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数风流人物 第2801章 大结局 感谢三年来一直支持
第2801章 大结局(感谢三年来一直支持的各位兄弟姐妹们,老瑞鞠躬致谢!)
当元老院和国民代表会议将联合商议《帝国皇位继承法》的风声传出来时,宫里人就知道恐怕自己枕边人要决定确定太子人选了。
至于说要制定一部法律来确立太子人选,无论是沈薛林三女还是探春、湘云诸女都不屑一顾。
对枕边人太了解了,这等所谓法律不过是一个障眼法,或者说幌子,或许再下一任太子和皇帝可能会用这个法律来确定,但是这一任却是绝无可能的,如果有,那也该是枕边人的有意为之。
但诸女却都有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质疑。
朝廷议政,哪里轮得到宫禁里来置喙?
且不说都察院虎视眈眈,便是枕边人也不会允许,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让自己儿子遭殃。
和《帝国皇位继承法》一起传出风声的还有《海外领地法》,按照《今日观察》所提及的,在东海以东万里之外,当有新大陆,在南洋以南万里之外,亦有新大陆,定名为东大陆和南大陆,已经有西夷人涉足,现在该是鼓励帝国民众进一步深入将这些土地纳入帝国的时候了。
而东大陆早在大观十二年就已经被证明了沿着苦兀一线向北,经过一连串的冰封岛屿和陆地,越过一道浮冰漫漫的海峡,应该就是所谓的东大陆了。
从大观十五年开始,就陆续有山陕商会、洞庭商会、安福商会、龙游商会、粤广商会、辽东商会等商帮资助的冒险队开始沿着虾夷、苦兀这一线向北,贴着海岸线进行探险。
大观二十二年夏,终于有探险队从东大陆返回,证明沿着海岸线越过那个被定名为浮冰海峡之后一直沿着海岸线向南,绕过一个半岛和几个岛屿,一路向南,可以抵达一个气候温和,类似于辽东和山东的区域,再往南甚至可能更温暖,但是探险队没有能再往南,而是在一处港湾落脚,并开始返程。
当时的冯紫英仔细审查了探险队带回来的物种和所测绘的地图,初步判断探险队应该是到了温哥华一袋,再往南就该是海岸山脉一直到旧金山了。
在确定了北美大陆的西面尚未被欧洲殖民者控制之后,冯紫英发布了著名的《新大陆开拓条例》,积极鼓励所有人都参与对新大陆的探险,并由帝国出台奖励政策,在资金、政策、保险等方面予以鼓励。
大观二十八年秋,来自辽东商会和洞庭商会的联合探险队终于抵达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峡,与佛郎机人的势力范围开始接壤,意味着对整个美洲大陆的探险进入一个新阶段。
想到肥沃广褒的美洲大陆终于在自己眼前展开,冯紫英心中也终于放下一块石头。
皇位之争很快就要告一段落,而蒸汽机的研发也进入了实用阶段,蒸汽船已经出现,当然现在还是明轮,但改进为螺旋桨并不复杂,冯紫英估计三五年内就会开始大规模运用于远洋航行上。
如果成熟的船用蒸汽机真的能在未来三五年里进入全面实用化阶段,那么横渡太平洋将不再是一道能困扰的难题。
也许这可以是自己为诸多儿子们提供一个有意开拓版图建立新帝国的机会?
