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一生一世,美人骨 番外一:若有来生
都说,先帝在的时候,这宫中皇子命都难长,十中有七,都逃不过夭折的命数。
幸好,她是个公主。
幸好,她最喜欢的哥哥,是太子。
她母妃只有她这一个女儿,先帝众多妃嫔中,也算最得皇后的信任。太子哥哥尚是皇子时,都和她住在母妃宫里。那时,这个哥哥身子弱,吃药比进食还要多,母妃每每劝药,她都趴在哥哥床边,去玩他的衣袖。
绕来绕去,就将他的衣袖缠在了手指上。
那么轻轻一扯,哥哥便端不住药碗,总有褐色的药汁落在锦被上,引得母妃笑骂。唯有此时,哥哥那双美如点墨的眼睛里,才有些笑意。
先帝驾崩,皇子成了太子,她便再没见过哥哥。
只有次听母妃说起,太子如何捧着药碗,立在宫门前一昼夜,不能动也不敢动。她怕极了,悄悄溜到宫门前,看着那一抹端着价值千金药碗的白色身影。
那晚,没有月。
太子哥哥七岁,她六岁。
后来多年后想起那夜,仍旧清晰如昨日。她,幸华公主从那时起,懂事了。
她每日最关心的,都不过是这个太子哥哥。太子可否有被太后斥责,可否得太傅夸赞,可否进食无碍,可否睡得安稳这些,都是她用首饰买通太后身边人,才得的消息,唯有太后身边人,才清楚太子的饮食起居,甚至一言一语。
后来,她知道太子有了太子妃。
有人拿来画卷,是个普通女子,除了眉目间那难掩的温柔笑意,稍许纯真,稍许倔强。那是她不曾有的,自六岁起在宫门见到哥哥独立身影后,就渐渐消失退散的东西。
自此,她再不是哥哥唯一认得的女子,再不是他曾依赖的妹妹。
或者,太子已经忘记了,还有她这么个妹妹。
自他为太子起,她唯一一次靠近他,竟然是母妃离世的当夜。她哭得昏沉,似乎听见有人唤了句:“太子殿下。”
她回头,看见那面色苍白,眼若点墨的男人,披着厚重的狐裘真在宫门外。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注视着这个宫殿,这个年少时他曾和她嬉笑的宫殿。她看着太子,想起幼时的很多事,天气好时她陪哥哥在荷塘边看书,落雨时,她陪哥哥在荷塘边看雨
层层叠叠,往昔暖意,渐渗入她心底。
纵然太子并未发一言,便已转身离去,她却知,他与自己一样的悲伤。
她,幸华公主从那时起,便只剩了太子哥哥这一个亲人。
太后视太子为眼中钉,肉中刺,多年禁足太子于东宫,甚至在得知太子妃与小南辰王私情传闻时对近臣私下透露,小南辰王年少便已征战沙场,从未有败绩,得罪不得,若他眷顾美人,便给他美人,只求换得余生太平。
她听这话,惊得落了笔:“太子哥哥如何说?”身侧侍女脸色变了变,替她拾了笔,轻摇头:“太子未发一言,恍若未闻。”
恍若未闻恍若未闻
哥哥身为傀儡,在位数十年,素来是个哑巴,谁人不知?
可她怎能让人抢走他的心头好。
她彻夜未眠,想了千万种法子,最后索性将心一横,抛却性命不要,她也要夺了太后的命,让太子能顺利登基,拿回皇位和心爱的女人。
世事无常,太后暴毙。
太子封禁皇城,不得昭告天下,以太后之笔,写的第一道懿旨,便是召太子妃入宫完婚。同日,密诏清河崔氏入宫。
那日,她听闻清河崔氏跪在东宫外,足足两个时辰,到半夜,才有宦官引入觐见。
说了什么?她不知,却整夜未眠。
次日,太子传她入东宫。
东宫太子,宫外从未有人见过,而她身为公主,又何尝有机会见上一面?那日,雪积有半尺厚,虽有宫人及时扫开积雪,却仍湿了她的鞋。她听着自己心跳如擂,一步步走入宫中,恭顺行礼。
卧榻上的男人,经过与清河崔氏的彻夜长谈,早已倦意浓重,脸色在清晨的日光下,显得越发苍白,白得有些吓人。
有人捧来药,他接过来,在蒸腾的白雾中,不停轻咳着:“幸儿。”
偌大的东宫,安静极了,唯有他的声音。
这是他年幼时,唤她的名字。幸儿,他每每念这两个字都温柔至极,而也只有他会如此唤她,她已经十年没听过这两个字。
她走过去,依靠着卧榻,靠在他身边。
面前的太子,微微抿了口药,似乎不太想喝,却还是强迫自己喝着。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喝着:“我为你定了婚期。”
有什么,悄然在心底碎裂开,她轻轻嗯了声。
太子哥哥慢悠悠地说着,她要远嫁到江水以南,那个据说山水极美的地方。她听他说着,未有太多言语,倘若她的远嫁能成全哥哥的天下,她自然会欢喜地披上嫁衣,为唯一爱的人,嫁出去。
那日,她在太子宫中从清晨到日暮,贴身陪伴,恍如儿时情景。
雪映红梅,她陪他,赏雪亦赏梅。
“残柳枯荷,梅如故,”他看着雪,眉目间的神情不甚分明,“不知你出嫁后,是否还能看见雪映红梅。”
她匆匆出嫁,没过多久,便听闻小南辰王谋反,被太子赐剔骨刑。
随后,传来太后暴毙的噩耗,太子登基,称东陵帝。
那晚,她的新婚夫婿感慨,小南辰王一死,这天下必将大乱,幸而她已远嫁。那民间传闻中,太子妃与小南辰王的旖旎情事,就连这江水以南的百姓都有听闻,甚至连夫婿都玩笑过,那场谋反,或许是东陵帝一怒为红颜,所做下的一场戏?
她不语。
是与不是,都已成事实。
东陵帝登基三载,暴毙,未有子嗣,天下大乱。
她这个幸华公主,却因远嫁,远离了那些疆土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