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数风流人物 己字卷 第二十七节 同病相怜(第一更求月票!)
这个问题宝钗其实也问过冯紫英的,但是冯紫英却语焉不详,不过冯紫英也说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让宝钗大致明白了冯郎现在的处境。
冯郎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寻常进士了,从永隆五年的新科进士到馆选庶吉士,再到西疆平叛立下大功,然后返回朝中又提出了开海之略,使得他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红人。
如果只是这些也就罢了,不过红过一时便会慢慢冷下去,关键在于冯郎的几位师长,一位是当朝阁老兼吏部尚书,一位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还有一个以户部右侍郎兼掌中书科事,这等显赫的背景使得无数人都为之侧目,自然也会引来一些人的忌惮。
太优秀的人自然也就会承受更多人的嫉妒和仇视,宝钗能够理解,估计就是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才使得冯郎不得不出京去避避风头。
更深层次的原因,如冯紫英因为开海之略受到北地士人批评抨击,以及冯紫英本人也很想借机出京避开这两年中京师城中可能出现的风波,就不是宝钗她们所能知晓的了。
“林妹妹应该更清楚才对。”宝钗不动声色地把话题丢给了黛玉,她知道自己没能忍住半带炫耀般地说出冯紫英可能外放为官时就有些不合适了,现在把话题转给黛玉才是更合适的。
果然黛玉脸色缓和了许多,沉吟了一下才道:“可能还是他窜起来太快了吧,他们同科的二甲进士,甚至翰林院的同僚,都没有像他这样风头太盛了,小妹听说冯大哥他的老师们也都觉得这样不太好,冯大哥太年轻了,资历也太浅了一些,……”
虽然在座的姑娘们对朝里的事务并不了解,但是毕竟都是官宦人家出身,对于这等论资排辈讲求资历的规则大略也还是知晓一些的。
永隆五年这一科的进士已经彻底压倒了前一科永隆二年甚至前两科也就是元熙四十二年的进士们的风头,让很多人虽然明面上不好说,但内心都还是有些不满的,而冯紫英自然是首当其冲,甚至连练国事、黄尊素和杨嗣昌这三名一甲进士所收到的攻讦加起来都没有冯紫英一个人的多。
这固然损害不了冯紫英的名声和他在皇帝和内阁诸公们心中的印象,但是却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一些中下层官吏士绅们对他的观感。
“说来说去还是冯大哥太年轻了,可是冯大哥有才华难道不该展露么?还得要学着人云亦云,那为君分忧却又该如何说?”探春不满地道。
“哟,探丫头这番话倒是想当朝阁老的口气呢,若是三妹妹是个男儿身,只怕就该是考中状元当首辅了。”
史湘云也大略知晓一些冯紫英的情况,知道这里边内情不像黛玉说的那么简单,或者黛玉和宝钗知道却不愿意深说挑明。
本来这也轮不到她们来探讨,再深说下去? 难免会有一些尴尬了? 所以湘云便有意接着打趣探丫头来岔开话题。
虽然不知道冯紫英居然会外放出京为官,但是她前几日也曾经回过一会忠靖侯、保龄侯自己家? 也曾听到了自己两位叔父的对话? 就说冯大哥在开海之略只是朝廷得利,江南获益? 但是北地士绅是受骗上当了,一无所获? 估计就是这个原因让很多人不太满意。
“死云儿? 又来挖苦我?我若是当朝首辅,首先就把你打入天牢,然后用布将你嘴塞起来,罚你三个月不准说话? ……”探春张牙舞爪? 作势欲撕湘云的嘴,惹来大家一阵笑声。
一场小插曲儿就被史湘云岔开。
倒是宝钗注意到宝琴在听到探春和黛玉提到翰林院时,脸色略微有些变化,尤其是黛玉提及“翰林院同僚”时,更是有些触动? 越发肯定多半是梅家那边出了幺蛾子,与宝琴的婚事怕是有了一些波折了。
只是这等情形下? 宝钗也不好深问,只能等到回蘅芜苑之后再来细细询问? 也不知道冯郎帮自己打听的梅家那边情况究竟有没有消息了。
待到晚饭后宝琴跟随着宝钗回到蘅芜苑之后,莺儿也觉察到了自家姑娘和宝琴姑娘面色都不太好? 悄悄把玫瑰清露送上来? 便退了下去。
“说吧? 难道还要瞒着我不成?”宝钗语气温润平和,但是却隐隐透露出几分冷意,“婶婶也不和我母亲说,蝌哥儿瞒着我哥哥也就罢了,怎么宝琴你也要瞒着我,打算瞒着什么时候?”
