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美利坚往事1988 > 第407章 尾声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美利坚往事1988 第407章 尾声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微软的上诉失败了,美利坚最高法院驳回了西雅图的上诉请求,并维持了哥伦比亚地区法院的裁决。

即使微软发动了很多自由派政治团队街头抗议,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同样象党的抨击也无法阻碍,白房子和国会山私下达成的默契。

开玩笑,所谓的三权分立中,总筒、国会、司法部都在推动微软的拆分。

一个小小的党派这时候根本无法左右局面,它是大势所趋。

于是又挣扎了两个月后,微软几乎在一片灰暗中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就像之前盖茨和鲍尔默约定好的一样,他们制定了一份微软拆分计划。

其中继承了操作系统资产的核心公司,依旧以微软之名开展后续业务。

被分出去的办公软件、浏览器,以及其他软件业务,则由一家新公司offibsp;365负责。

当这一计划被正式被提交到联邦法院的当天,并获得司法部的认可后,微软的股价再次暴跌。

最开始已经接近1500亿美元的市值,在败诉的时候就降到了1000亿美元附近。

现在拆分计划一曝光,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不约而同的进一步调低了微软的股票评级。

于是几个月前还是堂堂软件市场一哥的微软,现在只剩下了800多亿的市值。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年底完成彻底分割后,微软的市值可能还会再下一個低谷。

“盖茨宣布辞去ceo一职了。”克拉克拿着报纸兴冲冲的走到了迪恩面前。

历时一年半的反垄断案彻底尘埃落定,克拉克原本压在心间的石头荡然无存。

此刻他整个人精神状态都显得异常亢奋,就连走路都脚下带风。

而迪恩呢?他正站在落地窗前静静的俯视着下方的硅谷。

“知道了。”迪恩轻轻点头,却没有要接过克拉克手中报纸的意思。

“嘿,伙计,这可是一件大事。

整个硅谷,不,整个美利坚都在讨论它。”

克拉克很不理解迪恩那怅然若失的神情,这不是一件应该高兴的事吗?

继标准石油、at&t之后,美利坚的第三起反垄断案。

作为这件事背后的推动人,迪恩此刻在高科技行业的声望无人能及。

换做其他爱出风头的人,这时候或许早就已经坐在电视台的演播室,满世界的宣扬这件事了。

迎着克拉克不解的眼神,迪恩笑了笑,“看过尼采的《善恶的彼岸》这本书吗?”

“什么?”克拉克越发摸不着头脑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迪恩重新把视线放回原本的海岸线,“司法部今天是我们的盟友,明天就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这”克拉克吓的一个激灵,“迪恩,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上帝!微软如今凄惨的局面,网景可不想经历一次。

“别紧张”迪恩笑着摇摇头,“只要大家保持默契,就会万事如常。”

网景如今的小胳膊小腿,还够不着反垄断的门槛。

国会山甚至白房子那里忌惮的更多的是迪恩这个人,他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太多了,这超过了此时行业内的任何一家巨型企业。

司法部可以借反垄断之由对企业发起诉讼,但这却不适用于个人。

这时候彼此的默契就会起到微妙的平衡作用,哪怕他们没有就此达成任何书面或者口头上的协议。

“对了,novell公司那里有什么消息吗?”迪恩又想起了一件事。

“ark系统已经宣布了。”提到这个,克拉克又来了精神。

操作系统公司、计算机制造商、多家软件公司联合推进,整个生态产业链的框架直接齐活了。

“你猜怎么?当有记者在第一时间,告诉西雅图发言人这个消息时,对方直接吓得讲不出话。”

克拉克想到那幕滑稽的场景,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太过瘾了!他们不仅在肢解微软,甚至还想彻底葬送它的核心业务。

虽然未来的结果怎么样不一定,但盖茨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定会寝食难安。

啧,这也算是对他之前霸道、嚣张,以及极度自私的回敬。

“尽可能多的配合他们的工作吧,尤其是海外业务。”

windows系统在美利坚国内已经占据了绝对地位,反倒是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海外有大把的机会。

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此时的网络普及水平还不到美利坚的十分之一。

这对ark操作系统来说,就是绝佳的机会。

一片广袤的未开垦的土地,再加上微软拆分在即,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相比起美利坚这里,微软已经高筑护城河,海外市场从零开始慢慢经营反而更容易一点。

说白了就是在一片未开发的土地上盖房子很容易,但已经有建筑的地块却很难。

因为你要先把之前土地上的房子拆掉,才能再盖自己想要的房子。

迪恩给novell公司的建议就是先主攻海外市场,趁着微软无暇顾及的时候,抢先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等待未来某一天互联网遍地开花的时候,来一招农村包围城市也说不定。

