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回到大秦做皇帝 第六十三章 父子交心
赵高眼中几欲喷火,内心也是愤恨那些贵族一个个都是一些目光短浅之辈。只是,这样的心思赵高隐藏的十分巧妙。
前面朝堂吵翻了天,扶苏在后面的咸阳宫却是无所事事。当韩长将庙堂之上的形势转述给扶苏听后,扶苏心中也很是惊诧。
扶苏也没有料到李斯会出手相帮自己,甚至于来说,扶苏祈祷李斯不要落井下石,就感到万幸了!
却没想到李斯在朝堂之上,却是有力的支持了扶苏。其中缘由扶苏并不清楚,只是,扶苏知道,自己和李斯之间的矛盾有了化解的可能。
自己之前下的那一番功夫,终归还是有效的。
唯一让扶苏有些失望的就是自己的老师淳于越,虽然自己几次三番将淳于越拒之门外,可是,按照道理来讲,淳于越仍是扶苏的老师,可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淳于越连为扶苏说一句话都不肯。
这与李斯伸出了援助之手,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此一事,扶苏心中,原本对淳于越那一丝师生情谊彻底湮灭。
还有嬴政,在朝堂之上,主动为自己担责,要去太庙告罪反省,让扶苏感动不已。
在这个时代,祖宗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作为帝王,更是天下臣民的标杆。而太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引起一场地震。
哪怕太庙上的一片瓦掉了,或者是旗杆给风刮断了,相关的人等都要吃挂落,如果事情严重了,连皇帝也不能幸免。
所以,宗常在九卿之中,虽然位居首位,地位尊崇无比,掌管着宗庙礼仪,可这同样是一个高危职业。
天知道哪天风大了,掉下来一片瓦,然后宗常就可以回家等死了!
像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完全会被理解成是先祖的示警,要是发生失火这类事件,坐在王位上的那个王的合法性都会受到极大的质疑,连带着整个政权都会被人非议。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就和有什么奇怪的天象出现一样,作为帝王,就要斋戒沐浴,去太庙反省,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做错了?
嬴政能为扶苏做到如此地步,足见嬴政维护偏袒之心。
魂穿到这个大秦,扶苏一直以来,都只是把嬴政当成了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实际上,一直以来,扶苏都是将嬴政作为了一个帝王来看待。
彼此之间,父子感情甚是微薄,而这一次,嬴政的作为,让扶苏内心有了一些触动。
嬴政走进宫殿,看见扶苏仍然跪拜在那里,道:“起来。”
扶苏双腿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血流都有些不畅,过了些许时辰,方才颤颤巍巍站立在原地。
“朝堂上的事都知道了?”
扶苏点了点头,先前,韩长来告诉他这一切,就是嬴政的安排。不然,给韩长十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个节点,暗中将消息传递给扶苏,这不是活腻味了么?
即便扶苏暗中给再多的财帛,韩长也不会做出这种蠢事。
“扶苏,刑杀阎乐这件事你知错么?”嬴政一双眼睛盯着扶苏,问道。
扶苏躬身一拜,回禀道:“儿臣这两日在这咸阳宫中,想了许多。儿臣一怒之下,私刑大臣,的确做错了,可儿臣不后悔。”
“即便是儿臣再重新来过一遍,儿臣的答复依旧是父皇要打就打,要骂就骂,可阎乐,必须死。”
说到最后,扶苏坦然的看向嬴政,眼中没有丝毫畏惧的神色。
看着扶苏这幅样子,嬴政已然不似之前那般恼怒。在扶苏的身上,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般执拗倔强,方才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
当年伐楚战事因为昌平君反叛一度受挫,为了伐楚战事能够继续下去,自己亲自跑到王翦的老家,请王翦出山,这才最终平定了楚地。
平定百越,战事也是一度不顺利,可最终,这块难啃的骨头还是被自己给拿了下来。
若是一般人,早已是心生退却,可嬴政却仿佛不知道,费尽了心思,最终坚持了下来。
看着扶苏这幅样子,嬴政心中感到甚是欣慰。
尽管扶苏态度依旧强硬,可是,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如果没有魄力,又怎么能担当大任?
嬴政和后世那些君王不一样,他并不畏惧继承人太过强势,因为,再强势,也没有他强势。
连六国都给扫平了,天下间还有谁敢和他叫板?敢叫板的,毫无悬念,都被送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
嬴政唯一怕的就是继承人太过软弱,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基业,一朝丧尽。
这对于嬴政来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扶苏,按照公室成例,你将被剥夺参政议政之权力,幽禁于宅中,不得诏令,不许外出,你可有异议?”
“父皇,儿臣不愿。”
扶苏跪在地上,道:“儿臣知道父皇爱护之心,可儿臣不愿如此。儿臣想以庶民身份,去大秦各地看一看。”
“求父皇成全。”扶苏说完,跪拜在地上。
嬴政眼中闪烁出惊讶之色,问道:“扶苏,此事是汝深思熟虑还是一时兴起?”
“父皇,此事并非儿臣一时兴起。”
“父皇以公室成例处置儿臣,难免有人非议父皇偏私,父皇若将儿臣废为庶民,可堵天下悠悠之口。此其一。”
嬴政微微点头,扶苏表现出来的体恤之情,让嬴政深感自己在朝堂之上花费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去宗庙告罪反省,可不是什么好事,嬴政这样做也是为了减轻天下的非议。可即便自己做到这个地步,非议也是难免的,因为扶苏毕竟没有受到过重的惩罚。
而如果将扶苏废为庶民,天下谁还有话说?
“其二,儿臣欲走访民间,考察民情,同时,儿臣以为,不少能人名士藏匿民间,不能为朝廷所用,儿臣欲探访贤士,为我大秦效力。”
看着扶苏的样子,嬴政猜到扶苏有这样的心思应该不是一天两天了,扶苏也并未说错,当此之时,诸多名士都藏匿民间,或是隐居山林,甘愿做一名隐士。
如果能让这些人为大秦所用,自然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