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历史:黄河成功改道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历史:黄河成功改道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交通部想要搞长途铁路,搞方便快捷成本低的地面长途运输,可惜的是因为修建铁路的成本太高,而是用马拉车辆的运输成本也会非常高……

那些矿老板们有钱,而且也有着硬性的需求,同时矿区铁路一般也不长,顶多几公里十几二十公里而已,所以才会投钱搞铁路。

但是交通部想要搞的铁路,却是连接两个城市之间的长途铁路,动不动就好几百公里的,这投资可就大了去……

而且采用马车运输的话,这维持成本也会非常庞大,到时候估计本钱都收不回来。

这也是让交通部那边迟迟下不了决心修长途铁路的缘故。

一大堆钱砸钱去搞出来成本死贵的铁路来,别说做出政绩升官了,不被朝堂众官喷死就不错了。

然而蒸汽机的出现,让交通部的官员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蒸汽机取代骡马作为车辆的动力。

如此降低成本,说不准还能提升速度,并进行长途运输。

蒸汽机车辆加熟铁铁轨,这才是交通部的官员们想要看到的解决方案!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的蒸汽机还太拉跨不能作为车辆动力使用!

所以交通部也给皇家理工学院蒸汽机研究所投钱进去支持他们研发,就想着早一天能够得到能够用于交通运输的蒸汽机。

也就是皇家理工学院蒸汽机研究所,最近一年所展开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项目:高压蒸汽机。

皇家理工学院蒸汽机研究所,自从数年前完成了可实用化的蒸汽机后,没有说直接马放南山,而是继续蒸汽机的研究。

他们还想要研究出来动力更大,能耗更低的蒸汽机来呢。

而这年头想要加大动力,也没啥太好的办法。

最简单便捷的办法就是搞大型蒸汽机,这个大型不管是搞多个气缸一起做功也好,扩大单气缸容积也好都是属于差不多的概念,而这条路子其实不用蒸汽机研究所去搞,三大蒸汽机厂商自己就开始搞了,尤其是天津机械公司的大型蒸汽机就搞的很不错,其大型蒸汽机里的单气缸容积是最大的,同时也是敢搞最多个气缸的厂商。

其大型蒸汽机的功率,都已经能够做到三百多匹马力了,只不过这种大型蒸汽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是太大了,这种玩意都要拆分成零部件,然后到了安装地点后再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体积非常庞大。

同时价格也是极为的昂贵,动不动就是好几万楚元一台。

目前也就只有一些特殊的行业才能用上。

但是蒸汽机研究所走的路子并不是单纯的提高蒸汽机的体积,而是想要通过提升蒸汽机气缸的气压来提升动力。

提升气压,高温高压的蒸汽自然也就具备了更大的动能,继而能够推动活塞做更大的功。

并且通过提升气压的方式,同样的气缸容积下,能够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提升蒸汽机的动力。

这一点已经在之前的一些极限蒸汽机试验里得到了证明。

他们采用的现有材料和技术,对原有的蒸汽机进行加压测试,发现蒸汽压力提升到零点四兆帕左右的时候,动力输出足足提升了十多倍之多。

测试用的原型机,采用标准零点一兆帕的时候,输出功率不过十多匹,但是提升到零点四兆帕的时候,其动力输出就直接飙升到了一百多匹。

这也是促使蒸汽机研究所,这两年持续不断的把主要研究力量都放在了高压蒸汽机的研究上的缘故。

也是广州机械公司那边早几年就立项高压蒸汽机,并和蒸汽机研究所进行战略合作的缘故。

同样也是海军和交通部都直接拨款,赞助蒸汽机研究所进行高压蒸汽机的缘故。

高压蒸汽机的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

但是高压蒸汽机虽然前景非常好,但是技术难度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而言却是非常高。

