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猛卒 > 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节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猛卒 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节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颜真卿和段秀实走了,没多久,丰州便进入了秋收季节,修城暂停,所有的士兵都参加了军田收麦,另外来自河滨、榆林、丰安以及九原县青壮男女们纷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收麦大军中。

这天上午,九原县东城外来了几名骑马之人,他们是梁蕴道派来的果农,负责指导丰州种植葡萄。

梁灵儿在蝗灾来临前便已经返回了灵州,被他父亲送去长安学习礼仪。

按照郭宋之前和梁蕴道达成的口头协议,梁家将帮助丰州种植葡萄,成为梁家葡萄酒的重要原料来源地。

在两个月前,张雷从长安赶到灵州,在品尝了梁家的葡萄酒后,便达成了三方共同投资在灵州酿制眉寿葡萄酒,张雷和郭宋各投三万贯钱,各占三成的份子,梁家负责种植优质葡萄并酿酒,占四成分子,销路由眉寿酒铺负责。

第一批眉寿葡萄酒约五百石已经在蝗灾爆发前启程前往京城,由梁蕴道亲自押运,梁灵儿就是这次跟随父亲前往京城。

四名果农进了城,一路打听,很快便找到了郭宋府宅,正好门口遇到了梁管家,为首果农和他很熟,上前笑道:“梁管事,我们好久不见了。”

“你是张趣,你们几个怎么会来这里?”梁管家奇怪地问道。

“奉家主的命令来丰州种葡萄,和郭使君约好的,请他在吗?”

梁管家大概也略知一二,笑道:“我家公子这几天比较忙,你们先进来休息吃饭,他回来会见你们。”

他带着众人进府去了,一边问道:“马上要到冬天了,能种葡萄吗?”

“这次来主要是先看土质,找一片适合种葡萄的地方建园子,我们在丰州最多呆几天,还要赶回去,等明天春天我们再过来。”

........

这几天郭宋也特别忙碌,秋收和科举州试都遇到了一起,别的州是秋收结束后再举行科举,但丰州地域偏北,秋收时间比其他州晚半个月,但州试时间大唐是统一的,所以丰州正好是秋收遇到州试。

好在丰州参加州试的士子只有一百余人,并不算太麻烦,而且也比较宽松,一共有两道程序,先在各州考试,考试成绩中上者即为合格,然后再进行一次面试,面试主要是防止州试作弊的一种矫正手段,只要真是靠自身的本事考试合格,一般面试都会通过。

然后等明年开春后去长安参加省试。

州试在九原县的一座军营内举行,一百六十四名士子聚集在两座巨型大帐内参加考试,试卷是从灵州运来,这次科举地方州试,大唐设立了四十几个考点,丰州属于云中考点,试题由云中考点统一命题,然后发往各州。

原本是准备让考生集中在灵州统一考试,但由于爆发了蝗灾,大量灾民涌入灵州,考试院也被灾民占领,考生们不便前往灵州,考试只得改在各州举行,然后由考官去各州面试。

今年朝廷只开进士和明经两科,一般而言,北方士子大都选择考明经,南方士子则选择考进士,而丰州的士子全部都是考明经科,主要以熟读经文为主,像进士科中写诗作赋,就不是他们所擅长了,那一般都是名门世家子弟或者江南一带的士子擅长。

明经主要考帖经和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这种题目后世也有,只是名字没这么文气,就叫“填空”,大名鼎鼎,墨义就是名词解释,或者句文理解。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考中明经科者最多,大多年纪轻轻就能考上,而进士科则最难考,考生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所以一直便有‘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的说法。

当然待遇也不同,进士考中,直接授九品或者八品官,而明经考中,则去做九品以下的文吏,用今天的话说,考上进士,至少是正处级县长,而考中明经,则去当公务员,从最基层的办事员干起。

至于乡长,对不起,唐朝朝廷只管到县,县以下的乡村,由乡绅自治。

大帐内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曹万年坐在最后一排,他因为情况特殊,在郭宋上书朝廷后,礼部做出了批复,沦陷区的士子可以在大唐任何一州参加考试。

