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师下山 第282章 可能有大墓
“发生什么了?怎么就自杀了?还有,这人死前你怎么能那么做,做什么了?”
“苏尘把他们的特殊能力拿走了。”
“牛哇牛哇。”
“哈哈哈,爽!”
“这苏尘也太能耍人了,不动声色就让这些老外吃了个大哑巴亏啊。”
河滩边。
苏尘废掉了一众能力者的能力后,摆了摆手,示意江湖异士们可以起身了。
一群人立马站了起来。
江湖异士们老老实实的站在他身旁,等候下一步的指示。
刚才那些老外们的下场,他们心有余悸。
老道长看向赫卡特和一群能力者们,笑道:“起来吧,苏先生都说了知错就好,你们的歉意,大家都收到了。
再跪下去,显得我们有点得理不饶人,那就是我们欺负你们了。
你们不想陷我们苏先生于不义吧。”
一众被废掉的能力者心头一跳。
他们那儿敢!
只是喊他们起身的是老道长,不是苏尘。
他们纷纷看向苏尘。
苏尘收走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却不敢恨。
倘若流露半点不满,肯定被会轰得连渣都不剩。
苏尘轻轻挥了挥手。
见到苏尘示意,他们立马站了起来。
“牡丹花会差不多告一段落,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可以散场了。”苏尘道。
接下来他得准备研究下那圆形石影的事了。
这也是他暂时不能去岭南的原因,牡丹花会的资料并未全部研究完。
有个江湖异士提供了资料,说洛城地下肯定有一个夏朝大墓。
禹所积石都现身了,那么大墓极有可能存在,那里边说不定有那圆形石影的线索。
只要找到相关信息,到时候根据一些蛛丝马迹,他便能找到这石块的去向。
届时,他就能把隐匿在岭南的那些人给揪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个目的。
今天找到大禹的禹所积石和一些治水不幸遇难的先贤骸骨,但这在学术界只能证明那个时代华夏有个群体在民众谋福祉,而不能直接证明夏朝真实存在。
一个社会存在的样式有多种,有可能是都城,有可能是部落,想要证明一个都城的存在,需要一些象征王权的东西。
文字、农耕、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记录。
尽管赫卡特她们暂时向他屈服,可是,国际上的质疑还会继续。
只有那个大墓现身,象征着王权的相关佐证出土,争论才会停歇,华夏也再次证明自己悠久的历史,民心聚拢,开启国运昌隆之路。
还有一方面,他想看看顺着这条线能不能找到大禹他们的踪迹。
既是修成了仙,那他们去哪儿了?
苏尘轻摇了摇头。
杂念萦绕,他感觉自己身处一团迷雾当中。
前路充满了诸多未知,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但又不得不前进。
长吁了口气,摒弃杂念,目光看向浅滩。
这时候他还在浅滩旁,他要趁着众人还没走,跟石伶聊会儿。
石伶的灵智是从上千前产生的,基本上不可能知道大禹时代的事,但这么些年她一直在寻找大禹,很可能会有一些与夏都相关的见闻。
岂不料这丫头听到大禹便有些难过。
她说她找了几百年,只是在这浅滩附近发现得有一些骸骨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洛城境内她都找遍了,顶多就是首阳山附近有那么一些可能存在大墓。
因为那地方的风水是真好,她不懂风水却每次经过那附近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特别愉悦的感觉。
只不过她刚成诡神不久,法力有限,无法将那附近的地下仔细翻查一遍。
而她有没有其他伴儿,只能悻悻作罢,等实力够了再去查探。
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苏尘。
苏尘把她描述的区域给记了下来,虽说范围有些大,但加起来其实也就方圆十来公里的范围。
相对于起初整座城的目标来说,范围缩小了很多。
当然了,石伶的感觉可能有误,但先排查她所说的那个范围也没什么问题。
她所圈定的范围的确风水不错,不论是夸父追日还是那个说洛城有夏朝大墓的老乞丐的资料都点的是这个圈儿。
再问石伶其他的情况,她就真不知道了。
苏尘这时候也差不多要离开,石伶要留在这里镇守水患。
不过她留下来的日子应该也不会太久。
这里发现了禹所积石和大禹时期治水的先辈骸骨,旅游景点是肯定的了,到时候自然要大力开发,水患肯定是会被优先考虑的。
没了水患的顾虑,石伶也就可以离开了。
刚跟石伶说道别的事,小丫头应该是经常在村庄或是城市游荡,有了很丰富的人间情感。
他说要走,她竟不舍的落下泪来。
苏尘告诉他自己就在洛城,有空便会过来探望,她这才破涕为笑。
挥别石伶,一群记者给想要将苏尘围起来。
老道长眼疾手快,立马带着一群江湖异士率先将苏尘护在了圈内。
“天师,天师先别走,我们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苏先生,这里,这里。”
“苏大仙人,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网上有自称黑榜人士的网友说您就是神仙,这是真的吗?”
“请问刚才他们齐齐下跪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外国一群人也跪您呢?莫非您真的是仙人吗?”
“请问您接下来的一步是要做什么呢?能给我们一个专访的机会吗?”
十几家电视平台,话筒透过江湖异士,朝着苏尘比划,问着一些好像很难回答的问题。
不过苏尘对于这些问题早已有了标准答案。
要相信科学。
只是当苏尘说出这个标准答案后,一群美女主持人都不满意这个答复。
并且把他们直播平台那满屏的弹幕给苏尘看。
上面基本都一个意思,那就是我不信。
苏尘笑了笑,一边往外走,一边道:“我作为一名代天师和习武者,能够凭借史书和一些其他方面的证据找到禹所积石,为考古界做一些贡献,是很合理也很符合逻辑的。
至于他们下跪,那是感谢我找到了华夏文化复兴的神器,这种感谢的对象,其实还是禹所积石。
老外们下跪,那也是跪的禹所积石,他们没想到咱们的文化底蕴竟然这么厚,给我们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