前几次的进行测试的时候,原型机基本都撑不住多久,少的时候几十秒,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坚持十几二十分钟而已,然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高压蒸汽泄露,甚至爆缸等等。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材料以及加工工艺问题。

你材料不行,加工工艺不行,做出来的气缸和蒸汽管道就承受不了这么高的蒸汽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破裂问题。

然而又是那句话……材料和加工工艺一向来都是天坑,大楚帝国过去二十年里无数人力物力砸进去,但是也只摸到了材料学的边而已,想要搞出来更多更好的可实用新型材料来,那难度可大了去。

所以如今的蒸汽机研究所,重心也不是搞什么设计之类的,高压蒸汽机有啥好设计的,直接套用原来的设计,然后加大蒸汽压力就完事了,顶多就是修修改改而已,但是基本原理什么的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那么蒸汽机研究所如今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材料以及加工工艺……

这实际上也是蒸汽机研究所过去十几年来一直干的事,之前研发低压蒸汽机的时候,他们就是挨个解决各零部件上的材料问题。

但是这些新型材料外头也没有啊,只能是重头开始搞。

所以,皇家理工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大部分工作,其实不是设计什么蒸汽机,而是搞材料研发。

这个挂着蒸汽机研究所名头的研究所,乃是大楚帝国里名副其实最大,也是最顶级的新型材料研发机构。

很不巧,同样属于皇家理工学院的钢铁研究所,也是大部分时候都在搞材料研发,只不过他们更多的是专注于新材料的工业化量产问题,而蒸汽机研究所那边则是专注于新型材料的发明研究。

大楚帝国的大部分科研活动,其实都是在搞各种乱七八糟的材料研发,要么是琢磨着发明新材料,要么是琢磨着对发明出来的新材料进行工业化生产。

就连企业的研究很多也是如此,比如汉天机械公司,这家卖菜刀,卖铁锅,顺带卖机床的国内顶级机械公司,他们大部分的研究资金,都是投入到了新材料方面。

要不然,他们家的菜刀和铁锅,也不会卖的这么好啊。

要不然,他们家的机床也不会卖的这么贵,直接占据了至少八成以上的切削类高端机床的市场份额啊。

他们为什么能够占据这么多的高端市场份额,因为他们的刀具性能好啊。

切削类的机床嘛,大部分的技术含量其实都在刀头上……剩下一部分则是在机床本身的加工精度上。

而汉天机械公司的机床本身精度就是一流,而他们的机床刀具,几乎领先其他厂商一代以上,当然了,价格也是领先一代以上!

所谓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基础理论外,剩下的就是材料问题了,就算是加工工艺最终归根到底也是材料问题。

这也是大楚帝国里的主要科学技术的研发,基本都集中在各种新材料研发上的缘故。

因为没材料,你再好的先进设计也做不出来啊。

高压蒸汽机,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不过高压蒸汽机一时半会搞不出来,但是也不影响低压蒸汽机在工业应用上大展身手。

毕竟工业用蒸汽机也不是非要体积小功率大的高压蒸汽机的,只要成本能够接受,那么直接玩堆料的方式也能够搞的。

而只是单纯的降低低压蒸汽机的制造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可比搞高压蒸汽机简单多了。

三大蒸汽机厂商出厂的蒸汽机价格,对比最开始的时候都已经降低了差不多半数了,而且三大蒸汽机厂商的竞争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甚至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上升的阶段而已。

未来一台十六匹马匹的蒸汽机,恐怕价格都要拉低到千元以下。

而随着煤炭产量的持续增加,煤炭价格的持续下降,再加上低压蒸汽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当中,能耗持续降低,未来普通行业,尤其是纺织行业也使用上蒸汽机也是有希望的。

而随着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也是让大楚帝国的工业界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各种工业产品的成本持续下降,产量进一步提升,极大的丰富了国内的工业产品的应用。

