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四章 铁军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水浒新秩序 第四章 铁军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政和六年正月初六,史进带领下,海东郡联合船队终于安全到达之罘湾。

同船来之罘湾的,除了轮战结束的第二将三个都,李逵统带的海东军第三营也一同乘船来到之罘湾。

回来的人较多,护送船队除张顺和李俊所部的战船之外,海东郡部分战船也被熊蒙带来。

王进让史进给徐泽带来了一封长信,详细汇报了海东岛大战始末、海东前期过速发展埋下的隐患,以及发展规划调整建议。

基于土著联盟被一战打残,再不敢挑衅海东郡,毗舍耶国被灭后,余部已分裂成若干部,为了争夺资源相互征伐,暂时无力也不敢北顾的事实,

王进与赵永裔讨论后,建议调整海东郡发展目标,对今后两年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调整海东郡官府结构,逐步完善民政体系,建立移民——常驻民过渡的长效机制,做好迎接新的大规模移民潮准备工作。

二是大力开垦荒地,建设水利设施,完善郡城辐射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网,待海东郡人口突破三万以后,开始置县。

三是羁縻战败土著,对还敢骚扰海东郡扩张的部落,动员羁縻部落讨伐即可,海东郡在未来几年内,尽量不大规模用兵,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

王进建议流求国东进,持续骚扰毗舍耶余部,必要时上岸定居,在毗舍耶人的空隙部立足,阻碍其部统合。

四是吸纳流民中的敢战之士,编练成军,严加训练,为同舟社即将开始的大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

徐泽回信批准了王进的全部建议,但强调编练军队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勉强。

绝大部分移民是不安于现状的拼搏者,适当征兵,将移民中的不安定因素转化为敢战力量是必须的。

但徐泽不比一般的造反者,他打天下的耐心很足。

在他的计划中,打下一地就治理一地,消化一地,给这一地带来民生福祉,得到当地百姓的真心拥护,而后再继续养兵扩张,以此循环。

在此战略下,同舟社总体上是不会缺兵员的,缺的只会是各种战略资源,比如粮食、布匹,比如打造兵器甲胄和造炮所需的高品质铁矿。

徐泽还批示海东郡在人力分配上,要向实验场适当倾斜。

陈淳带到海东的实验项目很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就有莱芜监偷偷研制成功的矿渣水泥。

等水泥厂开工后,海东郡的基础建设应该会更快一些,但受限于上游产业——炼铁的产能,要想形成规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给王进回了信,徐泽又召见了史进、张顺和李逵三人。

史进补充了一些海东大战的细节。

得知杜迁战死前,曾拖着受伤极重的身体迟迟不肯咽气,最终却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徐泽也神伤不已。

回想起当初上梁山后,杜迁是他“收服”的第一个“梁山好汉”,是与自己并肩战斗过的元老之一,尽管因为天赋和能力的原因,其人渐渐被很多后来者超越,但杜迁一直很勤勉,从未抱怨。

徐泽对杜迁的始终在关注,但与杜迁并没有很深的交往,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硬是以命相报,让他很是感慨,似乎理解了杜迁的想法。

徐泽叹道:“等日后,我们全取了郓州,就把杜迁的骨殖接回来,让他入驻梁山义烈阁吧。”

史进应下此事,牢牢记住。

张顺接着汇报了新型战船在远洋航行上的一些问题,徐泽授权其与孟康直接联系,进一步改进船型。

而后,张顺又提及汤隆和凌振试炮之事,盛赞火炮威力的同时,也惋惜海东铁质普遍较差不宜铸炮。

徐泽知道张顺和阮小七都很期待水营的战船列装大炮,勉励他先练好精兵,大炮会有的。

徐泽对海东铁质较差隐隐有预料,并不是很惊奇,也不甚着急。

经过几年的练兵和实战考验,同舟社旗下兵马不敢说傲视天下,但打败同规模大宋禁军确实很有底气,即便和女直人放对,亦能有一搏之力。

有了一定战力的情况下,徐泽对大炮的渴求没有那么强烈了,反正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只需按部就班继续实验,等有了合适的铁矿,就可以量产了。

没必要为了造炮而倾家荡产,甚至停下打造急需的刀枪和农具,哪怕换取稀缺的铜胚,也要强行铸炮,那就本末倒置了。

纵观历史,过度注重装备而忽略战斗意志的军队都难走远,身边就有现成的例子——装备精良的大宋禁军。

大宋实际上是古代中外王朝中,最注重高新尖端武器研发和应用的政权之一。

号称可以连人带马一刀斩为两截的斩马刀,古代中国的铁甲巅峰歩人甲,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的神臂弓(实际是弩,后来因为开弩所需力量太大,不断调整设计,最终降为二百四十步,即便如此,仍是远超早期火枪的射程)等,都在精锐禁军中大规模列装,大宋在武备研发上,绝对是认真的。

若不是在配方上走了歪路,被发明火药的方士们带进坑里,徐泽毫不怀疑,提前给出正确的火药配方,两宋绝对能让几百年后才出现的各类火枪火炮提前面世。

甚至于后来让南宋军民谈之色变的金国铁浮图,也不过是金人用上了缴获的大宋歩人甲而已。

但是,即便有着碾压辽、夏、金的武备,大宋禁军打起仗来,仍是一言难尽。

一支军队的战斗风格和作战意志固化,成长历程很关键。

徐泽手下的军队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到目前为止,打的都是弱敌,基本都是靠巧取胜,以力压人,还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硬仗。

这对军队的成长其实是不利的,时间久了,很容易让部队养成投机取巧、怕打硬仗的不良习惯,若再提前列装大炮,更容易滋长这种习惯。

徐泽并没有故意拿人命堆出精兵的残酷想法,有炮不用非要用到刀枪肉搏,不是疯子就是傻瓜。

实际上,徐泽一直都很重视军队的装备建设,当初为了换装铁甲弓弩,他可是率军奔行数千里,跑到泸南去和夷人拼命的。

但他更希望麾下的军队在装备不够精良时,仍有顽强的战斗意志。

他需要的是一支即使没有着甲,也不惧与敌人进行白刃战;哪怕没马,也敢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敢战铁军。

而不是装备了大量弓弩或者火炮,不断打击溃战,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败的敌军顺利转进,靠“胜率”聊以自~(和谐)的“百战精兵”。

李逵见徐泽情绪不怎么高,猜测社首应该是受到杜迁战死的影响,没敢当面吹嘘自己如何震慑李俊,在毗舍耶国又怎样怎样的伟大战绩。

只是才过一天,这厮就没忍住,私下找到徐泽,提起这两件事。

对于敲打李俊一事,徐泽不置可否。

影响李俊行事的关键,是同舟社和流求国的力量对比,李逵威风是威风,不过狐假虎威而已,李俊需要敲打,但这事可做,却不能鼓励。

对于李逵攻打毗舍耶都城时,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徐泽给予了高度肯定,大赞“铁牛两年不见,当刮目相看”,李逵受到赞扬,顿时笑开了花。

徐泽话锋一转,又对李逵为了搞大动静抖威风震慑敌人和友军,而故意等小半天才攻城的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

打仗不是儿戏,毗舍耶人是吃亏在没见识上,真要用这种方法对付辽人或女直人,不知道要死几回。

李逵虽然挨了训,心里却更开心,当年自己跟社首身边使唤时,就是这样,错了就直接骂——社首还是没把咱铁牛当外人!

……

ps:天冷了,作息时间也跟着调整,从明天开始,更新时间固定为早晚八点整。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