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妙笔读 > 都市 > 两界供应商,从大唐开始制霸全球! > 第403章 君臣合作!!!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两界供应商,从大唐开始制霸全球! 第403章 君臣合作!!!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关于晏殊、柳永、辛弃疾。

孔颖达等人闻言,皆是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他们虽然都是大唐的文臣,但对于其他朝代的文学作品也是极为熟悉的。

可愣是就没听过叫做晏殊、柳永、辛弃疾的。

后世人大多只听说过,唐诗宋词。

可要知道,唐朝虽以诗歌出名。

可词也是有的,只是没有宋词那样出名。

说起唐朝的诗歌之所以出名。

更是在于,唐朝的科举制度,对诗歌的繁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唐朝科举名目繁多,但诗赋考量却极其重要。

比如写一首诗,写一篇赋。

而诗又是特别重要的。

甚至可以说。

在唐朝,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

就是看你能否写出好诗。

而李白却是另外,主要是因为他的家世背景不符合考取科举。

再有几乎唐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喜欢诗歌。

还时常举办诗词大会。

每逢佳节盛宴,还会以诗词大会助兴为乐。

这也才有了,先前颜之推提出赋诗助兴。

可想而知。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作为一个读书人,要想通过科举跃迁阶级。

必然会花费大量精力学习写诗。

如此一来。

必然会对诗歌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现在,庄舟念出的词却是极其精妙。

“庄少师,你能否把这三首词,给我们都念念?”

孔颖达忍不住说道。

庄舟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他自然知道,对于文人墨客来说,遇到一首好的诗词。

那简直有多幸运。

于是,开始解释起来:

“这第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词中表达的是离别之愁,而我借用此句,意在表达学问之道上的孤寂与追求。”

众人闻言,皆是颔首认可。

庄舟接着说道:

“这第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描绘了执着追求爱情而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深情。

我借用此句,意在表达学问之道上的坚定与执着。”

孔颖达等人听罢,皆是面露赞叹之色。

对于庄舟的学问与才情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庄舟微微一笑,又继续说道:

“这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中描绘的是元宵夜灯火辉煌、佳人难寻的情境。

我则借用来表达在学问之道上,经过千辛万苦的追寻后。

突然发现真理就在眼前的喜悦与顿悟。”

听完庄舟的解释,众人皆是恍然大悟。

对庄舟的才学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仿佛看到了学问之道上的另一片天地。

他们没想到,庄舟竟然能够如此巧妙地运用词句,将学问之道,或者说人生之道,归为三种境界。

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悟。

这不正是先贤大儒们注经讲学,想要做到的事吗?

在场以文入仕的官员们皆是豁然开朗。

庄舟的才情与学问,无疑让他们深感敬佩。

李二当即忍不住赞叹道:

“好你个庄舟,当真是才思敏捷,学富五车啊!

朕没有看错你!”

庄舟谦虚地摇了摇头,说道:

“陛下过奖了,我只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借用了他们的智慧而已。

真正的学问之道,还需要孔老先生他们的这样大贤者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

孔颖达闻言,更是连连摇头叹息:

“惭愧啊惭愧,老夫自诩饱读先贤大儒的学说,却没想到,今日竟被庄少师上了一课。”

司马才章也是一脸感慨:

“庄少师真乃大贤才也!”

大贤,或者说贤才就是很高的评价了。

可司马才章竟是用的大贤才。

这评价可才是够高的。

庄舟闻言,只是微微一笑。

他这番见解,其实都是根据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

王国维先生,可是被誉为国学大师。

这也算是对王国维先生的一种致敬吧!

这时。

只见李承乾突然站了出来,对着庄舟拱了拱手说道:

“庄少师,你刚才所说这三首词出其他自三人所做,弧冒昧问一句,这三人乃是何人,居于何处?”

这可总不能说是后世之人吧!

想了想,庄舟想到了措辞:

“回太子殿下,此三人皆是我家乡三位老师,我的诗词皆是来自于他们。”

李二闻言接言道:

“庄舟,此三人莫不是你杜撰出来的吧?!”

“陛下,这我可不敢欺君啊!”

李二扬长一笑,没再多说。

李承乾闻言,也没有再多追问,转而又道:

“孤不才,今日听了庄少师一番话,可谓是受益匪浅。

关于这三种境界,孤有一点自己的简介。

不知庄少师可否为孤指正?”

庄舟闻言,不禁微微一愣。

很显然。

李承乾也是想当场展示一番了。

庄舟对此,当然很支持啊!

随即。

他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说道:

“太子殿下言重了,我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

殿下有何见解,但说无妨,我洗耳恭听。”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开始缓缓说道:

“孤认为,先生所说第一种境界可归为定目标。

此谓之立。

只有定立了目标,才有了方向,才能有更明确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思考。

第二种境界,弧认为便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此谓之守,守住初心。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

至于第三种境界,便是历经种种磨难后的收获。

此谓之得。

孤认为,这三种境界。

不仅适用于学问之道,更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追求功名、情爱,亦或是其他,皆需要具备这三种境界的心态。

庄少师,孤的见解可有不妥之处?”

庄舟听完李承乾的见解,不禁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不得不承认,李承乾确实很聪明。

点了点头,庄舟笑着说道:

“太子殿下果然聪慧过人,见解独到!”

庄舟这话里,还真没有阿谀奉承的意思。

他作为后来者,这三重境界读书那会儿可是认真学过的。

甚至都能全文背诵。

可李承乾他们这些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而这短暂的时间里,就能化为己用。

这确实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根本不比现代人差。

只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注定了无法引发工业革命。

也就没有后世的所谓信息大爆炸时代。

人们的认知也就无法突破。

可智商这方面,古代人绝不会比现代人差。

李承乾的话说完,孔颖达等人也是纷纷点头称赞。

他们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能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这让他们对于太子殿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李二见状,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当即也是兴致勃发,令人拿来纸笔:

“庄舟,朕听你所言,便知你必是诗词大家。

不如就由你来赋诗,朕来书写!

咱们君臣合作一番,如何?”

庄舟:“???”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