罗志学估摸着再过几年,恐怕普通工厂也能够进入蒸汽时代了。

水动力工厂,将会随着时间成为历史。

罗志学,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不过工业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一年两年都不算什么,而是需要十年二十年为单位去持续发展的,所以一时半会的也急不来。

而进入承顺二十年七月份后,罗志学的注意力也没放在工商业发展上了,甚至连带着针对俄罗斯人的北方战略也是不怎么管了。

现在,罗志学的注意力都是放在了黄河改道工程上。

不仅仅是罗志学,实际上大半个帝国的注意力都是放在了黄河改道工程上。

经过持续多年的连续施工,前后耗费数千万楚元资金,这个过程里还组织了近百万人口离开家园,到新地方定居,黄河改道工程终于进入到了尾声。

承顺二十年六月,黄河改道第三期工程,也就是最后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这也意味着黄河改道终于可以进入到最终实施阶段:让黄河改道,经山东出渤海。

对这一天,罗志学也好,朝中诸多官员,乃至受到波及的数省民众也好,都已经等待了好多年了。

七月十三日,御前参务会议上,罗志学在听取了工程的详细回报后,最终在会议上批准了对黄河实施改道!

随着罗志学的旨意下达后,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的陆军工兵部队也是进入了最后阶段的工程。

他们将会在河南兰阳县的黄河北岸堤坝进行爆破,引导黄河之水进入预定的新河道,然后再进入山东大清河,最终注入渤海。

而沿途的新河道,包括大清河都已经提前进行了修筑堤坝,清理淤泥,拉直弯曲河道,尤其是在大清河下游出海口一段,更是下了大力气进行河道梳理。

同时又设立了大小十多个蓄洪区,甚至把东平县的安山湖进行了扩容,那周边的大片低洼地带都纳入了拟定的湖泊范围。

等黄河之水抵达后,安山湖的面积将会大幅度增加,有可能变成山东内的第一大湖泊,再不济也是第二大。

后续扩容后的安山湖,不仅仅能够在雨季的时候作为蓄洪区容纳大量黄河中上游的河水,以减轻下游也就是大清河的防洪压力。

而且还能够作为秋冬枯水期的时候水资源源头,持续为大清河,沿途的运河提供水量,保证沿途的航运以及灌溉不绝。

整个黄河改道工程,不仅仅是为了不让黄河之水施虐淮河,导致江北,安庐,河南等地大规模的洪涝,同时也是为提升黄河的航运价值、灌溉价值。

所以,整个黄河改道工程里,除了大量的防洪工程外,实际上还有大量的灌溉工程,沿途可是挖了众多的灌溉水渠,引导黄河水灌溉山东大片区域,以提升当地的粮食产量。

而整个工程里,实际施工量对比后世的话,其实也不算大,因为大楚帝国采取了扩大扩建降低施工难度的缘故。

官方把沿途大量的人口进行了迁移,搞出来了众多的蓄洪区,甚至都打算搞一个大型的人造湖泊……而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地方的。

怎么说呢,雨季时期的黄河之水虽然多,但是只要蓄洪区搞的足够多,也是能够驯服黄河的。

唯一的麻烦就是要迁移沿途大量的人口,这种事放在普通封建王朝里根本做不到,因为这是直接涉及近百万人口的迁移,最关键的是和平时期的话,需要迁移的人口根本就不止百人,而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也就是大楚帝国立国初期,北方地区常年受到天灾**,山东地区更是频繁遭到各种天灾**,当地人口已经不算多,新河道沿途需要搬迁的人口自然也就不算多。

而且大楚帝国敲定黄河改道工程的时间非常早,老早就开始迁移了。

要不然的话,如果拖上那么二三十年,哪怕是大楚帝国国力强悍,也不可能这么搞。

毕竟那可能是涉及上千万人口的迁移,这根本不可能做到。

有钱没钱都不行!

