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锦衣镇山河 第784章 皇长子与皇三子
万历帝无奈,只得下旨,命张鲸重领东厂。同时,他又担忧张鲸权势过大,尾大不掉。
万历帝需要找一个人,制衡张鲸。陈炬和王安太敦厚,王之祯、骆思恭资历、经验尚浅。他们都不是张鲸的对手。万历帝自然想起了在辽东充军三年的贺六。
陈炬对贺六讲述完了一切,言道:“六爷,这趟您老回了京,很有可能重掌锦衣卫。”
贺六笑道:“掌不掌锦衣卫的,倒是无所谓。只是我老了,恐怕为皇上办起事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之祯在一旁道:“师傅,您老人家是老当益壮,老而弥坚。我刚都听李大帅说了,您一顿饭能吃半支烤羊腿。您没事儿就跟大营里的亲兵练习刀法,二三十岁的精壮汉子都不是您的对手!”
贺六道:“你听我亲家替我吹呢。唉,罢了。既然圣旨已下,明日咱们便启程回京。”
万历十七年,腊月初一。六十九岁的贺六回到了阔别三年的京城。
贺六一家人中,朱香随夫在蓟州;贺世忠在宁波负责打探倭情,月儿、泽贞亦在宁波;只有十九岁的外孙李汉骄在京城。他现在是皇长子殿下的伴读郎。
贺六进京之后,立即在陈炬的陪同下,入永寿宫面圣。
万历帝见到贺六,先是一阵打量,而后脱口而出:“贺爱卿,三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样了?”
贺六叩首道:“皇上,臣齿龄已经六十九了。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然,臣虽年老,却时刻准备着报效皇恩,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万历帝叹了声:“贺爱卿,你真是朝廷的大忠臣!唉,当初朕将你发配辽东,也是迫不得已。”
贺六谦卑的说道:“皇上谬赞了。”
¤(更e…新}!最*快cr上(hb(0
万历帝道:“自李伯风暴死,锦衣卫指挥使就一直空缺。左都督刘守有又是个病秧子,向来不管事。朕决定了,任命贺爱卿你为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贺六叩首:“皇上,万万不可!臣刚刚脱罪,便被您提拔为指挥使。朝堂上必然有非议:皇上究竟是如今提拔我提拔错了呢?还是三年前罚我罚错了呢?”
万历帝愕然:“难道贺爱卿不想再为朕效力?”
贺六忽然抬起了头:“启禀皇上,臣为您效力,并不需要指挥使的头衔啊。”
贺六说的是实话。他在锦衣卫效力快五十年了。如今,锦衣卫的头子陈炬是他的好友。见了他一口一个“六爷”;锦衣卫的二当家王之祯是他的徒弟;北镇抚使贺世忠是他的亲儿子;南镇抚使杨万是他的亲信;一堆千户、副千户、百户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不管有没有指挥使的头衔,只要六爷往锦衣卫里一站,锦衣卫就姓“贺”!
万历帝思索一番:“嗯,文官们都有为数众多的幕僚、师爷。今后,你就以陈炬的幕僚的名义,和他一起,替朕管锦衣卫吧。唉,只是委屈了你。以你的资历,早就应该做指挥使了。”
贺六坦诚的说道:“启禀皇上,嘉靖末年,那时臣才四十来岁,正值壮年。天天都盼着能当指挥使。可现在臣老了,指挥使的头衔,对我来说只是浮云罢了。臣现在只想借着余生这几年,多为皇上,为朝廷,为百姓多做几件事。”
万历帝感慨万千:“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贺六,朕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你,七年前,张居正新丧时,朕甚至起了除掉你的心。现在想想,真是大错而特错啊!”
万历帝转头吩咐陈炬:“陈炬,一会儿你去内承运库,拿一万两银子,赐给贺爱卿重新布置他在京城里的宅子。另外,你再去皇长子那儿,告诉李汉骄,他外公回京了,朕放他十天大假,让他好好陪陪自己的外公。”
陈炬叩首道:“臣遵旨。”
贺六出得永寿宫,回了自家宅子。三年前万历帝罢了他的官儿,发配他去辽东,却未抄他的家。
李汉骄这三年一直住在贺宅里,故而贺宅的仆人们尚在。
一众仆人见到阔别三年的老爷,未免要哭鼻子、抹眼泪,痛哭流涕一番。
贺六赏给了每位仆人一百两银子,而后先去祭拜了老胡,又祭拜了亡妻白笑嫣。
晌午,李汉骄飞奔进了贺宅。
“外公,你可回来了!”
李汉骄见到贺六,五味杂陈。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贺六打量着李汉骄:“汉骄,我的外孙。三年不见,你都长成七尺高的汉子了。”
贺六跟李汉骄进了饭厅,祖孙二人痛饮了一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贺六道:“汉骄,你现在是皇长子伴读。等皇长子继承了皇位,你至少也能进六部做个郎中,或外调地方做个知府。前途无量啊。”
李汉骄闻言,苦笑一声:“外公,您久居辽东,这几年京里的事儿您不甚清楚。皇长子,不一定就能继承皇位。”
贺六惊讶道:“大明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王皇后没有子嗣,按理说,皇长子差不多该封太子了。”
万历帝如今共有两子。万历十年,出身宫女的恭妃诞下皇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四年,郑贵妃诞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十五年,郑贵妃又诞下皇四子朱常治。可惜皇四子未及周岁便夭折。
要说恭妃诞皇长子,还有一段故事。
恭妃本是个宫女。万历九年的某一天,万历帝在早朝时受了帝师张居正的气,回宫后借酒消愁。
都道酒是淫媒。喝多了的万历帝一时兴起,按倒身旁的一名宫女便宠幸了一番。
本来,皇帝宠幸个把宫女,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万历帝没把这回事放在心上。再有,那宫女长相平平,万历帝当时宠幸她,也只是为了解自己一时之欲。故而万历帝并未封她做后妃。
时间长了,宫女的肚子竟然大了!首先发现这件事的,是后宫之主王皇后。王皇后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谏言万历帝,将其封为妃。
万历帝出于无奈,只得封宫女为恭妃。
恭妃虽然晋身妃嫔,又是皇长子生母,却不得宠。她视王皇后为恩人,跟王皇后走的很近。
得宠的郑贵妃,早就将恭妃和她所生的皇长子,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没事儿就在万历帝面前说恭妃、皇长子的坏话。
万历帝爱屋及乌,一直想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奈何有皇长子在,皇三子做太子不和祖宗礼法。故而,他用起了“拖”字诀。死活不立皇长子为太子。太子之位,就这么一直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