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季汉大司马 第421章捆上战车
战略欺诈,调离自己,让曹操中计,使自己成为关羽北伐襄樊计策中的一环。霍峻虽是不愿,但因形势所迫,出于为大局着想,他也必须为之。
今下形势如何?
当关羽上疏北伐襄樊时,连刘备都表示愿配合。当下江淮都督区,唯有配合关羽作战。
同时从资源分配角度上考虑,今岁刘备刚举十万兵北伐寿春,从物资储备上,以及大规模征调江东百姓徭役上来看,江淮都督区短期内已无力发动大军北伐。
相反南郡地区,因人口众多,休养生息多年,军略物资储备充足,短期内南汉想要北伐,调用荆楚物资最为恰当。如此之下,江淮都督区或不出兵,或出动部分军队配合作战。
从霍峻自身来看,经‘淮南王’一事,他算是明白了树大招风之语。今下何不如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顺着国家战略走,将自己作为战术欺骗的棋子,以配合荆楚战区作战。
主角上台唱戏,自己写排剧本,搭台子,则是霍峻今下对自身的定位。
故在诸葛亮、法正、步骘等人观点的基础上,霍峻已有粗略的规划。
即借着曹操的离间计为跳板,顺水推舟之下,让刘备将自己调离江淮都督区。继而,刘备将兵力向交州调动,做出交岭久战难克的假象,让曹操相信刘备今下的战略重心在于整合内部割据势力。
宏观战略上迷惑了曹操,进而则可从微观战术上推进襄樊战事,即采用关羽的计策,力求骗出曹仁,伏击而胜之。
至于交岭那边的战事,则需为其制定的恰当的方略,以免因之前的打草惊蛇,让士燮有了防备,从而导致交岭局势的糜烂。
刘备捋须沉吟,认同说道:“曹操多疑,常不能信人,若顺其计谋,调仲邈离江淮,当能令其相信。大将献城而降,时曹操以为我意在交岭,必会派兵出迎,从中而取利。”
刘备与曹操熟悉多年,互相双方多知其性情。
曹操多疑不会轻信别人,但曹操却又是自信之人,常对自己的决议充满信心。
刘备主动放出风声,表示不信任霍峻,且将霍峻调往他处,曹操说不准会起疑。
但如今曹操施以离间计,本就意欲离间刘、霍二人。今虽不见霍峻反叛,但见刘备猜忌霍峻,却也会相信自己的计策奏效。毕竟刘、霍二人交情之深,盖非寻常人能知。
思虑间,刘备说道:“这般行事倒是委屈仲邈了!”
“哈哈!”
霍峻摸着小胡子,笑道:“曹操施歹计污我,今不寻机反制,岂不让其以为我吴楚无人乎?”
诸葛亮持扇点评,说道:“仲邈所言是为良策,今如何诱曹仁出战,及兼平交岭,需深议其间部署。”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如吕蒙自请为降将,并于当阳设伏恐是难成。”
吕蒙自请为降将,非是关羽所命。而是关羽找不到合适人选,无奈之下吕蒙唯有主动请缨。
你问关羽为何找不到合适人选?
因为他看部下那几人都不太有可能反叛,如留赞、吕蒙、施然、士仁,这几人不是追随他多年,便是追随刘备多年。
且说那宜都太守士仁,他从刘备起兵时追随,至今不能说富贵滔天,但却也是官居二千石之人,实在找不到反叛的理由。
毕竟反叛要有理由,不是说谁投降过,谁就一定投降。
如那为曹操效力几十年的大将于禁,你说他投降关羽,估摸连关羽自己都不敢相信。
法正沉吟少许,说道:“吕蒙自请为降,恐令曹操难以信之。正心中有一人,或可代吕蒙诈降,诱曹仁出战。”
“何人?”刘备问道。
“孟子度!”
法正捋须而思,说道:“子度胸怀大志,实有韬略。今任巴东太守多年,常有大展宏图之心。今何不如遣子度诈降,以为襄助关将军,诱曹仁出兵。”
诸葛亮面露疑惑,说道:“亮犹记孟巴东字子敬,与肃侯相同,今怎改字为子度?”
“额!”
