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各有志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各有志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九年前,同舟社商队出行辽国,落脚燕京,徐泽曾带史进、闻焕章、吴用等人游览城中名胜悯忠寺。

彼时,史进疑惑寺中悯忠阁“一楼不拜佛陀二楼还挂前朝画像”。

知客僧潜如告诉众人,悯忠寺是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感东征高句丽之役惨烈所建,悯忠阁则是供奉死难将士英魂之所。

辽承唐朔,悯忠阁中的陈设百多年来才没有大的变化。

闻焕章读多了圣贤书,满脑子的华夷之辨,问了潜如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辽国是由人少的胡人凌迫人多的汉人,政局本就不稳,还敢任由前朝香火延续,就不怕黎民思旧,心向故土么?”

潜如的回答颇有哲理,徐泽至今还记得。

“唐亡辽立,悯忠寺还是这悯忠寺;幽州变成了燕京,城中的信众也还是那帮信众。”

拿下燕京后,徐泽曾安排外曹情报人员到悯忠寺,专门寻过这个有个性也有智慧的僧人潜如。

得到的答案是其人已经战死,就死在玉河渡,死在抵抗南朝族人对燕京的“光复之战”中。

潜如只是千万个辽人中的一份子,无论身份和种族,他们首先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辽人,必然会本能的排斥侵略者。

已经死掉的自不用再说,还活着的,虽然屈服于同舟社的强大,不敢再闹事,但也没那么容易变成“同舟社人”。

徐泽要开创历史,当然不能像辽国粗糙继承大唐传统一样,全盘接收燕地的一切。

只待秩序基本稳定后,各项改革制度都要相继展开。

燕地无论僧俗,所有人都要在同舟社的主导下慢慢改变。

但历史是不可以割裂的,只有在扬弃中传承,才能不断前进。

接收并治理有两百年国祚的大辽故地更是如此,对心怀旧朝的燕地百姓,不能野蛮粗暴地“杀杀杀”,也不能不顾实际地“改改改”。

同舟社即将展开的改革,涉及辽地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必然极大,前提是社会总体稳定。

正是基于这一点,徐泽才会答应的萧德妃的乞求,没有过分刁难耶律淳的后事。

不仅如此,其人还对辽国遗臣划出了明确界限,以安其心。

接见并说服耶律大石之后,徐泽便向辽国遗臣宣布了同舟社对相关遗留问题的处理决定。

其一,伪帝耶律淳,本天祚帝之近属,位居将相却不能与国存亡,反篡位僭号,罔顾百姓生死,以孤城顽抗王师,应处以极刑。

然耶律淳已死于献城之前,念其人生前抵抗金人侵略有功,可免于刑戮,去尊号及所有封号,以普通宗室之礼下葬。

其二,辽国小朝廷百官,受天祚帝留守燕京之重任,不思保境安民,却以私利擅立国君,并坐视数万人殒命的大战发生。

念众人玉河渡之役后及时醒悟,主动投诚,罚服劳役之刑三个月,以证忏悔之意。

其三,上天有好生之德,同舟社亦有兴灭国继绝世之仁义。

同舟社兴义师平辽乱,进入燕京并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结束辽地持续多年的动荡,还百姓以安定。

凡愿意归附同舟社者,即是同舟社之人,当守同舟社之规矩。

不愿归附者,同舟社也不会与之为难。

待三个月劳役之期结束,即可随耶律大石和萧德妃西行,去寻找天祚帝耶律延禧领罚。

实际上,带这批“顽固派”去追随天祚帝,还是萧德妃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其人从徐泽既不屠杀前朝贵胄又要集中管控的行为中看出了端倪,知道这位枭雄是在邀买人心,为的是尽快稳定燕京形势。

但以徐泽的枭雄本性,绝不可能在燕京稳定后,还留着他们这些契丹贵族。

如其留下来被羞辱和屠杀,还不如主动提出离开。

萧德妃应该知道以耶律延禧的心性,作为耶律淳的伪皇后,她有极大可能会处死。

但为了家族和族人,其人仍然愿意去面对天祚帝的怒火和惩罚,也是个奇女子。

徐泽借口为失国的天祚帝主持正义而出兵时,就想好了对大辽逆臣们的处理办法。

送这些辽国旧贵族去见耶律延禧,就能顺势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和人口等资源化为国有,还不用脏了自己的手。

其人原本属意的人选是耶律大石,萧德妃能主动站出来当然更好。

但带着这么多人穿越被金人控制的占领区,却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金军正气势如虹,打得耶律延禧东躲西窜,处在西京道的辽人想找到自己的皇帝都要靠运气。