这也是罗志学早早就决定要咬牙搞黄河改道的缘故,因为一旦拖久了就根本不可能做到,到时候大楚帝国也只能是和明王朝那样,对黄河-淮河流域进行缝缝补补,然后年年小洪涝,三年一大洪涝。

过去二十年里,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加上一个淮河,几乎年年洪涝,三年就来一次大洪涝,说实话都把罗志学给整麻木了!

立国初年的时候,尤其是刚占领江北,安庐地区的时候,那几年里一听到什么江北以及安庐发生大规模洪涝,罗志学都着急,匆匆忙忙搞赈济,然后盯着各种水利设施,尤其是洪泽湖防洪大堤等等工程。

而等到后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后,听到黄河-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罗志学都是没什么心情上的波澜了,甭管大洪涝还是小洪涝,反正都有一整套完善的防洪救灾流程,让官员们照着做就是了。

但是你要说他内心上有什么波澜,那是真的没有……哪怕承顺十七年的时候黄河大洪水波及数省,导致大面积粮食绝收,数以万计的人员死于洪水的时候,罗志学都是没什么波澜的。

这要是放在立国之初那会,估计他都要亲自奔赴灾区视察,亲自指导救灾事宜了。

之所以如此,纯粹是被洪水搞的麻木了。

黄河每年都来一会小洪水,三五年就来一波大洪水,要是一直都这么惊讶他早成神经病了。

但是,等黄河顺利改道后,那么过去的这一切将不复存在,至于说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后续大清河这条新河道也迟早会变成地上河,然后导致频繁洪涝出现的问题。

这保守也是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事了。

等到那个时候,科学技术更发达,基建施工能力也更厉害,自然会有更好的防洪手段。

再说了,罗志学也是早早就推动了黄河中上游,针对黄土高坡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以减少黄河之水含沙量大的情况。

一时半会的肯定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坚持几十年后必然会大有改观。

想要彻底治理黄河,这是一项动不动就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来计算的长期工程,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很多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够做到。

而未来可的事他也是管不了那么多,只能是现在先打个样板,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做,至于自己死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那就是儿孙的问题了。

现在嘛,黄河人工改道之后,不敢说杜绝洪涝,但是也能够改变现在每年都来一会,三五年就来一波大洪水的尴尬情况。

以目前黄河新河道的结实防洪设施,以及大量提前准备的蓄洪区,而且新河道也没有泥沙淤积,还没有演变为地上河,所以目前来说,二三十年一遇的洪水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五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洪水……这就不是人力所能阻挡的了,只能看命!

别说黄河那边了,就算是长江这边如果遇到五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洪水,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洪涝啊。

人力对比大自然的伟力,总归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承顺二十年八月,随着罗志学的旨意送达位于河南兰阳县的‘总督黄河改道工程衙门’里。

同时黄河中上游也是传来了消息,说天气良好,并没有大规模下雨,黄河之水平缓的时候。

黄河总督桂洪文又和具体负责爆破的陆军工兵部队进行协商,确认一切都准备妥当后。

八月十四日,桂洪文正式下令对预定堤坝进行爆破!

随着陆军的工兵部队点燃火绳,利用炸药对预定的爆破堤坝进行爆破,桂洪文看着预定堤坝开始出现了小缺口,然后是大缺口!

于此同时,浑浊的黄河水沿着爆破缺口流入新河道……这是一段利用当地的地形以及原有的小河道,进行了人工扩宽后,加固后修起来的全新河道。

沿着这条人工新河道,河水一路东进,大量的河水将会先进入安山湖,经过安山湖的缓冲后,才会继续东流进入齐水下游,也就是大清河,最终一路奔流向渤海。

而整个过程,其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一大票人员依旧不能放松。

桂洪文更是直接带着一大票官员以及工程师们乘坐了船只,顺着新河道,准备亲自盯着黄河之水的动向。

他们一路随着黄河之水进入安山湖,又抵达济南,最后一路东出,直奔大海!

