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明朝谋生手册 第519章 风头正劲的汪小官人
汪孚林能够拿到三甲第一,对于汪道昆来说,也着实是个不小的惊喜。徽州府这二十多年来的科举前辈,大多都是在三甲,就连程乃轩的岳父许国当年还曾经是南直隶乡试解元,可头一次会试落榜,三年之后也不过是三甲同进士,在馆选中发挥优异,这才留馆成了庶吉士。至于如他自己,殷正茂,胡宗宪,全都在三甲的名次中窝着。不管汪孚林这个三甲传胪究竟是怎么来的,他只在乎那绝佳的名次!
可昨夜不知道名次的情况下得知今年不选庶吉士,他又倍感挫折。自己这辈子顶天一个尚书,若是能让松明山汪氏出个阁老,那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不过现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很难实现了。
正因为这种复杂的情绪,散朝之后,面对老上司兵部尚书谭纶的恭喜,他着实有些茫然。想到昨夜就是谭纶给自己通风报信,两人关系又非同一般,他就低声问道:“子理兄,我眼下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沮丧,只不过考场出来之后孚林就对我说过,他那篇策问估摸着最多能得个中上的评价,怎么就突然比会试有了那样的跃升,竟然点了三甲第一?”
此刻这兵部正堂屋子里,只有他们这尚书侍郎两个人,谭纶鉴于在福建并肩作战,之后自己又推荐了汪道昆接自己巡抚位子的情分,也就不吝多解释两句。
他示意汪道昆更靠近些,随即低声说道:“伯玉,首辅在看完我们的荐卷之后,特意去搜了其他卷子,这其中,看你家侄儿那份卷子的时间最长,他自己兴许没察觉,但我们都发现了。不但如此,吕阁老还看到他在上头掐了指印,于是依样画葫芦也掐了印子,结果你知道的,每个读卷官就又看了一遍。也不知道是谁下的手,把你家侄儿挪到了三甲那一堆卷子最前列,但别的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首辅更没说什么,于是就这样定了。”
这个……
当汪道昆把谭纶那听到的事批发转零售,原原本本告诉了汪孚林时,汪孚林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首辅的权威。张居正这还什么都没说呢,事情就轻轻巧巧被知情识趣的人办了下来。可谭纶说不知道是谁下的手,那是什么意思?三甲第一从名次上来说是好事,可从不选庶吉士这个角度来说却又没个屁用,反而犹如告示一般,让每个人都知道他汪孚林后头有大佬罩着,指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传出那是张居正,他还想着日后低调呢,结果全都泡汤了!
这么想来,那个看似帮他一把的人,其实是坑了他一把?谁这么损人不利己啊,谭纶既然都这么说了,肯定不是和汪道昆交好的这一位,而其他的读卷官他又不认识……不管了,张四维,我就认准是你了!
出了汪府的时候,汪孚林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敌,也不管张四维是否纯粹被自己的臆想误伤。一想到自己很可能被划到张居正这一党中,日后兴许会遭到莫名清算,他就恨得牙痒痒的。等到回了家,在一家人乱糟糟的贺喜声中,尤其是柯先生和方先生那看进士弟子怎么看怎么乐呵呵的眼神中,他总算是把这点不痛快抛到了脑后。
毕竟,中了进士还只是开始,不说今后的仕途,接下来光是折腾,就够人喝一壶了。
第二天便是进士恩荣宴,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琼林宴。除了之前殿试的读卷官,受卷官,弥封官,今天侍宴的还多了一员大臣,不是别人,正是礼部尚书万士和。毕竟,科举向来是礼部的事,他这个尚书作为提调官,没有跻身读卷官之列,若是连主持进士恩荣宴的资格都没有,也会招人怨望。在开宴之前,自有侍者用木盘托着一支支宫花,送到了一桌桌席面上的新进士面前。
进士簪花乃是唐时流传至今的老规矩了,裁制精巧的大红堆纱宫花上,还有一面小小的铜牌,上头钑刻恩荣宴三字。汪孚林入乡随俗,也就随着众人一块将其簪到了鬓边。此时此刻,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状元孙继皋,须知会元孙鑛三十出头已经够年轻了,孙继皋今年却不过二十五岁,如此尚在青年的状元,国初到现在都没有几位,再加上状元簪的并非寻常堆纱宫花,而是枝叶用银,饰以翠羽,中间那恩荣宴牌子用的是银抹金事件,更显年轻俊秀。
而众人再看二甲传胪孙鑛,三甲传胪汪孚林,就有人忍不住笑道:“看看今年这一甲第一,二甲第一,三甲第一,一个二十出头,一个三十出头,一个甚至只有十八岁,皇上登基以后这第一次开科取士,便是年轻俊杰汇聚一堂,实在是不凡气象!”