现在就放他们走,有很大几率会在盲目寻找天祚帝的途中就被金人俘获。

所以,必须缓一缓,等到西京形势明朗后再安排。

耶律大石当日与徐泽深谈后,虽然还对后者的话仍持谨慎怀疑态度,但看到了大辽存续的希望,总算破解了心魔。

徐泽放他走,是有条件的。

契丹人要放弃传统治理区域,主动西迁,同舟社则出面“说服”金人放弃对契丹人的穷追猛打。

为了保证耶律大石有说服天祚帝的资本,同舟社还会有军事给予其人援助。

徐泽对大辽宗室、百官限定三个月劳役刑期,大有深意。

其一,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见识同舟社的专政铁拳,知道世上还有比直接杀头更有“意义”的刑罚。

其二,掩护耶律大石对辽军的整训行动。

三个月的时间,基本够耶律大石掌控这支仅剩几百人的军队,并使之恢复可以作战的士气。

然后以这些人作为骨干,一路招降纳叛,可以在金人统治薄弱的西京道聚集上万兵马,足够其人在极西之地站稳脚跟了。

其三,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改造,在这些人心中种下同舟社的文明火种。

徐泽又不是国际主义战士,当然不可能真的无私帮助辽人。

他愿意放这些人离开,表面是放耶律大石等人一条生路。

真正的原因是同舟社暂时还无力开拓西域,先让这些深受汉化的契丹人去探探路,总比将他们一股脑全部杀掉更有价值。

至于耶律大石会不会反噬,与金人联合对付同舟社?

徐泽并不担心这一点。

辽阳府的完颜斡鲁被自己手把手地教了那么久,可敢反噬?

四月二十二日,是为耶律淳下葬的日子,其人的墓地选在燕京城西北的香山。

除了徐泽特许做超度法事的几名僧人外,参加耶律淳葬礼的,只有其人的近亲属寥寥十余人。

耶律淳篡位以后,立即全民动员,不少人因为其人的疯狂而殒命玉河渡之战。

刚刚稳定下来的燕京城中,怀念故国的有,憎恨伪帝的也有,稍不注意,就会被有心人利用而闹出大乱子。

徐泽并不介意借耶律淳下葬再钓一批“有心人”,但其人既然答应了萧德妃的乞求,下葬仪式当然不能出意外。

根据社首的命令,时迁足足安排两个营“护送”耶律淳下葬。

作为已经亡国的伪帝和被削夺了封号的宗室,耶律淳死后还能够享受到胜利者徐泽的如此“礼遇”,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燕京显西门外。

经过连日跋涉,马扩等人终于赶回燕京。

牛皋性格果决,执行力极强,其人一旦确认了马扩之前的敌情猜想,就立即下达向大同府弘州进攻的命令。

但要想与金人的眼皮子底下抢走大同府东线的一州四县,以及奉圣州三州四县,就必须以快打快,赶在金军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做好应对金人军事报复和外交扯皮的准备。

很明显,这些不是第一军自身力量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

确定下步进军战略后,牛皋便让马扩带人立即返回燕京,当面向社首汇报西京道形势和西方面军的战略构想。

马扩等人刚要进城,便碰到了出城为耶律淳送葬队伍。

军情虽急,但不急于这半刻,活人不冲撞死人,众人乃让到一边。

马扩与负责这次警戒任务的解珍相熟,与之打了个招呼,其人大略知道了送葬的情况,便没再多话。

“马,马参军。”

说话的是随马扩一同进燕京的耶律九井,其人从马扩与解珍的对话和送葬队伍的奇怪组成,已经猜出了出殡的是耶律淳。

“九斤,怎么了?”

马扩跟了徐泽多年,又多次出行金国,视野开阔,对番人都能一视同仁。

其人见耶律九斤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就知道后者肯定知道了下葬的是谁。

耶律九斤被同军抓获,本以为死定了,没想到这支军队和他印象中的宋人完全不一样,在其人表现出合作的态度后,便没有再受到死亡威胁。

返回燕京的路上,随行的兵士虽然一直防着耶律九斤,但也没有再食宿等事务上苛待他。

其人已经想明白了,天祚帝不可托付,已经自身难保。

燕京陷落,天锡帝也死了,要想活下去,投靠强大且把自己当人看的同舟社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我,我想拜一拜天锡皇帝。”

说出这句话,耶律九斤似是跟过去的自己做了诀别,竟有些如释重负。

“好吧!”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