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四十一章:齐国立,扶桑危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第四十一章:齐国立,扶桑危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纵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无数人依旧对那个充斥着鲜血和黑暗的时代而深深恐惧。

日月寒微,山川泣血,苍穹哀悼,道路两旁是横陈的尸体,黄河中所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征人的泪。

辽东!

中原心中的痛,高高垒砌的京观,麻木、怨恨、惊骇,滔滔黑气从空洞的骨质眼眶中透出。

“自一千六百年前,辽东便属夏土,经久以来,莫不服中国为宗主,隋朝不武,以至于宵小窃据,朕心甚难抑。”

这是贞观初年时,李世民就偶然说过的话,若非要经略漠北和西域,他早就着手平定辽东了。

太极殿中,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着,威严深沉,“辽东动乱,君臣相斗,朕要乘此机会,出兵收服中国之土。”

殿中诸宰相和将军皆肃然而坐,如今的大唐,海内富庶至极,且政治清明,不似隋朝那样国富民苦。

编练的海军,已经成了气候,有大小运输船只数千,在齐州储存的粮草,已经足以供给数万大军经年消耗。

他摸了摸右手中的神器,这是洛苏特意交给他的,自然是洛氏中那一件专管水域的神器,定海神针。

自贞观元年以来,李世民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穿上这一身甲胄。

这三座城池,每一座都易守难攻,都是吸收了我洛氏铸造山城的精华所在,攻下一座颇为不易,攻下两座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已经不可以道理计。

殿中大臣里面,隐隐分为两派,支持李泰的自然是多,但也有长孙无忌这种和强势的李泰关系不好,转而支持晋王李治的。

有了这条不会被辽东国切断的粮草航道,我大军就可以从春到冬,从冬到春,一直进攻下去,而不用退兵功亏一篑!

或许陛下在北边一路大胜,用不上我们,但一旦需要我们,我们这一路就将成为影响大唐和辽东间的胜负手。

至于储位,朕将携魏王泰亲临辽东,使晋王治留镇长安监国,诸卿可有异议?”

他高声向所有人高声大笑着,“朕仿佛回到少年时,跃马扬刀,敌酋湮灭,从来如此,辽东亦是!”

箕子道行军大总管,这是洛玄凌此次出征的官职,他也是大唐第一任海军总管。

以燕王李恪为辽北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五万骑兵进攻辽东。”

本公知道诸位所想,自古以来,水军不过是破江淮的时候才需要的军队,打天下从来所依靠的都是步骑,但本公劝告诸位将这种想法收起来,上堪舆图。”

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天子早就已经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此番陛下任命本公为箕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水军,诸位想必都有些懈怠。

当初隋文帝征讨辽东国,就是因为风暴,结果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如果当时有这件神器,那战争结果不提,至少中国子弟不会死的那么憋屈。

魏王李泰跟着天子去辽东,晋王李治留在长安监国,这种安排让殿中这群聪明人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一位大权在握的君主手中,只有李世民不想做、不愿意做,而没有做不成的事,在李世民说出那一番为中国子弟复仇的言语后,殿中所讨论的问题便已经成为了,如何稳妥进攻辽东。

箕子城,辽东国国都,是此次我大唐最终所要破掉的城池。

陛下将魏王李泰带上,难道是想要让魏王李泰立军功?

魏王才华出众,和文士的关系一向很好,现在陛下又让他随军,看来是真的要立魏王为太子了。

对于李世民一定要亲征的原因,其实群臣都知道是为什么,还是之前挑选远征高昌的理由,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他亲自上。

当年隋炀帝绕过安市城,结果没能攻下箕子城,最终缺乏粮草,导致全军覆灭。

在齐州的码头,无数战舰横列,这些战船从宋州、扬州等沿海之地一路开到山东半岛。

晋王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留在长安能有什么用,还是要看谁是镇守大臣。

我军渡过渤海,最重要的不是能攻下多少城池,而是要能够建立一条能够稳定供给大军粮草的航道。

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六万步骑从陆路进攻辽东。

辽东国地处偏北,天寒地冻,待草黄水枯之时,士卒难以进攻,战马没有草料可吃,就要退军,陛下率领大军从陆地进攻,如果难以攻克安市城,就要面对绕过安市城的抉择。

李世民是做好了一座山城、一座山城去攻克准备的,在不影响国中的情况下,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一尊天子,两位郡王,十八位国公,十二卫大将军有七个出征。

“大唐万年!”