当桂洪文看着黄河之水注入渤海后,忍不住是老泪横流!

他为黄河改动攻城前后奔走十余年之久,从开始小官员,再到具体负责施工的中级官员,水利部右侍郎,再到现在的黄河总督,全权负责黄河改道工程。

整个帝国的高层官员里,没人比他为这个项目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了。

十几年的辛苦,今天终于是结出了果实。

所以他哭了,也笑了!

而没多久,黄河成功改道,中途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的情况被紧急送到金陵城后,大楚帝国高层一片欢腾。

大楚邸报在下一期的全国版上,大篇幅刊登了相关的消息。

黄河,迎来了全新的篇章!

而罗志学也没有忘记有功人员的封赏!

总督黄河改道事务的桂洪文首当其冲,被直接任命为水利部尚书,虽然桂洪文本身就是从二品高官,也担任过水利部右侍郎,这直接升任尚书似乎很正常,但实际上这是属于越级提拔,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左侍郎了。

大楚帝国里的左右侍郎、巡抚、黄河总督、长江总督这些职务,虽然都是从二品的品级。

但实际上差别很大的,哪怕理论上这些从二品的官员都能升任正二品的尚书,但实际上按照往年的规矩,一般只有权重部门的左侍郎,重要省份的巡抚才能直接升任尚书。

黄河总督这个职务,也就和中小省份的巡抚,普通部门的右侍郎相当,距离尚书,哪怕是水利部尚书,其实也还隔着一个普通部门的左侍郎呢。

但是罗志学却是给他来个越级提拔,按照桂洪文的年纪,哪怕是熬年头,都能熬出来一个参务院协办大臣的名头来。

由此可见封赏之大。

至于参务大臣,这个就别指望了,水利事务虽然很重要,但是在帝国的权力核心里只能算边缘,过去二十年里,就没一个水利部等普通部门的尚书能够在任上成为参务大臣的。

能成为参务大臣的文官,过去二十年来基本没变过,基本上就是财务或税务出身的尚书一个,主要管钱和金融。

吏部或督察院出身的一个,主要管人和反腐等事务。

工业部或工商部出身的一个,主要管工商业经济事务,包括交通、营建等等。

农林部、民政部出身的一个,管农畜牧业民生赈济移民等事务还有水利等,水利部一般都是由属于负责民生事务的参务大臣分管。

当然了,上述分工也不绝对,参务大臣具体管什么会经常变化,有时候督察院出身的参务大臣,奉命分管管工业部也是有可能的……嗯,一般都是为了搞官方资本企业的反腐工作去的。

桂洪文能够熬一个协办大臣,已经是极限了,哪怕罗志学对他有优厚的封赏,但是也很难走到参务大臣的序列里。

除了桂洪文以及其他一票现任票黄河改道事务的有功人员外,之前在黄河改道事务衙门里任职,参与过黄河改道事务,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官员们,罗志学也是一一给予了封赏。

不会说调离原来的位置了,这功劳就和伱没关系了。

嗯,责任也同同样如此,大楚帝国的官场论功,不讲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种事,只要是你干的,哪怕是你干了一半就被调走了,那么后续论功行赏的时候也少不了你的那一份。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如此也是极大的激发了官员们干实务的激情,也避免了官员们为了搞出自己能用的政绩,片面追求在任期内的政绩。

相对的,论功讲究终生制,追求责任也同样讲究终身制,绝对不会因为你做了豆腐渣工程后拍拍屁股走人就可以了,一旦事发,甭管你在那里都得倒霉。

奖惩分明上,罗志学一向来还是做的比较好的。

否则的话,赏罚不明他也不可能带着一票开国泥腿子们打下这偌大的江山啊,更不能让臣子们持续保持激情开拓新时代啊!

因为罗志学让他们都知道,只要你能做出成绩好,升官发财大大滴有!

同样的,如果你敢瞎搞,抄家灭族也不会少你的那一份!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