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玄幻 > 琴帝 > 琴声十六法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琴帝 琴声十六法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加精大会马上开始,欢迎书友们参加,不过,大家在取得精华的同时也别忘记将你们宝贵的推荐票投给小三,谢谢。

-----------------------------------------------------------

冷谦的《》见于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实际上是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企图从不同的本质与现象和美感特征去引导读者把握古琴的声音美。

曲高和寡的现状:

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可以说,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但是,古琴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懂古琴的人本来很少,加上古琴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致使大众对古琴的熟悉和重视程度很低,很多人把古筝和古琴混为一谈。一个事实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现在已经没有专门从事古琴研究的人了。

中国古琴研究会会长吴钊先生说,自古以来,古琴就不是一种普及性的乐器,古琴更多的是作为文化人的一种雅好。吴钊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在整个民族乐器中,古琴是比较弱势的一种。”

古琴的式微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古琴界一直以来存在一种孤芳自赏的姿态。中央音乐学院古

琴教授赵家珍对记者说,古琴艺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固步自封了,古琴工作者应该对古琴的普及度不高的现实负责。赵家珍说:“古琴归根结底是一件乐器,而不是古董,今后如果仍然把古琴限制在以琴会友的范围内,古琴早晚会死掉的。”

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著名青年古琴演奏家李凤云也持同样的观点。她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把古琴看成比其他乐器高雅是不对的,古琴应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潮流,走上舞台,走向观众。;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