宝琴听得出自己姐姐是有些真生气了,都说这位姐姐平素极难见到生气的一面,再有什么事儿,都是一派安如泰山的沉稳性子,但是今日却如此态度,宝琴也有些心虚。
赶紧起身行礼道歉,宝琴没敢坐下,才叹了一口气道:“小妹也知道瞒不过姐姐,只是不想知晓人太多,便是母亲和哥哥也只是知晓一个大概,并不清楚梅家那边真实态度,只是我却知道梅家怕是早就想要悔婚退亲了,……”
“悔婚?!”宝钗禁不住站起身来,声音都提高了几度,脸上露出不可思议和愠怒之色,“宝琴,你究竟做出了什么失德之事让梅家悔婚退亲?!你给我说清楚!”
薛家两房,上一辈两个男性都已经故去,而这一辈中论理该是薛蟠为长房嫡长子,也就该是他算话事人,但是薛家上下都知道薛蟠性子,自然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而性子大气沉稳的宝钗反而成为了主心骨。
“姐姐,小妹如何会做出什么失德之事?”宝琴脸色雪白,眉目间却是满是凄婉之色,“这两年里小妹便和母亲哥哥一直在金陵城中住着守孝,鲜有出门,半步都未离开金陵半步,何来失德之事?”
“那梅家为何敢提悔婚退亲之事?”薛宝钗不敢置信。
这官宦士绅之间的订亲和悔婚退亲都不是一件小事,订亲不必说了,悔婚退亲虽然比不上和离,但是要说也差不了多少了,主动提出退亲若是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便会被视为毁诺,被士林所不齿。
梅家是湖广名门望族,梅之烨更是进士出身,又入了翰林院几年,现在又要升迁转任顺天府治中,这个时候提出退亲,对其自身名誉必定有影响,同样,这种退亲之事提出来,对薛家的伤害更大。
要知道梅家本身就是湖广大族出身不说,而且关键在于进士出身的梅之烨在士林中名声颇佳,无论其退亲理由是否充分,对于薛家这种本身在士林中居于绝对劣势的皇商家族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论是薛家是否有理都不会赢得多少士林文人的理解和支持。
因为双方影响力和话语权本身就不在一个层级,士人们对商人们天生的轻视鄙屑心态决定了哪怕这桩退亲之事理由不够充分,舆论风评一样会置薛家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下。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毫无缘由的提出退亲,那么梅家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反噬,这对于刚要转任顺天府治中的梅之烨应该是很不利的,宝钗不相信梅家会如此不智。
“姐姐,其实梅家想退亲是早就有预兆了,从前年开始,梅家和咱们家里来信就越发少了,去年几乎就没有一封信来,母亲和哥哥都曾经去信,但是都如石沉大海,一直到上个月,梅家终于复信称要解除婚约。”宝琴悠悠一叹,“至于真实原因,小妹估计无外乎就是梅家现在在士林中名声更大了,听说梅家老大去年已经考中了举人,虽然春闱未中,但是梅家也越发光耀了,相比之下,咱们薛家现在地位身份都有些黯淡了,所以……”
宝琴的话让宝钗心顿时紧了起来,联想到冯紫英马上外放任官,二房还要复爵和兼祧,自己会不会一样也要面临这种情形?
宝琴还是真正和梅家订了亲的,而自己和冯郎之间还只是私下的约定,虽说冯郎一诺千金,但是这等婚事终究还是要父母之命,万一段氏坚决不肯答应,那该如何?
想到一旦冯家二房复爵兼祧之事传开,京师城中的这些高门大户会放过这样的好事么?如宝琴所言,现在的薛家已经黯淡没落了,如何能与那些书香世家高门望族相媲美?
一时间心乱如麻,宝钗都差点儿要问梅家要和宝琴这边解除婚约的具体原因和理由了。
“梅家说他们收到消息,称有商人在苏州衙门里状告父亲几年前在苏州时为丰诚典当行收售贼赃,而且咬死就是父亲亲自拍板收购,……”宝琴叹了一口气,“此事诚属荒谬,且不说丰诚典当行是否真的收受了赃物,即便是有这种情形,那也不过是行业内经常遇上的事情,多半都是掌柜走眼或者贪图便宜,如何能栽诬得到东家头上?而且父亲去世几年了,却一口咬定是父亲拍板,这分明就是栽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