如今唯一所虑的便是,诸位宰相齐声道:“陛下万金之躯,国家储位不定,不可亲征啊!”

洛苏对李世民说,大唐进攻辽东国时,绝对不会遇到风暴,便是这件神器给予的底气。

李世民并没有解释,而是眼神复杂的扫过自己倚重的诸位大臣,他从御座上,缓缓坐直了身子,顾盼间宛如狮虎巡幸领地,“辽东本中国之土,中夏之翼,隋文一征,隋炀三征,而不能得,以至其国流离中国之外,其民不受光明所照,以至我中夏将士,祸死连族,首筑京观,历三十年,而风吹雨淋,蛇虫鼠蚁,竞相侵蚀,何其可悲?

朕今东征,欲收其土于中国,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欲彰中夏之威,欲显大唐之盛,欲使天下知晓,隋炀帝无能,非吾诸夏天子无能。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发万军踏平辽东。

安市城,箕子城之铁壁,此城一破,箕子城洞开。

“陛下万年!”

三路大军,番汉共计十四万人,虽然从声势中远不如当初杨广的一百多万军队,但这已经是建立大唐以来,对外用兵最多的一次。

洛玄凌的声音很是严厉,让营中张良、程名振等人都振作起来,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出现在洛玄凌身后,洛玄凌手中持着节杖,然后重重在三座城池上点下去,“辽东城,辽东之门户,此城一破,辽东洞开。

“以洛玄凌为箕子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万水军渡过渤海,进攻辽东半岛,并且建立稳定的军备粮仓,接应陆路大军。

【地阶·定海神针:持有此物,可使一定范围内江河湖海风平浪静,范围及效果依据气运点耗费多寡确定。】

一件威力强横至极的神器,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奇效,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进攻岛国,最担心的就是舰船技术差,在风暴中覆灭。

他浑身的血液在沸腾,他是马上的君王,开国的君主,战场是他的秀场,当他骑在高头大马上,驰骋在壮阔的平原上时,他建立了林木的荒凉和河川的奔腾。

……

太子出镇后,国无储君乃是大事,这种情况下,天子不能有任何闪失。

诸公,可知晓了?”

洛玄凌最后一句气势沉渊,虎视诸人,只要他感觉到谁还心中存在不重视,立刻就会将他踢出此次出兵。

为了这一次战争,洛苏拨出了整整三十万气运点,来交由洛玄凌使用定海神针,对于一共只有一百六十多万气运点的洛氏,这是一笔极大的投资。

洛玄凌自然是希望能够尽量节省,那就需要上下一心,谁要是给他找事,他不介意让众人知道什么叫做,洛氏之威!

当舰船从码头离开,彻底往海域而去后,众水军立刻就感受到,江河和大海的感觉果然不同,海岸线和远海也极为不同。

有不少以为不晕船的大唐士卒,在海洋的波浪中,竟然晕船了,幸好洛玄凌早有预料,在船上配备着医师,有这方面的药物。

他在旗舰中,细细品味着定海神针,这件强大的神器,从他出现在海中后,就不断向周围不住散发出肉眼不可见的波动。

洛玄凌只觉自己成为了海洋之神,他虽然没有掀起海啸的能力,但却有平复那些波浪的能力。

一丁点气运点灌输进神器中,神器魂影附身在他手中的节杖上,他的眼中突然亮起了晶莹的光,手中节杖轻顿,一道只有他能够看到的透明波纹,从节杖顿下的甲板上向四周散开,而后一道蕴含着磅礴巨力的浪花,在刹那间,轰然消散,水花四溅,击在船身上,却已经没有丝毫的力道。

掌控!

