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九十三章 西北狼烟(2)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九十三章 西北狼烟(2)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接下来数日,汴京诸寺的质库,全部惨不忍睹。

只要他们敢开门,必然被人打砸!

施暴者,横行无忌,凶神恶煞。

偏生舆论对他们极为不利。

围观的路人,多数无动于衷,甚至有拍手叫好的。

偶有虔信的信众,想要保护僧侣,却反被人毒打一顿。

偏官府装聋作哑,根本不管。

哪怕告到开封府、僧录司,对方也是双手一摊,一句:此乃义士激愤所为!就打发掉了这些僧人。

春秋决狱,原心定罪,是儒家自古以来的宪法。

虽然大宋自王安石变法后,刑统开始偏向法条,主张以法定罪。

可是,官府拿着春秋决狱当借口,依然是无懈可击的事情。

因为这叫公序良俗,是社会正义。

不仅仅无罪,反而有功!

谁叫你干了见不得人的事情?

你干了脏事,就要有被人打的觉悟!

甚至有官吏说出了:「义士没有杀人,已经很克制了!」这样的话。

气的大和尚们,好险没有昏厥。

但,这些都还只是其次。

八月壬辰(初七),监察御史张汝贤,弹劾大相国寺,身为皇室供奉寺庙,与民争利,擅立质库,攫取民财。

顿时,整个汴京都开始震动!

自开国以来,历代官家、皇后、太后进香供佛,不是在开宝寺就是在大相国寺、太平兴国寺。

而大相国寺,又是天下第一的寺庙。

不止拥有着整个汴京规模最大的质库,同时还有着汴京三大市之一的万姓交易大会。

所以,大相国寺,公认为天下最富的寺庙。

如今,御史台的乌鸦们,却开始撕咬起了这个皇室寺庙。

谁都知道,没有人支持的话,乌鸦们是绝不敢,对皇室寺庙动嘴的。

旋即,大相国寺宣布,质库暂时歇业,接受大鸿胪、礼部以及都堂的审查。

风暴,开始愈演愈烈。

癸巳(初八),左谏议大夫皇甫奇,弹劾祠部收受僧人贿赂。

祠部员外郎李之奇,旋即上表谢罪,并乞出外。

甲午(初九),李之奇以承议郎,出知荆湖南路知辰州。

这就是贬官了!

然后,都堂开始下场,遣尚书左丞张璪,暂署祠部。

祠部内外,开始大清洗。

一大批祠部胥吏被查出来收受贿赂,私通僧人。

统统被移送大理寺、刑部,按《仓法》的受俅条例重处。

同时,从僧录司中,一大批的官吏被调入祠部。

这些通过考试,而非是世袭进入官场的吏员。

可不是胥吏所能比的。

因为他们,可以参加科举,同时根据政策,只要他们能升到品官,就可以参与官员才能参加的锁厅试。

这可是香的很!

所以,这些人,都卷的很。

同时,政治立场更是站的极为稳当。

平素可能也都会吃拿卡要,但在大是大非上,个个都是铁面无私。

寺庙的主持、僧首们,顿时陷入恐慌。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终于知道害怕了。

随着考较的日期,越发的临近,随着官府和民间,针对质库的讨伐声,日益激烈。

这些人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原本想走皇室关系。

去求皇建院

洪福禅院甚至是崇真资圣禅院。

但,这些皇家寺庙,一个个都闭上了门户。

问就是闭关修行,不见外客。

无可奈何之下,这些僧人只好一个个纷纷来到开宝寺,求见金总持。

……

「阿弥陀佛!」

金总持在开宝寺铁塔上,见了这些,如今狼狈不堪的主持、首座们。

他忍不住叹息一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些日子,汴京城中,风起云涌。

大量不利于这些寺庙的流言,在瓦子勾栏里疯狂流传。

参与者,不仅仅有汴京的闲汉、泼皮。

还有在京城的野僧、流僧。

这些没有官方身份度牒的僧人,在过去一直被各大寺庙排挤,只能私下设寺招揽信众,悄悄摸摸的传播信仰。

如今,被他们逮到了机会,自是一个个挥起拳头,痛打着各大寺庙。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和背书。

现在汴京的舆论,对诸寺都极为不利。

特别是拥有质库的寺庙,几乎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

而这一切的一切的源头,显然都是因为这些和尚,没有给当朝天子足够的面子!