不过早就教过我们了,这不是没可能。

利用其他国家的市场,最后再倒逼美利坚国内选择ark,这是novell公司的唯一出路。

可惜,迪恩自己的投资公司只持有了ark公司很少的股份,倒是网景和比特都投了一些。

至于为什么他不多投一点?还是那句话,迪恩需要和美利坚的三权保持默契。

生意可以做,但却不能过多的控制这些公司。

尤其是互联网领域,迪恩已经看到硅谷这里,很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字。

例如ebay、地球村这些,它们都在浪潮中享有非凡的声誉。

但迪恩克制住了自己,这些公司他都没投,反而是技术研究领域赢得了他的青睐。

例如在他的支持下,palm公司在圣克拉拉成立了一家研发中心。

里面主要开发智能系统、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甚至芯片设计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研究。

它们大多在几年内都不会见到可以商用的研究,花费的经费更是以亿美元为单位。

但迪恩依旧投了,这一方面是做给联邦政府看的,一方面也是为了布局未来。

到了他这个阶层,投资很多时候已经不是看收益了,它们背后另有深意。

除了这些,迪恩另外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处买地。

美利坚的农场他就买了十几万英亩,海外的岛屿、土地买的更多。

钱放在银行里是不行的,换成固定资产或许更保值一点。

哦对了,顺带一说,他之前在斯坦福创业办公室随意开了几张几十万美元的支票。

其中一家公司名字叫backrub,最近它改名成了google。

迪恩在听取汇报时,偶然间发现了这一点,然后他特地去了解了一番。

是的,没错,就是那个google。

好吧,这完全是意外,鬼知道谷歌以前的名字叫什么backrub。

这一次迪恩纯粹误打误撞,既然如此那就顺其自然吧

“普莱斯先生,这是未来两年的减持计划,以及股权转让合同。”

身着制服装的女助理,微笑着递上了一份文件。

迪恩目光随意扫了扫,就交给了自己的律师。

“迪恩,比特和高盛一直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在对西雅图的战役中,我们配合的天衣无缝。”

乔恩.科尔津笑容满面的坐在他的对面,今天这里正在进行华尔街最大的一笔交易。

“正是因为我相信高盛的专业性,所以我们才会坐在这里。”

在得到己方律师的点头确认后,迪恩终于拿起笔在合同上签了字。

好了,签完这份合同后,迪恩心中也轻松了少许。

就像刚刚那位女助理提到的,这是一份股权减持计划。

迪恩会在两年内,陆续将自己持有比特公司股票的比例,慢慢降到32%附近。

自从比特上市以来,他从未有过减持,一直保持了37.09%的持股比例。

其实像他这样不套现的公司创始人很少,但谁让比特公司一直在盈利呢。

甚至这个利润一直在逐年增加,有可观分红的前提下,迪恩当然不想过早套现自己手中的股票。

不过也正是因为比特的业务蒸蒸日上,迪恩抓住股票不放的行为才惹得华尔街颇有微词。

大头都被你吃了,大家一直喝汤这也不行啊。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一直希望迪恩能让出更多的股票,但直到今天他才松口。

从37.09%减持到32%,这中间有5%的比例差额。

以比特公司如今的体量,这笔交易涉及的金额高达近60亿美元。

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投行可以单独吃下,而且根据证监会的要求。

创始人每年套现的股票不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且必须公开通报自己的减持计划。

毫无疑问5%的比例,超过了两年内迪恩所能套现的上限。

而且创始人套现股票,对公司的影响会非常大,哪怕只是其中的1%。

所以为了将影响降低最低,才有了今天的合同签署。

5%的减持比例中,有3%会被高盛吃下。

其中1%以现金的方式交易,另外的2%则用高盛8%的原始股做交换。

是的,签完合同之后,迪恩已经成为了高盛的股东之一。

而且还是未上市前的原始股东,这家华尔街的著名投行,截至今日至始至终都是一家私营公司。

不过在美利坚上市成风的**年代,高盛也不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它已经在制定上市计划,预计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完成高盛的挂牌交易。

不要小瞧了这8%的股权,迪恩在名义上已经是高盛的第三大股东。

排在他前面的住友银行和卡美哈学校投资部门,一共持有高盛20%左右的股份。

另外高盛员工加起来,也拥有24%的股份。剩下的,除了迪恩的8%之外,全被分散到了高盛221位合伙人手中。

所以股权交换后,虽然高盛成为了比特的第三大股东,但迪恩也成了它的第三大股东,这波换家不亏。

5%去掉3%,还有2%。其中1%由高盛帮助迪恩寻找投资人套现,另外1%则由摩根士丹利拿下。

这种涉及几十亿美元的减持,哪怕只是其中的五分之一也不能抛到自由市场。

那会引起恐慌的,只有交给专业机构迪恩才会放心。

甚至此时正值互联网浪潮的黄金事情,迪恩才敢直接减持5%,就这还分了两年时间执行。

互联网、硬件高科技产品、华尔街金融、广袤的土地农场

细细盘算一番,迪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资产结构布局,接下来无非就是怎么调整的问题。

时代的浪潮汹涌向前,他已经站在了浪尖,且为自己打造了这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

正文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