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都已经在美洲大陆开始动作,帝国当然不能落后于人,现在北美大陆的中西部广大地区都还是无人问津,这是人口日益增长,带来压力越来越大的帝国的机会。
后世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的这一区域现在还是荒无人烟,也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再往南,很多地方实际上比起帝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条件都还要好很多了,没有理由帝国不去控制这一区域。
横跨一个太平洋,冯紫英也不确定现在大举移民是不是一个好主意,就算汽船大规模使用能解决横跨太平洋的问题,但是长距离带来的离心倾向是不可避免的,英国人的北美十三州变成美国就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冯紫英对这一点却不在意,不管怎么说,同种同族的华人能在北美大陆上占据一方都是好事,和西方人平分秋色,东边归他们,西面归帝国,这应该是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冯紫英想到和欧洲人在南洋打,下一步肯定还会在新大陆上打,就觉得似乎自己天生就是要和欧洲人过意不去的,这大概就是自己穿越而来的宿命吧。
不过现在南大陆还应该没有被西方殖民者发现,这是帝国最好的机会,东大陆或许只能平分秋色,但在南大陆,也就是澳洲大陆,没有理由不独享。
这十多年来,帝国解决了蒙古问题之后,对北面的开拓进一步加大了力度,但是北海(东西伯利亚)、北庭(中西伯利亚)两个特别总督区面积实在太大了,而且气候恶劣,极大地限制了帝国对北部区域的开拓。
辽北省(黑龙江以北沿海边疆区直到勘察加半岛)条件已经够恶劣了,但北海和北庭更甚。
无论帝国出台多少政策,给于多少扶持,这两大特别总督区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远不及西域和南洋人口增速。
截止到大观二十七年,北庭特别总督区迁入人口不到二十万,即便是加上本地土著和混居后出生的人口,该区域人口也不到五十万,北海特别总督区人情况也差不多,大概在四十万左右。
而新设的西疆省人口从大观十五年设省之后的十年,就迁入人口超过四十万,尤其是河西走廊马拉铁路一段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推动了人口迁移和物资补给难题的解决。
南洋的情况更为良好,大观十八年到大观二十七年,九年间,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迁入人口超过九十万,平均每年迁入人口超过十万,最疯狂的是大观二十一年,一年迁入人口十八万,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五条移民船在前往南洋的海上。
目前整个南洋加上大观十八年眼前陆续迁入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六十万,但这远远不是尽头,目前南洋依然急需大量人口,每年从内地前往南洋发财谋生和迁居创业的人口依然保持在十二万左右,和每年去北海、北庭两个特别总督区相比不足万人,到西疆不到三万人相比,算是相当成功的了。
“君豫,怎么了,不想干了?朕都还没说撂挑子呢,你就不想干了?”把《帝国皇位继承法》和《海外领地法》两册初稿放在御案上,冯紫英安详惜靠在椅背上,笑眯眯地道:“咱们君臣相得,合作二十多年了你想先撂挑子,这可不厚道埃”
“皇上,臣不年轻了,身体经不起了。”练国事郑重其事地道:“臣打算尽快让瑶草接手,也该他了,他比臣年轻十岁,干两任也可以安心退下来,接下来就该其他年轻人了。”
冯紫英算了算,差不多,马士英比练国事的确小接近十岁,身体状况也很好,干十年问题不大,接下来是谁,不太好说,练国事估计也不会给建议,但卢象升、陈子龙这批人应该要位列其中了。
“至于皇上您没撂挑子,是你自己的原因,谁让您一直不定太子呢?臣可是早就找好了接班人了,所以臣可以心安理得地下去休息休息了。”
只有君臣二人,练国事也很放得开。
尤其是这《帝国皇位继承法》初稿一出来,他心里也就踏实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上道了,谁来继位,都有个方略了,不至于乱套。
冯紫英知道练国事话语里的讥刺之意,他也不在意,本来也是自己的问题,但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大概结果了。
“现在这《皇位继承法》出来,君豫你给朕撂一句实话,你觉得怎样?”冯紫英看着这个老友问道。
“只要有方略有规则,无论是哪位皇子继位,都不会有大问题,关键就是要有公开公正公平的规则,谁上谁下,大家无话可说,而且不是还有您坐镇么?只要你态度坚决支持照章办事,不会出问题。”练国事语气很肯定轻松。
“皇上你要相信,经历了这几轮廷推和代表会议票决,大家已经都习惯了这种规则,不过就是复制到太子继承上罢了,您只要选出几个合适人选,就把责任推给咱们内阁,内阁不就是来背这个锅的么?筛选出最后两个人选最终来元老院和人民代表会议来票决,不管结果如何,内阁总辞职,一切重新洗牌再来,多么完美的一幕,……”
按照《帝国皇位继承法》,候选人初选名单由皇帝提交给内阁,内阁进行复选,选出二名候选人提交给元老院,元老院与人民代表院联合投票,过半即当选,如果均未过半,则进行第二轮投票,简单多数即当眩
事实上这种选举法,最关键的初选人名单仍然由皇帝控制,但人员名单不得少于二人,除非皇帝仅有两名子嗣。
冯紫英甚至还提出是否可以将女性也列入候选名单,但遭到了上下集体反对,无奈只能放弃。
听得练国事说得轻松,尤其是内阁以总辞职来表示承担一切后果,这个动作的确很有些现代意义了。
表面上可以让新继位的皇帝可以好整以暇的重新物色合适首辅人选,但话说回来,作为新皇帝,你能直接跳开元老院和人民代表院的约束为所欲为么?显然不可能,除非你把所有人都给宰了,但枢密使也是元老院成员,你靠什么来支持?
练国事之所以说得这么轻松也是有原因的,反正他这一届就要下来了,所以承担一切责任也就是致仕归隐,更何况这新继位皇帝难道会认为继位不是练国事内阁一干人的支持么?