要知道,自天子降诏后,汴京内外三教九流,都是踊跃捐款,义助淮南灾情。

如今,据说总捐款,单单是铜钱已经突破了五十万贯!

宰执、元老、外戚、勋贵,纷纷慷慨解囊。

没有一个的捐款少于千贯的。

汴京商贾们更是急公好义,纷纷义助淮南。

不止捐钱,还捐助了许多布帛、衣物。

在宗教界,佑神观、崇真观、延真宫等道观,纷纷捐钱捐物,更有道士,到京中市井摆摊,为百姓算卦,将所得尽数捐与淮南。

而中太一宫、西太一宫、集禧观、五岳观等皇室供奉的道观里的牛鼻子们,更是已经组团,要去淮南,为受灾不幸死者开坛祈福。

反观佛门呢?

金总持悲哀的发现,到今天为止,各大正寺,只有他一个人主动请求,前往淮南,为灾民尽力。

而各大寺庙,更是连原本承诺要捐的钱帛,到现在都没有到齐。

好多,只交了原本承诺的三成、五成。

而其他教派,可都是全额支付了!

景教僧人突沙的五千贯,是他亲眼看着送到的宣德门下。

大食教的僧人,听说也零零碎碎的拿出了一些财帛。

最夸张的是,一个平素几乎没怎么听说过的叫;一赐乐业的胡人寺庙,在昨天也敲锣打鼓的满载着一车铜钱,送到了开封府。

那些野心勃勃的野和尚们,也都跳了出来。

想方设法的刷存在感。

和这些人相比,佛门敕建寺庙不仅仅反应迟钝,大大失分,在态度上更是极不端正。

现在好了,宫中怒了。

这事情,怕是很难收场了。

可是,看着这些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的僧人,念着传法、弘法的大业。

金总持也只能无奈叹息一声:「尔等要知错!」

主持、僧首们,现在都已经吓破了胆子。

主要是,那些泼皮无赖是真打啊!

好几个主持,屁股都被打肿了。

官府方面,磨刀霍霍,更是让他们害怕。

这些主持、僧首,何曾见过这种全世界都和他们做对的阵仗?

没办法!

这和他们的出身有关。

在京敕

建正寺,都是体制内的成员。

受祠部领导、管理,有着官府承认和袒护。

历史悠久,地位崇高。

主持、僧首们,更多半是世袭的。

父子相传,可能过了,但叔侄、伯孙相替,都很正常。

所以,他们就没经历过什么风浪,技能点都点在了赚钱、经商上了。

他们从未想到,也不可能想到,有一天,原本支持他们,是他们保护伞的官府,忽然变脸,把拳头往他们脸上呼。

所以,在朝堂传出要考较他们佛法后,他们只慌乱了一下,就继续嘻嘻哈哈。

哪怕朝堂降诏,号召捐款。

即使金总持施压,让他们捐款。

他们也依旧是我行我素根本没当回事。

等到铁拳,都贴到了脸上了,他们才知道慌张。

特别是,昨天愿成僧,真的坐上了囚车,遣送去雷州的事情出现后。

他们内心的恐惧,终于压倒了一切。

紫衣高僧,都被流放了。

他们又算什么呢?

于是,一个个在金总持面前,再没有矜持,纷纷稽首:「吾等都依法师的!」

「法师叫吾等捐多少,吾等便捐多少。」

现在,他们不出血也不行了。

因为,民间、官府都已经摆开了架势。

而且,大家的质库已经数日不敢开门了。

于是,那些寄存钱财在质库的人,纷纷开始提款。

尤其是大户们,根本不给他们面子。

无论他们怎么哀求,都是拿着质库的文书,强行提款。

挤兑已经开始出现。

偏在这个时候,坊间出现了流言,当朝官家,欲让利于民,将汴京东南西北四抵当所拆分成十余个不同的抵当所,然后再行扑买,以示天家无私,不与民争利。

消息传出,内外沸腾,无数人高呼:圣天子万岁!

