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宫外
张昭身上有两块腰牌,可以在皇宫中畅通无阻。当然,皇帝的后宫区域依旧是去不得的。
下午四时许,张昭在乾清宫外求见弘治皇帝。小太监将张昭的奏折收了,往里头去传递。张昭在乾清宫西侧的门房中等候着。这里已经坐着不好文官武将,都是等候弘治皇帝召见的。
张昭的年纪太过于年轻,刚进去就引起众人的目光。
明帝国的高级官员们自然不会如同市井之徒发出什么惊叹声,亦没有什么装逼打脸的剧情发生。
开玩笑,这是在等候皇帝召见呢!要知道,伴君如伴虎!个人的前途,家族的命运都寄托在此,谁敢大意?
一名清廋的中年官员打量张昭几眼,道:“张千户,坐我这里吧!”
别看张昭这段时间虽然忙着练兵,基本都是泡在新军千户所的驻地。但他在京城中的名气可不低!
且不说腊月时,他在武英殿中“亮相”,左腾右挪摆脱困境,当时有御史弹劾张昭,其奏章上了邸报,张昭这个名字在天下官员眼中绝不陌生。
而谢阁老入阁多年,在他的“弹劾”之下,张昭还能顺利脱身,仅凭这一点,张昭在京中官员们中就是名声大振。这远比他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北虏”的策略的名声要大得多!
官场上就是如此现实!尊重实力!张昭能抗住谢阁老就是实力。之前,那都只能算嘴炮,忽悠下东宫太子罢。
除此之外,张昭不久前被弘治皇帝召见,其进献的水泥,令中外瞩目。兵部、工部两个衙门正在扯皮,要将水泥的制造产业放在本部门中。
这事都有理。兵部管着军事,水泥有军事用途。而工部管着修路,水泥用来铺设道路,大、小时雍坊的权贵们目前已经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地面整洁。
导致两个部门争吵的就是张昭。所以,在这样的“曝光率”下,再结合张昭的年龄,姿容,很容易就认出他来。
李东阳说张昭是宛平县的人样子,直白点说就是,很帅!正所谓:风采玉立,温秀俊逸。这样的容貌很容易被认出来。
张昭拱拱手,“谢老大人!”
这句“老大人”并非说这中年官员有多老,而是明代官场的规矩。“大人”这个称呼只适用于平辈,或者官职较小的官员。“老大人”是尊称。
吏部侍郎王鏊点点头,继续闭目养神。
张昭并不知道招呼他的是一位未来的大佬。当日武英殿议事,吏部侍郎王鏊并不在列。
王鏊,南直隶吴县人,24岁,在南直隶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解元。众所周知,南直隶是科举强区,只要中解元,进士肯定能中。而且会大概率是很高的名次!
这意味着什么?储相啊!
唐伯虎就是南直隶的解元,然后进京赶考,名满天下。说实话,这真的并非是唐伯虎的文采有多么好。唐伯虎本人的画技比诗文强得多。其画作流传千古。
不说别的,唐伯虎最出名的《桃花庵歌》,其中名句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但这比同时代的明代三大才子杨慎的诗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何?差太远!意境、格局,真不是一个档次的!杨慎这是传世之作!
(诗词鉴赏的标准,请参考文心雕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著作。以及千百年来的流传度。)
唐伯虎擅长的是书画。吴中地区,向来是画作、书法见长,而诗文要逊色。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这样的。
所以,唐伯虎在进京赶考后名满天下,并非是他的诗文才气有多么牛逼,能够压住同时代的文人墨客。而是他这个南直隶解元,真的很有份量啊!
而王鏊是唐解元的前辈!
而且,他还在会试中取得第一,即会元,只差一点就成为明代继商辂商相公之后第二个连中三元的牛人!但听说成化十一年的殿试时,首辅商相公打压王鏊要独占科举时代文人最高荣誉,最终给的名次是探花。
正德元年十月,王鏊入阁。
张昭哪里认识王鏊,坐在木椅上,想着他的事情。
…
…
第一,张昭首先面临着最紧迫的问题,依旧是赚钱。
实在是练兵太费钱。这真不赖明军的战斗力逐渐下降,给士兵的供给下降,战斗力不下降才有鬼。
他虽然有弘治皇帝批准的皇商资格,但压力依旧很大。开张第一炮能不能打响,就看等会面见弘治皇帝。
第二,在狠抓训练之外,张昭要把燧发枪打造出来。
打造燧发枪的难点不在技术革新上。他知道其中的关键点。这本身就是一个类似于创意上的东西。
这就像发明电灯泡,他一开始就知道钨丝是最合适的,根本无需经过爱迪生那样成千上百次失败的试验。
燧发枪的难点在于内廷拨给他的工匠们在藏私,只愿意将技术交给儿子,连教给自己的徒弟都留一手。他根本没法大规模的制造,装备新军千户所。
第三,燧发枪的排枪战术是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主流战术,但仔细的想想历史,拿破仑时代都有骑兵。他仅仅靠火铳兵对阵北虏,只怕还不够,他还需要有骑兵、火炮。
张昭思考着,时间流逝。门房内的官员依次减少。王鏊都已经出去。再一次的在傍晚时分,张昭被召进乾清宫西暖阁中。此时距离他上一次陛见只过去二十天许。
这个频率已经非常惊人了!
西暖阁中一排排的蜡烛点燃着,亮如白昼。弘治皇帝正在喝茶休息。司礼太监萧敬在一旁侍候着。
“平身。”弘治皇帝将行礼的张昭叫起来,温声道:“你说国泰商行的第一件商品制作出来,请朕鉴赏。是何物啊?前些日子,萧敬说你要了铁矿去,朕还以为你会先献上一把燧发枪来。”说着,自己笑起来。
皇帝放松,张昭不能跟着放松,一板一眼的道:“陛下,臣烧制出玻璃,制作了一面镜子出来,请陛下鉴赏。若能得陛下青眼,臣恳请陛下留在宫中使用。”
弘治皇帝一听就知道张昭打的什么主意:御用的货物,在市面上卖的要贵吧?
“先拿上来让朕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