至于说下一次用到《帝国皇位继承法》的时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了,这事儿咱们就搁在一边了,那《海外领地法》,嗯,以及如何在南大陆和东大陆上推动咱们的计划呢?朕觉得还是欠缺了一些官方系统性计划性的推动,太慢了,朕觉得不能这样,需要有更强有力的动作来推动。”
冯紫英郑重其事的态度,让练国事意识到只怕这才是今日冯紫英找自己的意图。
“皇上,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我约莫能听出点儿意思来,蒸汽船的事儿我听说了,一口气建了三艘实验船,其中有一艘,已经能直接从松江行驶到东番了,还有东方明珠群岛(夏威夷群岛),这成为了帝国在大洋上的一个最重要的中转枢纽,如果在明珠岛建立石炭补给基地,可以极大地解决汽船到东大陆东都(旧金山)的补给问题,……”
东方明珠群岛是在大观园十九年被发现的,大观二十二年冯紫英亲自下令设立东方特别总督区,今年预计将正式设立东方府。
整个东方明珠群岛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人,明珠岛(瓦胡岛)上就超过了八千人,北海水师也已经在瓦胡岛上设立了水师基地。
闻弦歌而知雅意,二人相交几十年,基本上自己什么心意稍微一透露,对方就能知晓,冯紫英点点头,等着练国事继续说。
“东方府一设立,如果所谓的帆船与汽船相结合的实验成功,那从松江或者广州横跨大洋直抵东都的航线就不是问题了,我询问过帝国格物院的人,他们初步估计,如果顺利的话,五十天左右可以横渡,除开台风季节,一艘船基本上可以来回三趟。”
练国事语气里带着几分思索,“臣知道皇上觉得时不我待,西夷人现在在东大陆上动作很猛,但是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他们还只能在东大陆的最东面沿海活动,内陆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我们在西边沿海这一区域的优势基本确立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起码有六千里,呃,哪怕东大陆条件不像北庭北海那么糟糕,但是荒无人烟的内陆地区,要横跨到利益区域交接,臣在想,恐怕这不是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就能实现的。”
冯紫英知道练国事说的没错,英国人在东海岸盘桓一直要到美国成立之后去了,可以说还早得很,但是对自己来说,明知道那样大一片土地放在那里,就像是成熟的果实无人采撷,实在太难受了。
而且自己这么多儿子,治下又有这么多人口,现在朝廷财力相对宽裕,为什么就不能稍微超前一步,帮着有心有意的儿子们去“创创业”呢?
美国人的宅地法可以给个人极大刺激,现在自己一样可以给自己儿子们以如法炮制,各自带人去跑马圈地,自己乃至下一任的皇帝全力支持,至于说以后东大陆上的这些儿子们乃至他们的子孙会如何走,那就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了。
真要几十年后,一个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百十万人口,立国又如何?
多几个秦国也好,赵国也好,晋国也好,楚国也好,那都不是不可能。
“君豫,你能体会朕的心思就好,这《帝国皇位继承法》一出来,朕只怕连宫都不敢回了埃”冯紫英苦笑,“都眼巴巴地看着呢,都得要掂量朕是不是偏心谁了,可都是朕的儿子,朕能偏心谁?”
练国事一脸同情,他能理解,这么多年不敢立储,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吧。
“不愿意去也就罢了,愿意要去闯荡打拼一番,学着朕当初创业那样,朕自然是要支持的,但也得要有合适的机会,那东大陆,南大陆,还有西疆以西,朕都给他们机会,全力支持,……”
练国事明白了,这一位是真要准备摊牌了,定了谁为太子之后,那么其他还要有想法的,那就要自谋出路了,帝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而冯紫英本人也会当好最好的参谋。
明白了冯紫英的心思后,练国事也笃定了,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
*****
“定了?”黛玉看着自己的儿子,反倒是一下子轻松起来,“是不是很失落?”