汴京的奢遮人家和权贵们,已是摩拳擦掌,对抵当所势在必得。

大和尚们如梦初醒,终于知道,为何各大行会、正店还有那些奢遮人家家里的护院、豢养的打手,会如此‘义愤”了,他们又为何只砸质库了!

感情,这些家伙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冲着搞垮寺庙质库,然后自己来做这个买卖!

拦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现在质库拦着这些人发财,这些人能不把质库往死里整?

金总持瞧着这些人,叹息了一声,道:「尔等都回去,清点一下财帛,然后各自报上数额。」

「能报多少就报多少千万不可吝啬。」

「另外,再额外拿出一笔钱来……作为贫僧以及天吉祥(此人是日称的弟子,也是天竺人)、显超等僧,下月南下淮南,为众生祈福、超度、解厄并安抚之用。」

他也只能言尽于此了。

剩下的就看这些人的运道和诚意了。

反正,金总持感觉,这一次,汴京的这些主持、僧首们,多半是熬不过这次风波的。

能留个体面就不错了。

……

福宁殿。

赵煦拿着笔,临摹着冯景近来,在汴京的市面上,为他购买回宫的米芾真迹《中秋帖》。

这是米芾临摹的王献之的真迹的摹本。

上面还有着宝晋斋的落款。

算是米芾年轻时的作品,虽然还没有达到其晚年书法出神入化的水平。

却也是难得的绝品。

这样的书贴,若在现代,起码价值千万以上。

但在现在,因为米芾的名声,还不够响亮。

所以很便宜——冯景一共买回来了十几件米芾的真迹书贴,总共才花了不到五百贯。

说起米芾,这位苏轼的好朋友在去年年底,就主动请求前往登州为官。

然后就如愿以偿了。

如今,在以承议郎,为登州通判,终于和苏轼一起搭班子。

说起来,现在的登州,可谓是群星璀璨。

主政的是苏轼,通判是米芾,推官则是张舜民,对,就是那个作品经常被人和苏轼混淆的张舜民。

此人的嘴巴,也和苏轼一样臭。

总是大大咧咧,喜欢直抒己见。

所以,仕途坎坷,经常被贬。

好在他有个好恩主——去年高遵裕临终遗表,向赵煦推荐了他。

赵煦就随手将之安排去了登州,与苏轼搭班子。

不止如此,登州下面的官员,也是文章璀璨之辈。

文登县知县是秦观,蓬莱县知县是李格非……

赵煦感觉,几百年后,登州不仅仅可以和常州、眉州一起抢苏东坡故居。

还将拥有无数纪念馆。

就现在的这几个人,就够登州旅游吃上好几年了。

关键,还有人在蠢蠢欲动,想要追随苏轼。

典型的就是黄庭坚、晁补之这些苏轼迷弟。

此外,晏几道,听说也打算去登州玩玩。

再算上,可能会在休假的时候,去登州看望苏轼的苏辙、苏颂、孙固、张方平等人。

总之,只要苏轼在登州,赵煦感觉,很快就可以集齐元祐时代的一半文脉了。

这就是文豪的恐怖影响力和其ip的巨大效力。

都不需要赵煦动员。

那些崇拜苏轼的官员、文人,以及想当榜一大哥的富商,就自动自觉的跑了过去,顺便带去了海量的资源、财富和人力。

一个苏轼放在登州,相当于给赵煦节省了一百万贯以上的宣传、动员和建设费用。

所以啊!还是得想办法,让他去崖州、雷州走一遭。

不然海南人民怎么办?

要不,想办法让他骂一顿朕?

或者,挑他文章的错,玩一把文字狱,事后再假惺惺的原谅、赦免?

想了想,赵煦觉得这有些狗,还是等苏轼的登州任期结束回朝的时候,和他好好商量商量。

大不了,给他***嘛!

一副字帖临摹完,赵煦放下毛笔,回过头来,就看到了石得一出现在他身旁。

「有事?」赵煦问道。

「回禀大家,今日探事司的简报已经出来了。」

「哦!」赵煦伸手,石得一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呈递到了他的手上。

简报,这是赵煦在现代学到的。

让探事司,汇总每天情报,然后简要的将情报重点提炼成一句话。

遇到感兴趣的就问石得一,其他的就扫一眼就可以了。

(本章完)

免费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