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花月颂 第224章 天威
赵素走出乾清宫,往慈宁宫方向走去。半路看到有遮阴的地方,她又停下来,顺势坐在了台阶上。
上晌这会儿正是事务繁忙的时刻,后宫各处都有宫人走动,可见宫里人少,也并不影响皇家的排场。
回想起初初来到这里,宛如走错了片场,对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乃至一人一畜,全部都抱着戒心。无论走在哪一处,都如履薄冰。
但如今眼望着这重重殿宇,还有像她一样的这么大一群的“社畜”,又仿佛多了几分亲切感。
对她压榨最狠的陆太后,一直都是嘴上最狠,并没有实质伤害过她,就算把她关起来一段日子,还让她养胖了几斤。
宫里这些太监宫女,当然也有心眼多的,有好些人会刻意巴结她,但仔细想想,大家也都是为了生存,如果只是巴结巴结她,就可以让他们过得更轻松,那她也不介意。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员,一跃成为一个国家的上层权贵,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就心安理得,尤其是当有人求助她的时候,她总觉得自己哪怕是依仗权势也要帮公理一把,否则便德不配位。
当然,也许皇帝始终不知道她的来历,她还是可以努力假装自己就是原主的。对生存状况的不确定,使她多了一份提心吊胆。她不知道皇帝刚才那番话是不是出于“帝王之术”,为了稳定她的心,但是反过来想想,好像她就是怕也改变不了什么,她的力量太微小了,倒还不如闷头朝前,先卸下这份担忧,活痛快了再说。
“……我跟你说,动作再不快点,可要赶不上交差了!”
旁边走来的两个小太监正相互催促着,手里还抱着两株珊瑚,“太后对罗老太师可是敬重得很,有了闪失咱们担待不起!”
赵素望着他们自眼前走过,然后唤住了:“你们这是要干嘛?”
小太监们一脸急色,但看清楚是她之后还是倒回来了:“赵侍卫,太后吩咐小的们取一对珊瑚给罗老夫人做寿礼。”
“罗老夫人做寿?
“过两日就是了,太后特地下旨要挑两株品相最好的。”
赵素哦了一声,看他们着实着急,便挥挥手让他们走了。
罗老夫人过两日就要做寿,但她先前却没有听花想容说起?
……
御史钟澜朝皇帝深躬身:“皇上早已值大婚之龄,早前皇上说登基未久国事为重,如今已是庆禧三年,后宫仍旧空虚,万寿节上众臣上奏请求皇上大婚,皇上地未曾有示下,今日微臣冒死再谏,为了我大梁皇嗣绵延,恳请皇上遴选闺秀,入主后宫!”
钟澜说得吐辞太用力,花白胡须都地颤动起来。
皇帝捧着一份奏折,漫不经心地看着:“知道了。”
“皇上——”
“朕身子骨好得很,暂时还崩不了。”
皇帝把折子放下,起身进了内殿。
钟澜惶然站着,一时不知是进还是出。
四喜走进来,往外做了个请出的手势,他这才连忙退了出去。
皇帝怒形于色是鲜少有的事情,不管是登基前还是登基后,基本上大家只见过不苟言笑的他,再生气,他似乎也只是把脸色放得更淡漠一点,眼神投得更冷一点,原以为皇帝少年人,对于立后纳妃这种事即便不热衷也肯定不会排斥,眼下钟澜却只觉自己今日这一趟来得大错特错。
出了宫门后,便快步朝着都察院衙门去了。
衙门里却有几个人正在喝茶等待,看到他回来,便都陆续起身:“怎么样?皇上怎么说?”
钟澜重重地唉了一声,指着他们道:“我被你们给害苦了!”
几个人脸色顿变,就连坐着没起身的那几个也不由地起身了:“这话怎么说?”
钟澜便把来龙去脉说了,然后道:“皇上素日虽说谈不上像先帝那般和霭,但也是谦逊有礼,而方才他竟是直接撂了折子,撇下我离了殿,你们倒也真是,撺掇我去触这个霉头,如今好了,我却不知回头皇上要如何怪罪我?”
众人顿惊:“这霉头又是从何而来?”
说完又都面面相觑:“今日早朝还很平常,如何这么会儿工夫就触怒了龙颜?莫非朝上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谁知道呢?!”
大家纷纷参言。又道:“罗家近来风头正盛,罗老太师一直都是拥护先帝和太后的,如今对皇上也是极力支持,他们家虽然人丁单薄,但老太师门生众多,在朝中与各勋贵元老也是有交情的,如果罗家小姐成为了皇后,那么皇上将会更加大胆施政了。这花月会的风头非但没摁下去,又让他们搞出个海政司来,国库还空着呢,这么折腾,不是胡闹么?!”
“那皇上这意思,难道是因为想立罗家?是恼咱们干扰了决策?”
“不好说。”有人道,“圣心难测,立罗家小姐为后,于皇上与罗家相互都有益处,皇上如今看重的就是施政是否顺利,因为若不顺利,皇威必受影响,他不会高兴有人阻挠。”
“若是这般,那就更不能让罗家得逞了!”
众人皆点头。
传外面衙役把茶续上来,几个人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商讨。
赵素下衙回府,第一件事就是找花想容。
花想容却还没回来,打发人去找,她才拎着一坛子酒回来了。
“你喝这酒?”
闻到浓烈的酒香,赵素也忍不住佩服地看过去了。
“我不喝,这是我从罗家人手里顺来的。”
“罗家?”
“是啊,姑娘不是让我去看看罗家么?结果我发现他们家老太太过几日就要过生辰,府里正在筹备。看采办的东西不多,应该是不准备大办。但是东西却都是上好的东西,这酒是翠湖楼的珍酿,一般人都定不到的呢!”
“定不到还不是让你给顺来了。”赵素说着拔开塞子闻了闻,果然香醇,把酒塞上她又道:“他们家人不多,亲戚也不在京城,如果不大办,那就只能请几个亲近的人家吧?咱们家有没有收到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