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快速商讨【第一更!求订阅!】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二百六十三章 快速商讨【第一更!求订阅!】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从宫里出来,柳铭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天上的星空繁星点点,看上去特别的漂亮。

生在这个封建时代,还真是难啊!

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皇帝,都难。

嗯,甚至是被他设计的那些宗室和勋贵们,同样难。

他们就要时时刻刻提防着要被薅羊毛。

当然了,这并不是柳铭淇自己原创的。

历史上做这个事情做得最如火纯青的,是那位十全老人。

乾隆经常就号召大家“自愿捐款”,每一次各位商人都“积极响应”,甚至倾家荡产都要高呼皇帝爸爸万岁。

而乾隆一朝的亲王、郡王等宗室们,对乾隆的孝敬也是非常多。

例如史书记载的,有一次一位亲王直接就贡献了价值超过五十万两白银的宝贝。

那些宗室贵族们想要得到特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乾隆捐款送东西。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乾隆朝看起来特别有钱,特别繁华的缘故。

但也因此种下了极大的祸根,导致了之后的嘉庆皇帝虽然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却也只能勉强支撑着这个破损不堪的国度。

毕竟乾隆比他的爷爷康熙还要浪,但嘉庆这个道德君子却比不上他自己的爷爷雍正那么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间。

故而许多史学家说起,清朝实际上亡于乾隆,这话柳铭淇认为一点儿都不错。

现在轮到了柳铭淇,他当然只是借鉴乾隆的方法,而不是完全的照抄。

比如柳铭淇肯定不可能把手伸向商人们。

商人们一旦对这个朝廷产生了不信任感,对于整个商业的打击必然是非常沉重的,完全不利于更加有活力的经济出现,就没有了萌发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

他只能把手伸向宗室和勋贵们。

和我大清不一样的是,大康的宗室和勋贵真的有点可怜,不能参与朝政,更不可能仗势欺人,最多就是有点商业上的便利。

就这么凄苦了,柳铭淇还想在他们身上捞钱,实在是不厚道。

但如果把他们的凄苦和老百姓们老老实实、妻离子散甚至易子而食的凄惨相比,不但柳铭淇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连景和帝这种老好人也不会内疚。

宗室和勋贵们再怎么惨,都可以领到朝廷的俸禄,都能进宫领到皇太后的赏赐,都能靠着超低商税去做点生意。

这可比连吃野菜都找不到的穷人要好太多了。

当然了,柳铭淇还有一个不可能和皇帝大伯讲的目的。

他想要进一步减少大康宗室和勋贵对于商业的影响力。

一旦他们想要给儿子们或者女儿们得到更多更好的爵位,那么必然会大幅度的消耗他们积累的商业财富。

表面上看,增加这些人的俸禄,会让朝廷的负担增加,可其实这些俸禄都是人家拿钱来买的。

况且当他们一次次的消耗自己的商业积累后,他们在商业上的本钱就不够了。

一万两做生意和十万两做生意,能是一样的吗?

等到你累计到十万两,又想要为自己的儿女去买爵位了。

一旦宗室和勋贵的资本少了,对商业的影响力就很小,从而他们的低税率就无法去冲垮那些正儿八经的商人了。

换句话说,柳铭淇就是要从这方面来冲抵他们的特权。

只要资本足够雄厚,低税率这个特权有多可怕,你只要看看那些在改/革x开/放初期,来我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怎么挤垮国内企业的,便知道了。

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各种特权必然是越少越好。

大康虽然在供养宗室和勋贵上面支出不少,但卖这些爵位就早已收回来。

外加商人们不断的发展商业,从他们身上收到的多的税赋,也肯定大于给宗室和勋贵们的。

如此简直是一箭三雕。

故而柳铭淇肯定这么做。

不为别人,也是为自己的子孙们。

他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发达,并且全面领先吊打这个世界所有国家的国家里面,一定不会遭遇什么屈辱。

至于说会不会有改朝换代之后的那些风险,对不起,那已经不是柳铭淇能管得到的事情了。

他只能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大康朝都是朝着正确的道路走着,都是一步步强大的。

这便是他为子孙们,为这个国家的民众们能做到的最好了。

……

有了柳铭淇的主意,第二天一大早,景和帝便把宗人府宗正肃王、四位丞相、冯玉强、张翔等人叫了过来。

因为心里有事,昨晚大臣们都没有睡好。

但他们到了乾清宫,看到皇帝却是精神抖擞的,仿佛一点都没有受影响。

正在这儿奇怪,景和帝便笑着提出了柳铭淇的方案。

毫不夸张的说,一群人瞠目结舌。

肃王第一时间表示了坚决反对:“陛下,您这么一做,必然会导致宗室失衡,因为会有更多更好的爵位继承,他们一定会大肆生儿育女,这样我们的压力可就更大了呀!”

大康建国八十年,宗室总共人数才三千多人,可谓控制得非常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降爵承袭的功用,另一方面就是庶子们还得降两级。

比如说,肃王的大儿子就是郡王,他的小儿子只能是公爵。

那么小儿子的二儿子,却只能是伯爵了,伯爵的二儿子,就直接降级成为最低的底线——子爵。

这么算下来,一个亲王的子孙,除了长子一脉以外,只要两代就能完全降级到底,

都已经是子爵了,那么子爵的待遇是什么呢?

