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两界供应商,从大唐开始制霸全球! > 第402章 人生三境界!!!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两界供应商,从大唐开始制霸全球! 第402章 人生三境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细细咂摸。

一字一词的品味。

只听有朝臣忍不住直接又念了出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沉默。

无尽的沉默。

似乎所有人都沉浸其中。

久久不能脱离出这样的意境之中。

其实,对孔颖达来说。

仅此一句,他早听得连连颔首。

不由得,开始做起了点评:

“初听此诗一句,会误以为这是在写情爱。

可细细一品。

这远非是情爱可以比拟。

可以说,‘人’在此处,并非实指人。

更是可以看着为友谊、功名,甚至是对人生抱负的追求。”

说着,孔颖达竟是一番惆怅,感慨起来:

“当世人历经千辛万苦的找寻后。

突然回首。

竟才发现那个一直在寻找的人或事物,其实一直就在身边。”

我靠!

厉害啊!

庄舟不得不说佩服。

这孔颖达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对庄舟来说,他当然知道这首词更深层的含义。

这可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三境界。

“庄少师,怎么?我说的可是不对?”

见庄舟一脸沉思状,孔颖达竟是直接问了出来。

“不,孔老先生说得极对!”

庄舟浅浅一笑,这时显然也带着一点酒意,跟着解释说道:

“我曾在书中见过,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话落,立刻便引来孔颖达的追问:

“哦,是哪三种境界。”

谈治国兴邦、为国建设,孔颖达自认不如庄舟。

那些理念太过超绝,根本不是他所能想象得到的。

可要说,这做学问。

他孔颖达可是谁也不服。

庄舟倒是也没多想,只当是把自己知道的一点浅薄知识,随口说了出来:

“这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便是‘得’。

详细说来,这第一境界乃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立’这个条件,才会有之后的第二、第三境界。”

“哦?这番见解倒是颇有意思。”

庄舟这一解释,立刻也引来了李二的兴趣。

其余在场的文臣们,自然也多了几分兴致。

这相当于是在提出如何做学问了。

非大儒者,根本不敢著书立说。

他们倒是很想瞧瞧,庄舟会对这做学问一说作何解释。

“庄少师,对于你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不知可否详加说明?”

这时,司马才章也是极为感兴趣。

庄舟原本还拿着烤熟的羊排,正准备大快朵颐。

这时才发现,居然在场好多人都盯着自己看。

就连李二、李承乾这时也投来期待的目光。

显然在等待着庄舟接下来的解释。

“???”

庄舟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

好吧!

事已至此。

看来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王国维先生,对不住了。

这也算是把您老的见解,在异世他乡发扬光大了。

“好,既然各位想听,那在下就斗胆一说了。”

庄舟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

“这第一境界是‘立’,我用一句词来说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句虽言离愁,然未露一‘愁’字,却可见词人心中之孤寂。

站得高,看得远。

不是登高便能望远,而是人的心灵境界要超然,不为世事所累。

如此方能高瞻远瞩。”

说到此处,庄舟特意顿了顿。

果然,只见孔颖达已是听得连连点头。

其余人,更是满脸的钦佩。

显然,对庄舟这一番见解极为认可。

“说得好!”

这时,孔颖达还跟着补了一句:

“这第一境界,确实在于一个‘立’字,立更在于目标的确立,对学问的向往。”

李二闻言,也跟着点头说道:

“没错,这第一境界,便是立志、是向往、是追求。”

庄舟颔首微微一笑,继续道:

“至于这第二境界,便是‘守’,我也用一句词来说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便是说,人消瘦衣带渐宽也不后悔,为了心中所求,情愿一身憔悴。

这第二境界,便是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无悔付出。”

说到此处,庄舟再次停了下来。

这时,李承乾也忍不住感慨说道:

“庄少师,所以如你所说,这第二境界,便是一个‘守’字。

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为之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太子殿下说得极是。”

庄舟跟着继续道:

“至于这第三境界,便是‘得’,便是方才那首词中所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便是说,在经过千百次的搜寻、努力过后。

不经意间,却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其实就在眼前。

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

自然而然便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一番话落。

李二、李承乾、孔颖达等人已是听得目瞪口呆。

如此对每一个境界,用一首词句做深层次的解读。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极为难能可贵。

尤其是这三句词都没听过,可水准极高。

每一句,明面上看似在谈情说爱?

可细细一度,分明便是在说学问。

难不成这是方才妙手偶得?

想到这里,孔颖达便又忍不住问道:

“敢问庄少师,你方才所说三句词出自何处?”

庄舟微微一笑,沉吟片刻后,才缓缓开口:

“这三句词,其实并非出自我之手,而是我借用他人佳作。”

孔颖达等人闻言,皆是露出了惊讶之色。

他们原以为这三句词乃是庄舟妙手偶得。

可谁知,庄舟竟不据为己有。

而是直接说出借用他人之作。

这倒有些古君子坦荡荡的味道。

“哦?庄少师倒是豁达,不知这三句词是出自何人之手?”

李二更是好奇地问道。

“回陛下!”

庄舟答道:

“这三句词,乃是分别出自名叫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之手。”

“?”

孔颖达等人皆是露出了疑惑之色,显然对这三个名字完全就没听过。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