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扛着AK闯大明 > 第781章 当受此封(第五更,白银盟加更2/20)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扛着AK闯大明 第781章 当受此封(第五更,白银盟加更2/20)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只见这匠人轻车熟路,从宋应星手中接过火枪后,将一枚金黄的子弹塞入枪膛,而后咔嚓一声回膛,继而瞄准了远处的木质靶子。

砰——一股青烟过后,二十步外的木靶被准确命中。

不仅命中,一寸厚的木靶竟然被打穿,这是旧式弹丸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这匠人似乎不过瘾,拉动枪栓将弹壳退了出来,继而又开始装弹,接着又是砰的一枪,枪枪命中。

两枪间换弹用时不过三息时间,比旧式前装膛线枪快了三倍不止。

“好枪法!”朱慈烺忍不住喝彩道。

这匠人将枪重新交给宋应星,十分惊讶说话的这年轻人是谁,心说王爷都还没有发话呢,这人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朱慈烺话说完才发觉有点突兀,面色尴尬的笑了笑。

“你先下去吧!”宋应星冲匠人发了话,算是为朱慈烺解了围。

那匠人走后,诺大的演练场再无他人。

“刘卿,这枪好!比虎贲营的火枪漂亮多了,而且威力似乎也比虎贲营的火枪大。”朱慈烺从宋应星手中夺过,边观察边道。

虎贲营装备的火枪与禁卫军、边军并无二致,乃是一年多前研发成功的二代膛线枪,确切的说是二代前装膛线枪,发射的还是圆形的铅制弹丸。

“皇上,可不止是漂亮,更不止是威力,你没发现这枪的装弹速度很快吗?”刘鸿渐知道朱慈烺是外行,于是开始给他讲解起装弹速度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大明如今的禁卫军火枪兵仍旧用的是步兵大方阵,所谓大方阵即战斗时火枪兵排成紧密队形,以三排为单位朝着前方敌人进行排射。

两军对战时,抛却骑兵、炮兵以及火枪射程的影响,完全靠的是军纪和意志力。

哪边队形一乱,哪边就一准要败,因为之所以三排齐射,为的就是增加子弹的密集度,之所以要排成大方阵,就是因为装弹速度太慢了,不这么玩儿,火枪还没来得及开第二枪,地方的骑兵都已经糊到脸上。

说白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排队枪毙战术,谁狠、谁不怕死谁就能赢,这类战术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的米国南北战争前后。

大方阵的弊端还不止于此,方阵的队形大大限制了士兵的机动性,以至于一般情况下只能与地方的火枪兵对射,或者等待对方步兵或者骑兵的冲锋。

倘若对方够狡猾来个敌进我退,那还真是没招,这个时候士兵的训练还不够严格,或者说限于食物身体素质也达不到。

快速的奔跑会使队伍变得散乱,若是地方骑兵够聪明直接来个回马枪,经验不够丰富的火枪兵马上就会被完爆。

可即便是不跑,敌我双方展开互射,惨烈程度也简直令人发指,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七五九年的英法魁北克之战,英军3300人排成2列,缓步靠近法军3500人,法军进行了两轮射击,英军伤亡了约20%,但并不还击,将领沃尔夫少将挨了三枪被打死。

一直到两军接近30米距离,英军第一轮齐射就打倒了法军1000多人,同时敲响战鼓、吹奏风笛,向前推进。

英军前进了约10米后,打了第二轮齐射,法军又倒下了800多人,法军于是就此崩溃。

全过程只有20分钟,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恐怖的杀伤力,要知道历史上很多据说血流漂橹的战役,持续数天死亡才上万,而这一仗20分钟两军就损失了数千人。

刘鸿渐之所以如此鄙夷和反感这方阵就是这个原因,他其实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是个合格的统帅,慈不掌兵,而他却不忍看到辛苦训练出来的士兵排着队去送死。

现在好了,装弹速度提升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大明军队终于可以抛弃方阵排枪战术了,终于可以寻找掩体自由射击了。

“这是咱们大明最高的机密,有了这种武器,大明的军队将无敌于天下。

臣已经放下话了,谁若是胆敢向外人透露半分关于后装底火枪的信息,皇上,你要诛他九族。”刘鸿渐十分认真的对朱慈烺道。

虽说研制后装底火膛线枪的匠人总共只有七八个,但这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以后即便是实现量产,挑选工人时仍旧要实行全封闭,而且要将这人的品性、以及祖上三代都要查个清清楚楚。

战争是最刺激科技进步的,大明因为战争率先改进了步兵方阵,半年后,欧罗巴人也改进了。

大明因为战争研发出了手榴弹,没过多久罗刹国也山寨出来,继而整个欧罗巴的国家都学会了。

甚至刘鸿渐都在想,大明的膛线枪或许也已经被偷学了去,毕竟这都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东西,只要一看枪管就知道了原理,那么一切都不难了。

可是底火不同,只要保密得当,欧罗巴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搞不出来。

原因很简单,子弹是特制的,想要解剖就会爆炸,即便是想法子将里头的药都倒出来,没有精密仪器也根本无法将其中的成分分析出来。

“朕明白!朕想赏赐研制出底火的两位匠人!”朱慈烺十分郑重的道。

“这是应该的,皇上,不过你倒是不用赏赐银子了。”刘鸿渐也欣慰的道。

虽然二人也是阴错阳差才将雷酸汞给弄出来,但不得不说,二人两个月不下山,是真的在努力的研制,也不得不承认,周恒一、孟忠良便是底火之父。

刘鸿渐已经按照当初许下的豪言,奖励二人各一万两白银,剩下的便是名头了。

“朕想封其二人为伯,刘卿意下如何?”朱慈烺想了一下道。

大明祖制有云,非军功者不得封爵,但这祖制早已被刘鸿渐和崇祯践踏的面目全非。

但二人对爵位制还是有着突出贡献的,首先是放开了子爵和男爵的封赏,其次是大面积收回了铁券,也就是世袭的权力。

范围之大,以至于如今包括亲王以内有世袭权力的人不超过十个。

崇祯是因为对宗亲失望已极,而刘鸿渐则是因为看出了大明的病症——朝廷养了数十万只会吃饭不会干活的猪。

爵位以及武勋的封赏,全面覆盖了军功、科研,也就是说只要你研制出来的东西能够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皆可封爵,此之谓科技兴国也。

当然这爵位都是流爵,若是后代不肯努力想坐享其成,那是不可能的。

“臣觉得并无不妥。”刘鸿渐认真的道。

底火步枪若是装配到军队中,火枪兵的损失将极大减少,朝廷不用赔偿高昂的抚恤金,百姓们也不用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亲。

就这份功劳,封个侯也不为过。

“恩,朕回去便拟旨。

哦对了刘卿,这种枪军械所大概什么时候能实现量产?”

朱慈烺现在有点迫不及待的兴奋,或者说荷兰国给他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还不行,至少三个月内都不可能,这枪……还不够完美!”

……

ps:写的有点上头,还想再写点,但烟都抽完了,哪位大佬打赏包烟钱(滑稽)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