这种对大海的掌控,就宛如神灵般,让洛玄凌忍不住沉迷其中。

他目光炽热的望着手中节杖,如果有无穷无尽气运点的话,那大海将如同平地,再也没有任何会毁灭船只的风浪。

可惜气运点珍贵,这只不过是个不切实际的愿望。

……

大唐谈不上倾国而来,但对于体量远不如大唐的辽东国来说,依旧有如灭顶之灾,尤其是辽东国中,本就有大量亲唐派,大唐军队还没来,就已经叫嚣着投降。

一直独断的渊盖苏文气的咬牙切齿,厉声道:“中国之军如何,百万众亦不过死于辽东而已,区区十万人,不过有来无回。”

他的嘴很硬,但辽东国的士卒没有那么硬,唐军连战连捷,辽东诸城摸不清唐军进攻的方向,闭关自守,导致被唐军各個击破,而且大部分城池,所依仗的山势,并不是万无一失,面对唐军的攻城武器,被一座座攻克而下。

继首战告捷后,唐军连战连捷,士气愈发高涨,守城尚且难,更不要提野战,渊盖苏文见状终于有些惊恐,连忙派遣军队去守卫辽东城,他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山城巅峰,只有辽东城能够阻隔唐军的脚步,一旦辽东城失守,整个辽东就彻底失去,接下来就要被压迫到鸭绿江。

唐军花费了一些时间彻底清理辽东国周围的城池,最终近十万大军汇聚在辽东城下。

李世民也再次见到了李恪。

大营之中,当李恪出现在他面前时,李世民几乎有些认不出他来,在漠北辛苦征战,又风吹日晒,李恪变得黑了许多,脸上带着胡须,腰间挎着弯刀,顾盼之间,杀意凛冽。

“儿子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安,万年万福!”

李恪一走进帐中,就直接跪在地上,向李世民大礼参拜,眼中几乎瞬间就噙出了泪水,只不过,不知道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

他的目光扫过营中诸将,大多都是他耳熟能详的,都是大唐最有名的功臣宿将,而后他扫过了面上颇有矜意的魏王李泰。

对李承乾出镇之事,李恪自然知晓,一想到未来的天子是李泰,李恪有些难受,但他毫无办法。

李世民对李恪还是相当宠爱的,见到李恪这幅模样,又是心疼,又是骄傲道:“恪儿,快些起来吧,你这些年辛苦了。”

“劳父皇牵挂,儿子不孝,为父皇藩篱,为国家戍边,儿子不辛苦。”

李恪起身环视一周,坐在李世民左手第一位置,他是外镇的燕王,从各项待遇和官职上,都是诸王第二,仅次于李承乾的秦王,又是魏王李泰的兄长,当然比魏王地位更高。

魏王现在还处于自己即将成为太子的兴奋中,尤其是这些时日李世民在军事方面对他面授机宜,让他更是有些飘,完全没有猜到,李世民可能是对他另有重用,他真的觉得自己成为太子是板上钉钉了。

对燕王李恪的些许不敬,魏王有些不高兴,眼底有厉色,一闪而过,日后他做了天子,漠北这么庞大的势力,是万万不可能放在李恪手里的,否则他日夜都难以安生。

燕王李恪到来后,针对辽东城的行动也正式开始,实际上当来到这里后,唐军的士气就直接爆表了。

因为就在辽东城外,筑着辽东最大的京观,数以十万计的头颅被堆砌在一起,似乎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到那些中夏子弟的哀嚎。

在那一刻,天子诏令中所说的“朕欲为中国子弟复仇”彻底具现化,那种同仇敌忾的气势,出现在几乎每一个人心中。

军心可用,但辽东城不好打,所谓山城,顾名思义便是在山中所建,主要依靠山势来防御的城池,一座山城可抵十万军,毫不夸张。

李世民肃然道:“如今十万大军齐聚辽东城,前日劝降城中将领,但久在辽东,不识天数,不仅不投降,竟然还对我中原天兵,出言嘲讽,不战而下是不可能了,如何攻战,诸将出言。”