汪孚林本来好好地坐在那儿,这下子发现好些目光再次汇聚到自己身上,他就甭提多无奈了。进士恩荣宴的席面,是按照三甲的次序,分为上桌、上中桌、中桌三种,他既然是三甲,自然便是中桌待遇,少了凤鸭,取而代之的是甘露饼,最难得的是还有所谓严禁宰杀的牛肉。至于汤菜酒,也就那样了。因为在朝廷大员面前,人人都要保持矜持,再加上教坊司的礼乐尽显庄肃,这顿饭自然还不如当初殿试后的晚宴,吃不出半点热闹气氛来。
混了个半饱之后,众人便被提溜到鸿胪寺学习礼仪,这一学就是数日,期间状元得到了御赐的冠带朝服一袭,至于剩下二百九十八名进士,对不住,还得自己掏钱请人做这一身朝服。至于及第后赏赐每人五锭宝钞的祖制,总算是如今朝廷没有再拿那相当于草纸的东西来糊弄,进士们每人得了一个宫制小银锞子作为赏赐,分量不超过二两。据说就连这点福利都是好些官员再三上书劝谏的结果,要朝廷给每人定做一身当官的冠服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还没收到俸禄之前,每个人就得先赔上少则十几两,多则几十两的置装费!
上表谢恩,诣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这一系列流程全部完毕,已经是发榜之后的第六天了。因为今科没有馆选,所有进士都要吏部选用,这自然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门路的比拼运气,有门路的则比拼背景。而对于汪孚林来说,这会儿他自己能做的已经全部尽力,再使劲也白搭,唯一庆幸的便是逃掉了馆选,也不用像唐朝那样需要吏部关试。总而言之,便是他可以太太平平歇几天。
毕竟接下来不出意外便是漫长的官途,那就不是想去哪去哪了。直到现在,他还不大相信自己一次过关考了进士,从此进入了官身不自由的行列。
这世上,有几人能够在半年多之内完成秀才到举人到进士的三级跳?
京城居大不易,汪孚林还没做官就已经倒贴出去一笔置装费,当然说不上宦囊颇丰,可他如今家底已经不菲,自然少不得琢磨着如果留京任官,是不是花点钱,从汪道昆那儿把目前这座小宅子买下来,省得名不正言不顺。再有就是,之前是带着三个小家伙打算上京来历练一下,现在自己这一来就回不去了,秋枫还好已经是秀才,考举人暂时不着急,金宝和叶小胖却还没过道试那一关,总要回去考秀才的。还有柯先生方先生……
那两位到底是叶钧耀聘请的门馆先生,总不能就这样不回去吧?
这一天,正巧柯先生和方先生把金宝秋枫和叶小胖全都带了来,汪孚林少不得征求众人是走是留的意见。结果,方先生和柯先生觉得这几年当先生当得很成功,钱也赚够了,打算把金宝和叶小胖带回徽州府,等两人道试之后,不论是否考出秀才来,他们都会功成身退,去湖北探望在那儿讲学的何心隐。尽管金宝和叶小胖都有些不舍得,但也知道一个功名非常必要,自然也只能咬咬牙答应了回去。至于秋枫,已经是秀才的他当仁不让要求留下来。
对于这样的安排,汪孚林想了想,最终也就答应了。
到了四月初,北边的天气也渐渐不再是之前的乍暖还寒,正适合南下赶路。他和小北亲自出城,把一行人送到了张家湾运河码头,眼看着金宝和叶小胖在船头拼命招手告别,柯先生方先生倒是一脸习惯别理的模样,他不禁心中感慨,侧头一看,却发现旁边的秋枫已经是满眼泪光。
他笑着在小家伙肩膀上拍了一下,安慰道:“今年道试约摸在七八月,只要他们两个和你当初一样争气,很快就会团聚的。”
秋枫这些年一直都和金宝叶小胖朝夕相处,因此才会舍不得分别,此刻连忙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候,他只听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哟,这么巧?汪贤弟这是在送人?”
众人齐齐一回头,就只见朱宗吉笑吟吟地走了过来。对于这位因为临淮侯世子李言恭举荐而到太医院供职的未来太医,汪孚林一直都颇有好感,这会儿连忙拱手笑道:“朱先生这是来送人还是接人?”
“我嘛,要等到五月初一进太医院,现在趁着还闲,就四处逛逛,连真定府的大菩萨我都看过。之前黄榜我都错过了,没来得及恭喜贤弟传胪。”朱宗吉见汪孚林一脸无奈的表情,知道这个三甲传胪汪孚林未必高兴,他嘴角微微挑了挑,随即凑上前来低声说道,“据说,有人觉得你不过三甲,应该外放县令;也有人觉得你够格去行人司当个行人;但也有人觉得至少得和二甲靠前的名次一样,如果不能留京,就可以外放知州;更有人觉得你适合到制敕房诰敕房做个中书,又或者到六部当个观政主事。总而言之,争得很厉害。”
这位怎么消息这么灵通!
汪孚林刚生出这么个念头,朱宗吉便无所谓地说:“我昨天刚去过武清伯府,给那位世子爷的爱宠号过脉,别看那是国戚,却喜欢津津乐道这些朝中事。我既然今天正巧碰见你,就顺嘴告诉你一声,你也不用谢我。以后有什么疑难病例,尽可找我,我就住在东城江家胡同。太医院的本职没几个钱,不找点外快,我这大夫难道在京城饿死?”
PS:年度评选了,不过和我没啥关系……还是月票最实惠,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