“岁俸银五百两,禄米五百斛。”

一年只给你五百两白银,外加三万斤大米小麦。

只有这么一点俸禄,你想要三妻四妾或者是多子多孙,几乎是不可能的!

想要日子过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少生,这样自然而然家庭的可支配钱粮便会增加。

老实说,这样的俸禄,哪怕是有上万个子爵家庭,对朝廷都没有太大的负担。

大康朝光是盐务方面,一年就有二千四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其它的收入加起来,拢共差不多是一亿两白银。

另外每年的粮食税赋算下来是八千万石,江南占据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所以有了这两个收入,皇室的供养对朝廷来说,真的算不得什么。

可现在要变化,变得高等爵位的人更多,那么相当于多了一倍的人去大肆生育,长期下来肯定不好,皇族人口突破一万都要不了多久。

这便是肃王坚决反对的原因。

任何一任的宗人府宗正,都必须要把控制宗室人口当成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虽然看起来比较残忍,但长期来说,对子孙后代却是极好的。

肃王反对声音出来,皇帝望向了旁边的大臣。

景和帝是聪明人,他晓得肃王算的账,肯定比不过大臣们算的那笔帐。

果不其然,冯玉强首先就开口了,“肃王殿下,如果按照皇上所说,把给他们的俸禄都加在了购买爵位里面,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相当于他们自己在养活自己,朝廷只不过是经手一下而已。”

“对嘛。”

副相南宫忌也很是赞同,“肃王殿下,您想想看,虽然宗室人口会增加,但也得是他们能挣钱啊!如果父亲和爷爷们不能挣钱,那些家庭哪里来多余的钱买爵位?不照样和以前一样么?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啊!这两年我们有多苦,想来您也是知道的。倘若不是陛下想出来这个主意,朝廷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这一次的超级大雪灾了!

一旦不能应对这么六个省份的大雪灾,朝廷就会在民众们心中地位降低,就会失去民心,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后果,这样的责任,老臣担当不起,您恐怕也不愿意看到吧?”

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南宫忌说的话,恰好是点中了肃王的要害。

谁最希望国家的稳定?

当然是皇帝第一。

但第二绝对是宗室,因为他们就是靠着大康吃饭的,一旦大康完了,他们也完了。

肃王皱起了眉头:“雪灾很严重?”

一旁的钟昶回答道:“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许多,今天早上刚刚来的情报,通往四川的通道已经有两条彻底被暴雪覆盖了,那边什么状况真的没办法预估。”

“殿下您看,这一次皇上的主意,起码能给朝廷带来超过一千万两的收入,这笔收入就如同之前从寺庙道观里得到的一样,完全就可以成为救命的钱。”马浩秋说道,“而有了这么一笔的进项,我们明年开始还会有固定的收入,这对于每年都遭灾的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您心里应该清楚。”

四个丞相之中,三个副丞相都说了话,肃王又看向了最老陈稳重的丞相曹仪。

曹仪缓缓的点头:“殿下,老臣认为诸位同僚说得都很对,我们总要先解决现实的问题,未来的问题,只能慢慢再说。这个没办法,但必须要有取舍。”

肃王沉默了片刻,道:“如果价格太低了不行,但是价格太高了,会不会被吓退?”

见到他转了口,景和帝大喜:“肃王请放心,今天找大家过来,就是想要商量这个价格的。指着往高的方面定,没钱还想承袭高爵位,这不是做梦吗?如果都那么好得到,岂不是我们大康的爵位没档次了?”

张翔看到大局已定,顺手就是一记马屁送上:“陛下这个想法,真的是太厉害了!不但是没有损害平民百姓的利益,而且还能给千百万受灾民众获取好处,甚至于那些花钱买爵位的宗室和勋贵们,同样会感谢陛下的恩典。

细数下来,根本没有一方不满意!这太让微臣感到佩服万分了!我皇聪慧天授,往往能力挽狂澜,拯救民众于危难之中,实在不愧是万众敬仰的圣君啊!”

张翔的马屁,连南宫忌都听得都有些打寒颤,可景和帝却是笑容满面,“陶山啊,你这就说得有点夸张了,这个法子也不是最好的,至少有点违背祖宗的法令。”

“又不是不降爵承袭了,只不过是有一次让他们暂停一代的机会罢了。”冯玉强此时也出言道:“总而言之,皇上您的办法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否则我们在哪里去找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两银子?”

冯玉强从来不拍马屁,他说的话都是心中所想。

一旁的肃王即便是心中再有想法,也不得不认同皇帝的主意。

至于说违背祖宗法令这事儿,相对于上千万民众的生死,根本就没有衡量的必要。

曹仪是大臣之首,见状便提议道:“好了,既然主意出来了,大家又认可,我们就来商量一下价格的问题吧。”

大臣们纷纷点点头。

看着他们一本正经的开始了折算价格,景和帝心中又是满意,却忽然又有些担心。

大家都认为可以得到几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银子,但如果那些家伙不买账怎么办?

可不要都不买啊。

那么多的子民嗷嗷待哺,钱粮如果不到位的话,真不知道要出多少事端了!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