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其他 >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 第134章 如何安置 二更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 第134章 如何安置 二更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马常山汇报完,就熬不住去歇着了,众人围坐在一块儿,继续讨论,总体来说,大家的心情还不错,情况比他们想的要好,没有驱赶,也没有漠视,只要给他们落了户籍,他们就不会变成流民,至于其他,慢慢再一点点的挣。

只有许怀义心里存了几分忧虑和不安,回到屋里后,喊了卫良进来问道,“马常山说的那些都属实吧?”

卫良点了点头,“基本属实,只除了……”

看他欲言又止,许怀义道,“你大胆说,说错了也不怪你。”

“是,老爷……”卫良斟酌道,“奴才觉得,那个乔大人,未必真如百姓说的那么好。”

许怀义挑眉,“喔?仔细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卫良道,“没有救济粮。”

许怀义无声笑起来,他也是因为这一点才起了疑心,其他州府不赈灾,或许是真的缺粮,但京城是天子脚下,权贵云集,怎么可能会缺粮?

从他们过了平江府,地里的庄稼就没有受旱灾影响,长得都不差,京畿地界肯定只会更好,收了那么多粮食,难道都送到西北打仗了?

城门口施粥也就是做个样子安抚一下,至于安置到村里,更是没啥成本,不但避免了灾民聚众滋事的风险,还要灾民念他的好,呵,真的是个心怀百姓的好官,就该想办法去申请救济粮,而不是只做这表面功夫。

至于眼睁睁的看着灾民卖儿卖女,去当佃户,就更是可笑了,负责任的好官能干出这事儿?

所以,这个乔大人,十有**是个沽名钓誉的虚伪小人。

“还有别的吗?”

“城门口那几个负责安置灾民的衙役小吏,私底下收好处。”

“收灾民给的银子?”

“嗯,灾民们使了银子,应该会被分到相对好一些的村子,没有表示的,就会被随意安置,奴才打听了一下,城外比较好的村子有双柳村,大桥村,上河村等,村里风气好,地多肥沃,村民们都不愁吃穿,还有学堂……”

“那不好的呢?”

“靠山岭,岩桥村……”他顿了下,才继续道,“还有个湖田村,算是最不好的村子,没有灾民愿意被分到那里去。”

许怀义好奇的问,“这个湖田村,这么遭人嫌弃,是不好在哪儿?”

卫良迟疑着道,“听说,是村里的地不好,种下庄稼,收成总比其他村子要少个两成,长期以往,就有人传是湖田村被诅咒了,因为这,都没人愿意嫁到湖田村去,导致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后来,京城这边闹过一场瘟疫,湖田村很多人被染上,就,就被封了村,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了……”

许怀义拧起眉头,“这闹瘟疫是什么时候?”

卫良道,“五年前。”

“什么样的瘟疫?”

“据说是天花。”

许怀义敏感的抓住了字眼,“据说?这种事还不能确定?”

卫良解释道,“百姓们对此事说法不一,大多说是天花,可也有几个讳莫如深摇头的,含糊说那些染了病的人,症状的确像天花,可又跟天花不太一样,天花一般都是针对孩子,大人很少染上,尤其是小时候染过一次的,就不该再发病才对,可却有人也发病了。”

许怀义瞬间闻到了阴谋的味道,“这些事,以后不要再对别人提起了。”

卫良立刻应是。

许怀义又问,“这个湖田村,现在是不是没几户人家了?”

卫良点头,“据说,不到二十户,还都是老年人居多,那场瘟疫,让村里空出很多的房子和土地,可这五年来,却没人去买,土地降到一两银子一亩都无人问津,附近的村民都对那个村子避而远之,认为那些活下来的人也不详,沾了晦气。”

许怀义听后,不由叹了声。

卫良意会,“老爷,您是担心会把许家村的人安置到那里去?”

许怀义苦笑道,“是啊,其他灾民都零零散散的,随便找个村子就能塞进去,但咱们这么多人,又不想分开,还有比湖田村更合适的地方?”

说完,他摆摆手,“去歇着吧,等会儿让卫慈给你去送饭,你在车里躺着就行。”

卫良别扭的道谢离开。

他走后,许怀义起身去了里间,顾欢喜和顾小鱼坐在床沿上正在逗着阿鲤玩儿,阿鲤快三个月了,开始练习翻身,这两天降温,给她穿着加棉的袄裤,略显的笨拙,不过她锲而不舍的努力着,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见状,许怀义就忍不住想帮忙,被顾欢喜拦下,“忘了破茧成蝶的故事了?有些事儿,必须自己努力才能达成所愿,别人帮忙,反倒是可能会害了它,你心疼闺女,也得心疼到正地方。”

许怀义被数落了一顿,不敢伸手了,干脆坐的远一点,省的见了难受。

顾欢喜道,“问完了?”

许怀义“嗯”了声,也没避开顾小鱼,把马常山说的,还有卫良的话都重复了一遍,末了苦笑道,“媳妇儿,咱们怕是要去湖田村了。”

顾欢喜倒还算平静,“福祸相依,未必就不是好事儿,首先,安置到湖田村,大家就不用分开了,这样抱团,不容易被当地人排斥和欺负,这几天徐村长在纠结啥?除了愁各家生计,不就是愁怎么分吗?”

许怀义点点头。

“这下子,就不用愁了,湖田村不到二十户,咱们三十来户,全塞进去,完全不成问题,其次,房子的难题也解决了,那些空房子,估计都是无主的了,届时跟村里商量下,稍微给点银子,就能买下来,最后,就是田地,不是说一两银子一亩吗,这样的好事儿上哪儿找去?青州最便宜的地,也得三两银子一亩呢,村民们这路上又没怎么花钱,谁家手里没点余钱?到时候随便买几亩,就有个靠头了,心也能踏实了。”

“唯一的坏处,就是名声了,但咱们自己不在意,那旁人就伤不到,等到村民们把日子过起来,红红火火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不攻自破。”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