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那山那水那人 > 第一章 秋虫乐曲 (二)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那山那水那人 第一章 秋虫乐曲 (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姥姥家的房顶比我家的开敞式顶棚干净,漂亮,是用报纸糊裱的顶棚,那是姥爷亲手操作的。糊顶棚前,他把报纸裁成宽约2指的纸条,缠裹在高粱杆上粘好,作骨架材料,然后登梯上凳,舅舅给他递送材料,用铁钉和铁丝在屋顶扎成半张报纸大小方格的架子,固定捆扎牢固后,开始往方格骨架上糊报纸,这种活需要仰头操作,刷浆糊、粘报纸,脖子相当不舒服。为了这个家,老人无怨无悔,报纸糊了一层,等待一两天略干一些,再糊第二层,第二层需要干活精细一点,让顶棚显得好看一些,最后在周边糊裱装饰一番,就算大功告成。

可用不了多久,顶棚就会被我捅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窟窿眼,把一些小东西藏在里面,供自己游戏专用。有时往高处扔玩具或小物件,喜欢听到玩具和顶棚接触“嗵嗵”的声音,直到“噗”一声,东西钻进顶棚,飞到里面,才算拉倒。

“撕掉顶棚去找?”那是断然不敢的,挨打事小,被耗子来一口事大,还是老实儿呆着吧。等重新糊顶棚的时候,那“宝贝”定会重回我的“怀抱”的。

不过,这次去姥姥家,让我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刚一进门,他看见姥姥家的灰狗,趴门旁伸着长长的舌头直喘气。

“爸,这狗咋了?”

“狗没咋,它身上没有出汗的地方,伸舌头是为了散热呀。”

中午他吃了一碗热汤面,热得满头大汗,忽然想起爸爸的话,于是把舌头伸出老长,还哈哧哈哧直喘。

“二头,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散热呀。”这家伙的一句话,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我刚嚼几下的面条都喷到了桌子上。

我正想着可乐,弟弟和那个小孩,一前一后又跑了进来。这两个小家伙儿,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竹子枪,一边跑一边滋水。

这个竹子枪,曾是我的最爱,能玩会作:把粗细合适的竹子,底部截断,顶端留有竹节封挡儿,封挡儿中心用细钉子钉出个小眼儿。再用一根筷子,一头缠上些破皮条用棉线绑紧,粗细以能塞进竹筒里来回抽动为准。

玩的时候,把缠好布条的筷子塞到底,把竹筒前端放到盛水的脸盆中,慢慢地往外抽筷子,吸满水,对准想击射的地方,快速推进筷子,水就能射出好远。

“二头,你这个不好玩。走,我给你做个好玩的去。”忽然来了兴致,带着他们俩走了出去。

“大哥,这是扎豆角架的,你给弄了妈该打了。”

“嘘。别说话。”

我从捆里抽出几根皮厚杆直、足有拇指粗细的竹竿儿,偷偷地用菜刀剁成20多公分的小段,扔掉劈裂的那些,把前头竹节处的‘挡儿’去掉,用铅笔刀把尾部几公分削掉一半儿,做手柄用。

又弄了一根比主管儿稍细点儿的竹棍儿,留着前头的‘挡儿’,仔细修好,从手柄处插入主管儿,仔细调整,使细竹棍儿能在主管儿内自由活动,既不太紧又不太松后固定起来。

“用这个竹炮去打仗玩吧。”说着,我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块纸,放在嘴里嚼软了,团成一个比主管儿孔略小的纸团儿,用筷子捅结实,又在主管儿尾部塞进了能在竹管儿里活动的纸团儿。玩的时候,握住手柄的竹棍儿快速往前一推纸团儿,产生的气压就把纸团儿“噗”一下推射出去,“啪”一下粘在不远处的墙上。

“大哥,你真厉害。”弟弟拿着竹筒枪,讨好着我。那个小孩羡慕地看着弟弟手里的竹炮。

“这有什么呀?我小时候玩的那个更好,是二叔给我做的。”

那时,二叔把十多根长短不一,竹孔差不多大的竹棍儿捆在一起,用筷子做成可以在竹管儿内来回推动的撞针,把青黄豆塞进去,用撞针顶到各个竹管儿的顶端,再把撞针退出来,装另一颗青黄豆,用力一推撞针,随着“啪”一声,前边那颗豆子就会被顶出去,打出去十几米远,那威力就跟手枪似的。不过,没玩多久,就被我妈以糟蹋粮食的名义没收,最后给烧火了。

“以后,我也给你做一个,去玩吧。”

弟弟根本就没听我说啥,拿着竹筒枪扭头就跑。那个小家伙儿跟小尾巴似的,也跑了。

看着他们跑远,我已没了睡意,从院子里的老榆树上,逮了两只铜壳螂,用高粱杆皮插进它们脖颈处的缝隙里,把两只呈反方向插在高粱杆芯儿上。跟着,用一根小竹棍儿,把高粱芯儿固定在高粱杆上,让铜壳螂带动高粱芯儿快速地旋转起来。用手握着,以此来打发时光。

很快,有一只累了,想歇会儿,我一边用手狠狠地掐它的后腿儿,一边喊:“铜(táng)壳(kè)螂、铜壳螂麻腿儿......铜壳螂、铜壳螂麻腿儿......”,那铜壳螂只得又打起精神,使劲地扇动翅膀,带得那插着它们的高粱芯儿也急速地转起来。

就这样,停下来再掐、再飞、再转,直到它们的后腿儿被掐掉,打死也不肯再飞了,才把它们赏给那些蚂蚁。

因为铜壳螂的异味儿,鸡是不吃的。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