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南明大丈夫 > 第254章 东虏入关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南明大丈夫 第254章 东虏入关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高义欢从工坊回来,便准备去给李岩写信,想要栾川的硫磺,不想刚回到门口,就有亲卫禀报,高义成回来了。

高义欢神情一变,将马鞭丢给属下,然后便急匆匆的来到大堂,便见里面高义成同一个汉子,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坐在里面,另外还有一名面容憔悴的男子,却是老熟人梁以樟。

“梁府君?”高义欢微微一愣,忽然大喜上前,一下握着梁以樟的手,激动的摇晃着,“我听说府君离开鹿邑后,就被锁拿下狱,心中一直很担心,以为不能相见,不想今日居然能和府君相聚。对了,府君怎么会同义成一起来汝宁?”

梁以樟把手抽出来,行了一礼,叹气道,“一言难尽啊!”

高义成这时却迎上来,急声插嘴道:“二哥,我有三件要事禀报!”

高义欢看了他一眼,遂即先让梁以樟坐下,然后说道:“你说!”

“二哥,如你所料,清兵入关了。这是第一件!”高义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明朝皇太子已经在南京登基,这是第二件。”

高义欢嘴巴惊得张大,还没回过神来,高义成便一侧身,伸手介绍已经站起身来的汉子和小孩道:“二哥,这位兄弟姓方,名家玉,就是当初在山东给我们提供消息的锦衣卫兄弟。这位则是五皇子。”

高义欢眼睛凸起,盯着那小孩,吓得朱慈焕忙往方家玉身后躲。

“三太子?”高义欢心头狂跳,不过片刻后想起前面几句话,崇祯的皇太子已经在南京登基,那这个“三太子”,便不怎么值钱,他手里的崇王,就更加成赔钱货了。

“在下方家玉,希望高将军能够善待五皇子。”这时方家玉忽然低头抱拳。

高文彩、方家玉、王彦各带着几个皇子,分头南下,想突破封锁,去与高名衡汇合,不过高名衡孤军北上,却很快被闯军击败。

那时顺军如日中天,一路追杀,横扫山东,高名衡撤到济宁州,与同样仓皇而逃的高杰部合兵一处,又背靠徐州明军,才勉强站稳脚跟。

高名衡一撤,几人便没有人接应,只能一边躲避闯军的搜捕,一边南下。

其中王彦带着太子和坤兴公主,也就是历史上被斩断一臂的长平公主,逃到静海。

他们只见旷野上到处都是明军和顺军的尸体,未见高名衡的大军,知道接应的人马已败,便不敢继续向南,又折返到天津卫,最后找到艘走私船,飘到海州,才躲过了沿途的关卡。

高文彩带着永王和定王,则暂时没有消息,想必还在北直、山东地界躲避追杀。

方家玉带着朱慈焕南下的路上也是危险重重。他们流浪一个多月到了东昌府,不过那时吃饭都成问题,也到了穷途末路。

一路上,顺军盘查森严,方家玉不敢抢劫财物,怕引起追捕,最后他想起了曾经在山东打过交道的高义成,知道东昌府内有家店铺,可能是高义成的据点,便前往寻求帮助。

他本意是借点粮食,不想高义成正好在东昌。

高义成负责打探消息,已有了近两年的时间,他自己摸索出了很多东西。他一看见朱慈焕,就瞧出了破绽,立刻就翻脸,把方家玉和朱慈焕扣了下来。

这片刻,高义欢得知三件事情,但每一件,都不容易消化。

高义欢听了方家玉的话,回过神来,然后忽然漏出一脸微笑,给朱慈焕躬身一礼,“高某,见过皇子。”

然后回头对方家玉道:“方兄弟是吧。皇五子在我这里,你可以绝对放心,不会出一点问题。”

方家玉也不知道,高义欢的话能不能信,但还是抱拳道:“在下谢过将军。”

“成威,你让崇王搬到后院厢房去住,把院子腾出来,再派人收拾下,给方兄弟和五皇子居住。”高义欢当即回头吩咐一句,然后对方家玉和朱慈焕道:“皇子风尘仆仆,方兄弟先带皇子去休息吧!”

等两人离去,高义欢脸立时沉了下来,他走回座位坐定,然后沉声道:“义成,先说第一件事,东虏怎么入的关,大顺军主力怎么样呢?”

高义成忙回道:“二哥,我收到的消息也不太全,只知道清军从蓟州和密云破边墙入关,山海关的吴三桂、高第遂即降清,大顺军主力同清军激战于蓟州,发现吴三桂异动后,便主动撤退,大概五月初就放弃了北京。”

这与原来的历史,已经大不相同,不过结果却依然一样。

高义欢不禁长叹,历史曾给过李自成机会,大顺朝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控制了黄河流域全部的疆土,推翻了大明王朝。

这时李自成只要站稳脚跟,就能实现一匡天下的宏图,不过李自成一没有重视辽东兴起的东虏,已经成为与他争天下的主要对手,二没有在大批汉族官绅倒向他时,调整助饷的政策,由打击官绅地主,转变为保护他们的利益,最终走向失败。

这次清军入关,同高义欢熟知的已经不一样,或许因为他的提醒,所以有些改变。

清军像历次入寇时一样,走的是蓟辽边墙,绕开了山海关,没有一片石之战。

多尔衮从范永斗等人口中,得知了关内局势的变化,他便决定趁着大顺军立足未稳之际,迅速出兵,将国中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召集,动员兵力超过历次之最。

多尔滚显然是孤注一掷,成败在此一举,而顺军对于东虏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

同大顺朝对于东虏的认识不足不同,东虏则窥视中原久矣。

黄台吉暴毙前不久,他对于明朝局势,就已经做出了判断,言,“以朕度之,明有必亡之兆!”

李自成东征的消息传入辽东后,又有范文程上书,指出明朝灭亡的大势已定,认为清军取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个汉奸,比他的主子还要激动,还要积极,力劝多尔衮出兵,说,“窃惟成大业以垂休万世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

在指出入关的时机已经成熟,失之后悔莫及的同时,他还上书指出,“盖以为明劲敌者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这就为东虏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略,就是与流寇争天下。

四月间,多尔滚听取洪承畴的意见,明示诸部,此次入关,与以往掠夺财物女子不一样,而是要进取中原。他要求各部行为不要过火,须约束军纪,规定抗拒者必屠,投款者不可乱杀的策略,然后采取洪承畴的意见,由蓟州边墙入关,避免顿兵山海关坚城之下。

历史上,多尔衮在进兵途中,意外的收到吴三桂的求援信,遂即改变路线,从山海关入关。

这次不知道为何,却是先破边而入,但最后的结果却差不多,都是吴三桂投降,李自成败出北京。

高义欢听了不禁一阵嗟叹,烂泥扶不上墙啊!终究还是便宜了东虏!

(感谢晨景的2000,康大大ds的5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书单推广,求月票,推荐,订阅。)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