李绩就是那个被辽东城军民所嘲讽的将领,他愤然道:“陛下,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毁灭辽东城,先前在辽东所使战法,不可再用,当灭尽辽东城之人。”

唐军一路进攻辽东国的诸多城池,用的是王者之师法门,在俘虏辽东国俘虏后,军官运回中原,但是很多士卒,都直接放回去,这种方式帮助大唐很快就拿下了大量城池,而且极大的争取了辽东国的民心。

但现在李绩认为,对辽东城这种负隅顽抗分子,没什么道义可讲,就要冲着屠光全城去打,一旦抱有这种想法,那战术就多了。

李世民皱眉思索了一下,“爱卿将你的想法说一下。”

李绩指着外间厉然道:“我军此次所装备的投石机,力大势沉,能够将辽东城城头上的碉楼全部砸掉,如果我军在辽东城外造一座和城墙一样高,甚至更高的土山,就可以将石头砸进城中,再在石头上,浇上火油,将辽东城中,烧个灰烬,没了辽东城中的刁民给守军提供协助,看看守军还怎么防守。”

对李绩所言,李世民不可置否,又将目光望向其他人,“江夏王如何看?”

李道宗向辽东城瞟了一眼,沉默了一瞬后抱拳,“陛下,没什么好说的,辽东城,城防坚固,平生难见,唯有强攻,至于英国公所说,还是要强攻之后,再做决定。”

唯有强攻!

这实际上是在场所有人共同的看法,在还没有进攻辽东国时,这就是共识。

李世民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事实证明,并不总有那样的机会,他回想起了他当初围困洛阳的那一战,洛阳城从三万户,被围困到只剩下三千户,从隋朝东都,变成一片废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那是他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场战争。

现在又是一场攻城战,李世民有些头疼,他不喜欢打攻城战。

这种类型的战争总是会让他觉得特别呆板,他喜欢骑在马上,在万军丛中,寻找一闪而过的战机,数十人冲阵而后赢得胜利,想着这些,他豁然站起,手中利剑出鞘,厉声肃然道:“诸将听令。”

“在!”

“诸军轮番进攻,昼夜不息,拿下辽东城,朕允诺,除女子和幼子外,三日不封刀!”

打辽东城注定会是一场苦战,而且会是一场伤亡不小的苦战,所以奖赏一定要高,大唐的天子李世民,从来都体恤士卒疾苦,他绝不会让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吃亏。

“得令!”

李绩兴冲冲的第一个出阵,他并不直接让士卒冲锋去攀登城墙,在辽东城面前,那不过是送死罢了,他指挥投石车,“给我砸,将那些碉楼全部砸掉,弩床给本将军抬上来,裹上火油,等那些碉楼被砸掉之后,就给本将军射。”

能投八百步远且势大力沉的投石机,以及能射六百步远的弩床,在这个时代就如同重炮一样,是攻城的无上利器。

如今的李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吴下阿蒙,他在一次次战争中,极速的兑现自己的军事天赋,在投石机分散砸落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与其攻全面,不如攻一点,于是将投石机集中在一个点上,那些为了抵御投石机而建立的碉楼,完全没有修补的时间,就已经被不断落下的巨石损毁。

怎么才能顺利攻下一座城池?

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城墙上没有敌人防御,那这座城池就会被轻而易举的攻下,但怎么才能够让城墙上没有敌人呢?

自然不是杀光,如果真的能够杀光的话,那就不需要攻城了。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暂时驱逐他们。

投石机就是在驱逐城墙上能够防御的屋舍,让敌人**的暴露在唐军面前,而火油箭则是驱逐那些站在城墙上的辽东士卒。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再有一阵风,那就更好了,会有风来吗?

