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宋徽宗是我老丈人 第269章 武二哥也有春天
倒不是说现在的大宋就不好。
论文治方面,它已经达到了同时期的最高峰,论国力,它可以吊打此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后期的元明清,也只能远远的望其项背而己。
然而,他仍是不够强大,或者说,仍不够猥琐,所以,如此繁荣的宋朝,也只能蜷缩在后世一半的国土上,几无腾挪之地。
北方的黑土地,仍然是金人在游牧,西北广漠的地方,也是西夏国的铁骑在纵横驰骋。还有更遥远的西域,契丹人最后的种子,应该跟着耶律大石这位雄主抵达了那里,开始在那里的游牧生活。
那些都应该是我大宋的土地,一个都不能少。可是,如果以现在大宋的模样,永远都是不可能达到那种目标的。
所以,大宋朝需要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杨司锋这位后来者所能带来的。
用某句话来形容是,他希望用自己多于世人几百年的见识,让大宋变得更加的文明起来,体魄也更加的强壮起来,就如那句话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只有这样的宋人,才真正是能无敌于天下的。
然而,靠现在的士大夫是不行的,他们已经安逸已久,他们甚至也糜烂已久,他们几乎不会想到更大的使命,也根本想象不到北方的危机。
大宋,需要年轻的一代成长起来,担负起他们的使命。
幸运的是,杨司锋遇到了这六个书生,还有那十一个经李清照介绍的秀才,当然,学堂里还有一群同样有担当有使命感的年轻人,还有正在成长的一代,有了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杨司锋觉得自己的信心更加足了。
回想起自己的心态,杨司锋暗暗的有些惭愧。
胡铨仍然是他熟悉的胡铨们,是他自己想多了。等那些人为政地方后,不但不会变得和蔡京之流一样,因为大家有过在梁山共同的经历,他们还会成为自己的帮手和伙伴。
而且,几个人也纷纷表态,就算顶着压力,他们也决定把梁山的经验,向他们未来要执政的地方扩展。
对武人更加重视,对流民更加的关注。至于,某些替盐商代言的士大们所批判的,关于齐东地区官方公然的偷漏盐税,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一个事儿。国朝还有更大的税赋来源,不至于要让盐价高到让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
那不是让百姓们依法纳税,那是逼着老百姓们去铤而走险。
“加油吧,兄弟们,大宋就靠你们了,”杨司锋给几个小伙伴们鼓劲道。
“你也要加油的,”胡铨尴尬地瞥了杨司锋一眼道。
确实不好意思点人家的痛处了,但大家公认的就是,杨司锋虽然能力在几个人当中是最强的,但他考科举,也可能是几个人当中最困难的,主要还是他的策论及经义啊,那不是几个月时间就能补得上来的。
虽然他写了几首出名的诗,可是,自那老范之后,朝廷取仕已经弱化了诗词的作用了,主要还是以经义和策论取才,若是这些不过关,杨司锋来年春闱,有些困难啊。
“谢兄弟们的关心,我会努力的。”杨司锋讪讪地说道。
当然,他不好意思说出来了,得了李清照的指点之后,他的经义及策论已经突飞猛进了。要不然,薛世平、李石那几个原本已经对科举灰心失望的家伙,就不可能顺利的通过了。虽然有张叔夜放水的原因在其中,可若是他们的水平太差的话,张叔夜想放也放不了的。
都是同龄人,觥筹交错间,不免都打开了心扉,当然,他们未必有杨司锋一样的担忧,但对于他们若是以后能执政一方的话,各自心中的规划,不免就在酒后吐露了出来。
杨司锋知道,就算金人真的掳走了二帝,宋国也不是那么久就能亡的,因为还有这一群有勇气和担当的年轻人。当然,他现在也没办法说服这几个家伙,如今宋金还在密月期内呢,他们不信金人真的有那么可恶,真的是我们的生死大敌的。
不过,这次由宗良主持的酒宴还算是有收获了,至少知道大家还没有房他们在梁山时的初心。虽然初心这个词用得很烂了,许多流氓人渣都整天挂在嘴上,但杨司锋相信,他们说过的话,真的是在努力的践行的。
接下来,就算有些依依不舍,杨司锋也必须得回梁山了。
小杨楚已经偶尔会睁开双眼,茫然无知的看着他这位老爹了,唉,都是这时事造的,下一次见到自己的宝贝儿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回到梁山的时候,已经是他离开梁山的半个月之后了。
就算他不在梁山的时候,梁山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十一个经过李清照推荐的秀才,不对,人家现在都是举人公了,很忠实的履行了他的各项政令,所以,现在的梁山,被他们治理得井井有条的。
而且,因为江南的水患,他们虽然没能救下更多的人,但却从那里撸来了两三万的灾民,这立即就让梁山治下的百姓们翻了倍。
而为了安置这些流民,又有新个新的镇子被划上了规划图,而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内,负责新保的建设的李石等人,则在抓紧在严冬到来之前,加紧给灾民们修建公屋。
也即后世所说的廉租房。
然而,哪怕时隔几百年,也没有什么惊喜,大宋朝此时已经有了廉租房的存在了,可是,当杨司锋打听过之后,再次感叹,历史还是惊人的相似。那些本来是打算供给贫下百姓们居住的公屋,却成了蔡攸、宋乔年之流用作交易的筹码而己,而真正需要公屋的百姓们,则只能住在茅棚内,所有熬不过寒冬的百姓们,就是活活冻死的。
于是,在梁山许多新设的镇中,便可以看到一排排的绝对不同于今世任何地方的建筑。
每排房子长约二三十间,依着低矮的山势而建,一眼望去,也煞是好看。杨司锋来的时候,这些公屋已经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了,就是说,在这个冬天到来之前,所有的人都能住到公屋里去。
公屋虽然没有传统的建筑面积大,但每户都能分到这一长排房子中的两间的小套房,进门是个二三十平大小的常屋,堂屋后面是四五个平的厨房,现在家家户都配给了蜂窝煤炉子,不要烧柴禾了,所以,这么大的厨房也是管用的。
然后,在堂屋的左边或两边,是并排的两个小房间,也只能放下两张小床或一张大床而己。对一家三五口的人家,还是能住的了。
当然,如果家里人更多的话,就只能在阁楼上搭建地铺了,虽然在阁楼上搭地铺,人一直起腰就能碰到屋顶,但是,还是好过他们以前的茅棚,至少冬天里不会太冷了。
所以,灾民们对这种安置也很满意,他们打算不再回江南了,就把梁山当作他们的家。
时隔半个月,再次见到了自己的老伙计们,还有自己的三个小妾,听说他过来,都一一过来见礼。
只是,当武松过来见面的时候,脸色明显的有些不同,他忍不住问道:“二哥,你怎么了,不高兴见到我么?”
“没呢,老七不要多想。”武松尴尬地说道。
“大人,你这眼神还真的准,”徐宁忍不住八卦道,“你大概想不到吧,咱武指挥也有喜欢的人了呢,正不知如何和你说呢。”
“啊,”杨司锋不可思议的望着武松,“二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今年二十七岁了吧,你的春天二十七岁才来,有些迟啊。不过,能来就好,能来就说明你是正常的男人了,快来说说,是哪家的姑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