“倒也不是,儿子本来也知道自己不是最合适的,说实话,像父皇那样成日操心,儿子觉得三五年也许觉得很充实,但是要一辈子那样,太累了。”模样很有些结合了黛玉和冯紫英优点的楚王淡然道:“所以有点儿失落,但很快就轻松起来,甚至已经想下一步可以做什么了。”
“那其他人呢?”黛玉认真打量了一下儿子,看得出来儿子并没有装出愉悦的样子,心里就踏实了,“要知道你弟弟可是十分惋惜的,……”
楚王笑了起来,“真要想创业,那还不如去东大陆或者西域那边,但儿子不是太想,儿子觉得留在中原,还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至于其他人,嗯,可能百味陈杂吧,秦王和魏王还有晋王大概率都是要去东大陆和西域那边了。”
黛玉也有些遗憾,但是想到所有热门候选人全部落选,也就坦然了,想必沈姐姐和宝姐姐和自己的心情也一样。
大观二十九年三月初一,冯紫英提交名单予内阁,内阁复选,由赵王和燕王二人成为候选人。
三月初三,帝国元老院和人民代表院联合投票,票决赵王冯致松成为储君,冯紫英随即签署法令,宣布赵王成为帝国储君。
这一结果震惊了无数人。
晋王、楚王、齐王三大热门人选连复选名单都没进入,只剩下两匹黑马pk,结果竟然是赵王胜出。
后来很多历史学家都在仔细分析和研究这一结果,内阁为什么会选出这两位人选,据说是各位阁臣也都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才定出这两位候选人,而联合投票决出赵王,已经是毫无悬念的结果了。
历史学家们研究这一结果时都基本上倾向于认为这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王其他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均衡,同时性格也最合适,加之对格物的看重,以及另外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赵王的母后贾迎春性格最为敦厚朴实且母系势力最弱。
大观二十九年十月初一,《海外领地法》正式颁布,帝国鼓励民众对外开拓,并确定了晋王、秦王、魏王诸王分别在东大陆、南大陆和西域主导开拓战略。
大观三十年三月初三,冯紫英内禅退位,太子冯致松登基,改年号至元,史称太宗。
至元三年,晋王在东都(旧金山)组建幕府,以东都为中心,借助帝国的大力支持,以及螺旋桨机帆船的广泛使用,开始大规模从帝国内引入移民。
从至元三年到至元十二年,从最初每年不超过三万人的规模,逐渐上升到每年接近八万人。
至元十三年,晋王冯致柏在东都建立晋国。
到至元十八年太宗驾崩时,晋国已经从大华引入人口超过九十万,而晋国人口也迅速膨胀到了一百二十万左右。
至元十五年,冯紫英病逝前一个月,冯致柏在东都称帝,建立大晋王朝。
至元二年三月,南大陆被发现。
至元四年七月,楚王冯致枫在南州(达尔文港)组建幕府,并开始有组织地引导移民到来。
至元七年三月,冯致枫将幕府迁移到楚阳(悉尼),并全力以赴建设以楚阳为中心东部沿海区域。
截止到至元十六年冯致枫正式成立大楚王朝时,南大陆移民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万,形成了以楚阳、南州、海角(珀斯)为三大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带,楚阳成为大楚帝国的首都。
至元五年,魏王冯致桦在帝国支持下,组建了西陲兵团,以吐鲁番为根据地,向西开始了连续十八年的大规模征伐。
至元八年到九年,冯致桦陆续攻陷安集延河霍罕,并继续向西进攻。
到至元十三年,已经攻陷并占领了整个布哈拉汗国,并将兵锋指向了希瓦汗国。
至元十八年冯致松病逝传位于其次子冯元溪,史称高宗,年号宏泰。
宏泰二年,冯致桦征服整个希瓦汗国,并正式在大梁(撒尔马罕)称帝,建立大魏王朝。
宏泰七年,冯致桦病逝,因其无子,传位于跟随其打天下的其同父异母弟冯致榆(云裳之子),冯致榆延续其兄定下的制度,依然大力从中原吸引移民来中亚。
宏泰十五年,冯致榆病逝,传位于其三子冯元河,史称魏武帝。
冯元河继续延续其伯父和父亲定下制度,鼓励民族通婚,强化汉文化推广,并继续向西征伐,连续与奥斯曼帝国在黑海与里海之间进行作战,并取得胜利,一直将兵锋推进到高加索山脉和黑海沿岸,并在黑海东岸取得一个重要据点西港(苏呼米)。
至宏泰二十二年,十五年间,从中原陕西、四川、山西迁民超过一百五十万,加上前期西陲兵团陆续从中原带去的接近五十万汉人,整个大魏帝国汉人以及与汉人混居同化后的人口已经占到了大魏帝国的六成以上。
至元十五年三月初三,冯紫英病逝于京师万寿宫。
临终前,冯紫英手握诸女之手,无语凝噎,含笑而逝。
千红万艳,花谢花飞。
终于完结。新书也上传了,《山河志异》,世情仙侠类,敬请兄弟们去踩一脚,留个印,多给点儿书评,收藏,点赞一下,打赏最好^_^,追读必须,投资欢迎。
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持新书《山河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