法正有些尴尬,说道:“子度于巴东有所感,故改子敬为子度。”
法正为孟达改字的解释牵强,实际上孟达改字,所想引起刘备的注意。毕竟刘备有叔父字子敬,孟达蜗居巴东多年,自然想往上挪挪位置。
得见这般,霍峻心中不由暗笑。
孟达其人,霍峻看得透彻,多是利欲熏心之徒。昔日在刘璋手下,自感没有前程,转手和法正一起,投奔了刘备。
历史上在投靠刘备后,孟达因关羽之死,怕被刘备责怪,转头投靠曹丕。
曹丕去世后,曹叡对孟达不感冒,孟达又与诸葛亮眉来眼去。
见孟达不靠谱,诸葛亮为了一伐的成功,直接把孟达卖了,作为棋子吸引曹叡的注意力。
论三国中有谁能与三姓家奴吕布一较高下,唯有孟达可以相提比论。
一伐之时,诸葛亮卖掉孟达,多有无可奈何。实在因孟达太狗了,为了抬高身价,一边与东吴眉来眼去,一边与蜀汉情意浓浓。
若不是诸葛亮逼孟达反叛,估摸孟达见曹叡不向自己下手,将会凭借东三郡靠近各国边界的关系,左右逢源,当个墙头草。
至于孟达、刘封二人为何不救关羽,二人彼时是真有难处。
五月,汉中之战结束;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八月,关羽进围樊城;其间刘封、孟达受刘备之命,攻略东三郡。
关羽因兵力不足之故,让刘、孟二人出兵分担压力。刘、孟二人以‘初下东三郡,未可轻动’为由,拒绝派兵支援。致使关羽在襄阳城下被徐晃击败,无奈退到汉南。
十一月,吕蒙白衣渡江,糜芳、士仁投降,江陵被东吴所得,吕蒙擒杀关羽于麦城。
关羽败亡,荆州之失,非是刘备、诸葛无能,纯粹是水淹七军那年,形势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犹如受挤压许久的蒸汽炉,将三家内部及外部的矛盾,瞬间引爆开来,形成剧变。
彼时孟达、刘封若预知关羽败亡之结局,估摸宁可不要东三郡,也会全力襄助关羽。
咳嗽几声,霍峻说道:“孝直欲以子度伪降,峻窃以为可行。昔张松、孟巴东、孝直三君迎奉大王取蜀,其间张松因口出恶言,自取灭亡。然可让孟巴东以此怀畏为由,书信降曹。”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以张松受惩怀畏为由,书信伪降曹操,实比吕蒙适宜。然不知大王与孟巴东之意如何?”
刘备丝毫不受张松旧事的影响,脸色从容,说道:“子度若愿受此重任,孤以为可行。”
“请大王放心!”
法正拱手答道:“子度欲建功绩久矣,今伪降曹操,是为建功之机,子度岂愿不可!”
“子度现任巴东太守,今欲伪降曹操,当重委官职,以便接触曹仁。”
刘备背靠在凭几上,思虑说道:“当不知委任何职?公安城督,亦或是当阳城督?”
说着,刘备摇着头,说道:“公安、当阳二城城督,久由吕蒙、施然把守,今更替城督,让二千石上卿出任,当会令人生疑!”
“何不如这般?”
霍峻脑洞大开,说道:“上庸、西城、房陵三郡,之前被申氏兄弟与贼人所据。今大王何不如命公子封出镇三郡,以子度为副督,整合三郡之所,迁申氏族人至武汉居住。”
“其间可让公子封与子度忿争不和,激发矛盾令贼人所知。彼时子度书信伪降曹仁,必能让曹操信之。”
摸着小胡子,霍峻暗忖:“历史上真降之事,今时不如变成假降,盖对刘封、孟达而言,应不是什么难题。”
“封儿?”
刘备面露难色,说道:“封儿脾气直爽,委此伪降重任,怕是会被曹仁所察。”
“不然!”
诸葛亮面含微笑,说道:“公子封性情直爽,出镇地方,与大将生有间隙,料曹操不会生疑。至于公子封与子度之间忿争,当好生叮嘱,或是可让伯言暗中以书信指导。”
说着,诸葛亮不由看向霍峻,暗忖道:“让刘封、孟达互生间隙,以为蛊惑曹操,仲邈果是奇谋多思!”
“若将封儿与子度调往上庸、西城、房陵三郡,岂不是将设伏之地改至房陵?”刘备带着疑惑,问道:“房陵与江陵以汉水互通,然却隔有襄樊。走陆路至房陵,大军行军怕有不便,不知云长以为如何?”
诸葛亮与霍峻相视而笑,他们二人因各种因素,对东三郡的地理,可是知之不少。
汉水发源于陇右,过汉中,经东三郡,至襄阳,注入长江。
东三郡虽被汉水所穿,但受秦岭与大巴山脉之故,崇山峻岭,汉水落差太大,不利舟舸穿梭,遇见大军,利进不利退。一旦曹仁被骗进东三郡之中,纵不死也会脱层皮。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房陵多山,临山旁水,易进难退,此兵之险地也。相较当阳设伏,房陵当为恰当之地。霍督所献之策,盖是妥当之计。”
历史上蒋琬主政时期,尝试向东三郡用兵,最终考虑到退路问题,即如果打不下东三郡,因地势之故,再想撤军就没那么容易了。
何谓名将?
轻松盘活南汉当下南北的战略部署,这才敢称名将。
不论是先交后襄,还是先襄后交,霍峻表示他全要!
纵论大局观而言,三国没几人能比得上霍峻。借助当下的能用得上的棋子,霍峻便为刘备谋划出一场惊天骗局。
当然其间非霍峻一人之智,关羽、吕蒙首倡引蛇出洞的战术,诸葛亮纠正其中的不足,法正推举恰当人选,步骘上疏伐交岭的计策。
盖是了解完霍峻谋划,刘备兴奋起身,赞扬说道:“仲邈实不愧为国士,初入武汉,得献如此方略。此策若是能成,襄樊指日可下也!”
“来人!”
刘备手指左右,吩咐说道:“将诸卿所说谋略送至江陵,让关将军亲阅斟酌。看是否同意,由孟达诈降,设伏于房陵。”
“同时召公子封、孟达二人入武汉,孤有机密之事相托。”
在刘禅封为王太子后,刘封因身份之故不在武汉屯驻,而是被刘备委派到武汉的对岸——邾城驻扎,帮文聘分担镇守江夏的压力。
“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