郭宋巡视了一圈考场便出去了,考场内各有五名监考官,一百六十四名士子都搜身后才入场,人数又少,基本上能杜绝作弊。

郭宋在考场外遇到了监考巡视官杜宗文,杜宗文便是杜甫的长子,在礼部当一名主事,他和几名同僚被派到云州监督州试,正好被分到丰州。

杜宗文的父亲杜甫已经在十年前病逝,两个兄弟也先后去世,只有杜宗文一人奉养着母亲杨氏。

他虽是杜甫的儿子,但文才一般,远不如其父,好在杜家是名门望族,推荐他进礼部做了一名主事,每个月六贯钱俸禄,要奉养妻儿老母,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这次来丰州监考也是他主动要求的,丰州是边疆,每天有三百文的较高补贴,加上食宿都是地方安排,这一趟州试下来,他能拿到十贯钱的额外补贴,对家里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杜主事在丰州还习惯吧!”

杜宗文点点头笑道:“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多谢使君厚待。”

“不必客气,杜主事愿意来条件艰苦的丰州监考,本身就很令人敬佩,加上我个人尤其崇拜令尊的诗文,于公于私我都会善待杜主事。”

杜宗文长长叹口气,“父亲文学高妙,可惜我这个儿子比较愚钝,未能继承他的才学,甚至连父亲的很多诗文都无钱雕刻印刷,眼睁睁看着纸张霉烂,我这个儿子着实无能不孝。”

郭宋惊讶,居然还有这种事情,杜甫留下的诗文竟然无法雕刻印刷?

他连忙问道:“需要多少钱才能雕刻印刷?”

“雕刻板子需要三百贯,然后印一卷要一贯钱,主要是人工裱糊贵,如果印一百卷,就便宜一点,印一千卷更便宜,但也要五百贯钱,我实在拿不出来。”

郭宋点点头,“令尊诗文雕版印刷的钱我来承担,我回头给你写封信,你拿着信去西市眉寿酒铺找张东主,需要多少钱他来支出,先印一千卷,如果不够再印,所有的印刷支出都由我来承担。”

杜宗文呆住了,半晌才结结巴巴道:“这....这怎么好意思。”

郭宋淡淡道:“我是在给杜工部印刷诗集,和你没有关系,如果是你自己写的诗,我是不会出一文钱,你明白了吗?”

杜宗文默然,他当然明白,郭宋是给自己父亲面子,和自己无关,他叹口气道:“无论如何,我还是非常感谢郭使君的帮助!”

........

印刷杜甫的诗集对郭宋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在这个忙碌的季节里使他很快便忘记了,但对杜宗文却是一件刻骨铭心的大事,压在他心中十年的大石终于落地了,他拿到了郭宋写的信,一夜难眠。

中午时分,郭宋接到了梁管家托人送来的口信,灵州梁府派来种葡萄的人到了。

这可是郭宋盼望已久的事情,他在官衙匆匆吃了午饭,便赶回府中去了。

很快,郭宋在府中见到了四名种葡萄的果农,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梁管事笑着给郭宋介绍道:“为首这位叫张趣,是梁氏葡萄园的管事,在灵州也是种葡萄出名,后面是他的三个兄弟,张二、张三、张四。”

四人跪下给郭宋行礼,郭宋连忙让他们起身笑道:“辛苦四位了,原以为你们明年春天才会过来,没想到现在就来了。”

张趣躬身道:“我们现在主要来看水土情况,寻找一片适合种葡萄之地,明年开春我们会带种子过来,那时才开始正式种植葡萄。”

“你们一路上走过来,觉得丰州的土壤适合种葡萄吗?”郭宋又问道。

“完全没有问题,丰州土壤和灵州一样,而且白天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分,这是出产优质葡萄的条件,我们有信心种出最好的葡萄。”

郭宋点点头,“丰州的土地很多,但我建议最好还是在九原县附近调查,主要是考虑到人工方便。”

“小人明白,我们等会儿就出城,去东面看看,找一片比较适合种葡萄的土地。”

郭宋欣然道:“我会安排一个向导,这几天吃住就在我府上,结束后我会有重赏。”

四人大喜,一起躬身道:“多谢使君!”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