会有。

如果没有,那就等待,在辽东这块土地上,风总是不缺的,李世民在等待,李绩也在等待。

经过连续十多天的进攻,唐军的伤亡并不算大,因为并没有真正不计伤亡的冲锋,李世民不喜欢那种打法。

这些时日唐军主要就是在动用投石机以及弩床,将辽东城的各种防御措施破坏一空。

而唐军则除了先前的攻城工具之外,在这些时日中,又制作出了各种攻城工具,同时也在修建假山。

经过数百年的战争,中原的攻城工具进化很快,只剩下飞行工具还没有制作出来了,在众多的攻城工具中,有一种类似于云梯车的工具,非常强力,士卒可以站在顶端,不需要攀登城墙,就能够和辽东城的士卒互相攻击,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顶端完成向辽东城中纵火的任务。

在确定向城中纵火有效之后,唐军的进攻愈发激烈起来,但这种激烈更像是掩盖真正的战术意图。

上天不会永远眷顾一方!

当强烈的北风呼啸而至后,李世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等待的机会到来了,他果决的下令,“举火!全军进攻!”

敢死队搭在高高的云梯上,向城中纵火,终日不曾歇息的投石机和弩床,再次响彻辽东城的上空,比往日猛烈数十倍的火焰横陈在辽东城之上。

在辽东城中的军队看来,天上仿佛多出了无数颗太阳,这太阳没有带来丝毫温暖,而是带来毁灭,惊恐的暴鸣声在城中响彻。

极致的混乱在城中出现,乘此良久,诸将皆身披甲胄,亲自冲阵,尤其是契苾何力,率领着数百敢死队,冲上了城头,白刃厮杀。

辽东城能够抵挡唐军,所依靠的就是山城坚固,一旦被突破到这个地步,就绝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

在如今这个天下中,唐军的单兵素质,绝对是最顶级的一批,只有少数几个帝国的职业禁卫能够比拟,但唐军的规模和纪律,让唐军的战斗力,绝对的首屈一指。

辽东城守军被斩首过万。

辽东城的陷落被整个辽东的打击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唐军所展现出来的极高素质,让人恐惧。

当初杨广就是在辽东城下,数次折戟沉沙,他选择绕过辽东城,结果却把数十万人送进了地狱。

而现在,让杨广毁灭王朝的城池,就这样被李世民征服。

当辽东城头插上大唐旗帜后,李世民的目光向南投去。

大唐的铁骑在辽东纵横驰骋。

白山黑水为之战栗。

诸番部为之战栗,纷纷来到他的营前,奉上忠诚。

辽东国中的亲唐派跪在他的面前,高呼天子不可战胜。

整座辽东都在李世民的威严之下颤抖。

李世民在大营中,笑着问出征的诸位将领,“朕十数年不曾经历战阵,今在辽东出鞘,此剑何如?”

朕这么多年不打仗,现在亮剑一番,你们说朕怎么样啊?

“陛下神威,自古帝王用兵,莫有及者。”

“陛下天纵,不为帝,亦当为古之名将哉。”

“陛下临御,辽东胆栗,鼠辈为之震慑,此天龙之威也。”

诸将都毫不犹豫,发自内心的表达着自己的钦佩之情,大唐帝国永远最后的底牌,那就是帝国的统治者。

李恪望着自己神威天纵的父皇,心中没有一丁点想要反抗的心思。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待在漠北,当好自己的燕王。

李世民听着这些赞美,尤其是魏征那个扫兴的家伙不在身边,简直太爽了,他此刻踌躇满志。

“隋朝以百万大军尚且不能收回辽东,朕以十万人便可收回,这便是隋亡国,而大唐王天下的道理。”

李世民毫不留情的贬低着隋朝,当君王到了他现在这份上,他已经可以用平等,乃至于俯视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几乎所有君王,他可以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君王,这是功绩带给他的底气。

“辽东半岛上还有谁能够阻拦我大军?”

李世民问着,而后将目光投向辽东半岛上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

他带着审视的目光望着这座城池,这不过又是一座辽东城罢了。

大半个辽东国,已经沉沦在大唐的铁蹄之下。

这场针对辽东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大半。

安市城,不过是负隅顽抗,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这场战争将会在安市城覆灭的那一刻结束。

“秋天时,大唐的儿郎就会回到家乡,享受胜利的喜悦,以及田中的丰收。”

李世民这般说着,大军开拔!

(本章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