主,水师统计在册,这些人暂时不动,等到南方四港建好之后,将其调入南方打散分入各军,作为南海舰队的补充兵员。”
许安思索了片刻,心中也有了定计。
虽然他现在完全可以以势压人,但是这样比然会引起一定的动荡。
要想动豪强世家,同时又保持稳定,还是应当徐徐图之,先剪除世家豪强的羽翼。
“公审的力度再提高一些,现在不是当初击败魏庭之时。”
“天下已定,开拓南疆也需要人力,这些世家豪强既然坐享了上千年,数百年的荣华富贵,还选择了抵抗,那就去为国家做些贡献,来填补一下所占的便宜。”
“诺。”
贾诩心中微动,身躯感觉有些发冷。
许安这一句话已经是决定了汉地五州,以及徐青两州一众世家豪强的命运。
以政令迁移、征招先剪除羽翼,再以公审收拢民心,以挖掘其根基。
世家豪强所能够依仗的一切,在如今的明庭之下完全都不够看。
两者相互比较,就如同稚童和大人一样,相差悬殊,根本就毫无胜算。
只是……
许安对于汉地五州这些反抗的世家开刀动武,那么他们以后该如何自处。
毕竟,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贾氏也是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阎忠虽然说许安绝对不会如此行事,但是人心隔肚皮,在江山社稷一事之上,恐怕……
贾诩的神色只是些许的变化便重新恢复了过来,他一向善于控制情绪和表情,但是许安毫不掩饰的杀意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有些心惊胆颤。
伴君如伴虎,并非虚言。
哪怕许安这个“君”并没有做过什么暴虐之事,但是仍然会让人感到恐惧。
这就是有刀在手的影响。
贾诩神色的变化还是被许安敏锐的注意到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再大公无私的人也会有。
许安自然也有,他能够明白贾诩心中的想法。
正常的人都会希望自己以及其后代都能够过得安稳,舒适,能够享受优握的生活。
掌握了权柄,就不会想失去权柄。
掌握了财富,就不会想失去财富。
“放心,只要遵纪守法,你所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许安没有直接点破贾诩内心的想法,不过他做出一个承诺。
如今明庭并没有强力的世家,最大的两个势力最大的世家阎氏、王氏、一个是阎忠的宗族、一个是他的妻族。
这两家都在掌控之中,所有的世家豪强都在鹰狼卫的监控之下。
许安的心中有一条红线,这条红线是所有的世家都不能逾越的。
世家的权利绝对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也不能强大到影响国家的方针。
许安坐正了身躯,目光向着厅门处看去,这个话题也就此略过了,世家豪强之疾要去除,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
“时间也到了,让等的人都进来吧。”
贾诩应了一声诺,站起身来,向着厅外走去。
很快在禀报声后,贾诩便已经是领着一众军将进入厅中。
众人纷纷坐定,随着一声钟响,房舍之中鸦雀无声,集议也宣告正式开始。
许安环视了一圈众人,缓缓站起了身来,握拳于胸,立正行礼。
一众军将皆是霍然起身,同时立正行礼,所有人的动作几乎是整齐划一,犹如同一个人在做动作一般。
许安再回了一礼,坐了下来,众人这才重新坐下,这是军议之前的礼节。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明国实际上是一个军国,所有的一切最终都是服务于军队,发展军队,大部分的权柄都是在武官的手上。
许安并不准备现在就改变这样的现状,在这个时代,不尚武的国家注定只能沦为他人的鱼肉。
贾诩站起了身来,展开了手中的诏书,宣读了事先准备好的命令。
这道命令,正是接管汉地五州的部署命令,各部应该如何进军,接管汉地五州。
接下来,汉地五州将会进入全面的军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